原文标题:《Web3与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社会资本,也翻译为社交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
web3域名
1.元宇宙面面观:机会、风险与未来日前,英国《经济学人》网站发表题为《下一个是什么?2022年值得关注的22项新兴技术》的文章,元宇宙、虚拟网红和量子计算入围.
即便有人已经用功能性「Read-Write-Own」区分了Web1、Web2和Web3,但是说到底,我们依旧无法得知Web3世界究竟是何种模样。幸运的是,这次的「OpenDAO空投事件」,足以助我们窥得Web3世界一角.
原文:《WhyWeb3?》原文作者:FredWilson,USV联合创始人最近,关于Web2与Web3的辩论越来越多,特别在大公司控制了用户的数据所有权方面,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每一个加密世界的原住民,应该都对Web3.0这一概念并不陌生。Web3.0概念通常指将所有数据和内容都留存在链上、并由用户所拥有的下一代互联网,支持者们认为这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去中心化、对用户更友好的环境,并可有效的反击中心化的互.
科技以画饼为先,先造词、再造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类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发展便进入了快车道,快到了什么地步?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都已根本上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速度了.
注:本文最初于2014年4月17日发布在GavinWood的博客「InsightsintoaModernWorld」上,那时Gavin还在担任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和CTO,也还没有创立Polkadot.
什么是Web3? 如果你回答不上来,别着急,你不是一个人。无论是从风投,媒体,还是公司公告的角度来看,这个概念都已经兴起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大众来说,仍然很难理解这些炒作都是关于什么的.
概要 WEB3.0时代,用户拥有链上数据,数据公开透明可追溯.我们仿佛找到了自由平等的乌托邦,在另一面,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将是另一个圣杯.
1996年1月,比尔·盖茨发表了一篇题为《内容为王》(ContentisKing)的文章,后来成为了早期互联网经典文章之一。在该文章中,他描述了互联网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奠定了创作者经济(creatoreconomy)的基础.
原文标题:《定义web3堆栈》原文作者:NaderDabit原文编译:TheGraph社区成员想在web3上进行构建?NaderDabit在一份介绍性指南中指出了web3技术堆栈的构建模块在「web3上构建」的下一章节中.
web3越来越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web3用户拥有的叙事。那么到底谁拥有Web3?Pomp近日发文解读了谁拥有Web3问题。“Web3”一词席卷了科技界.
我们很可能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元宇宙中实现“瞬间移动”。“瞬间移动”将使我们在访问元宇宙中的某个地方类似于访问一个网站。这意味着决定网络价值的动态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到元宇宙中.
2021年是加密市场大热的一年,那么2022呢?谁也说不准。大家也都有所想法。本文也随便说几句。不过需要申明的是,本人不是财务顾问,文章仅用于技术交流和娱乐目的。过去的2021年跌宕起伏,对于加密市场来说持续大热,可以说是高烧不退.
介绍 互联网的创建没有为人们提供一个原生的身份层。正因为如此,数字身份的问题被归结为网站和应用程序。这种孤立的方法在互联网的早期可能是合适的,但随着现在数十亿人上网,它的缺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2021年,国内元宇宙火出了圈,国外则在热议Web3.0。特别是2021年12月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也对Web3.0展开了讨论,国会议员对Web3.0积极和正面的看法令人惊讶.
身份可转移性是关键。 Web3承诺拥有数字主权,人们将重新获得对其个人数据的控制权和所有权。随着人们身份的去中心化(DID)和自我主权(SSI),人的身份和个人资料将不再被锁在应用程序和平台,而是可以在应用程序和服务的web3生态系统.
最近很多人批评web3的点在于,它实际上并不是去中心化的,因为这里混合了一些中心化服务,例如OpenSea等NFT市场,以及Alchemy等数据可用性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来自UnstoppableFinance的特邀作者PatrickHansen讨论了欧盟在网络时代的斗争.
大约一周前,我们发布了下面这条推文,并收到了大量回复: 文档和团队知识管理工具是DAO的一大痛点。目前还没有可行的基于web3原生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只能使用常见的web2技术工具:Notion、GoogleDocs和Roam.
行业已经对web3提出了很多定义,但在Coinbase,我们通常认为Web3是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无信任、无许可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Web3的定义特征是所有权.
提及过去的2021,比尔盖茨把它称作一次奇怪而迷失的经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面对面的社交互动……我的世界从未像过去12个月那么小。」一眨眼,我们跟疫情已经共存2年了。世界仍然被切割成一座座孤岛.
如果你只有几分钟的空闲时间,投资者、运营商和创始人应该了解今年最令人兴奋的加密趋势。主权数据可能会改变互联网。像Ceramic这样的项目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携带他们的数据.
2021年,Web3.0进入大众视野并成为流行词汇,与此同时,NFT也让数以百万计的新用户进入去中心化应用的世界.
逆向思考如何设计一条公链,你会发现模块化是多么的顺理成章此前PANews在文章《Layer2之后该怎么扩容,深度解读Celestia的数据可用性模块》中简单介绍过什么是模块化,但这次希望在此基础上,谈谈为什么区块链需要被模块化.
Web3已经成为2021年的决定性技术趋势——而网络效应是其中的核心。首先做一下Web3的背景设定:Web1.0是互联网的“只读”阶段,用户可以在网上获取信息;Web2.0是向“读写”阶段的过渡,用户不仅可以访问信息,还可以创造信息.
"它的唯一价值是帮助罪犯和欺诈者。Web3,它的价值不值一分钱——没有它,世界会变得更好。本文将探讨为什么会这样,并分为两部分:历史原因和技术原因。当然,它们之间有一些重叠。到目前为止,这是Web3的整个宣传.
今年Web3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术语,尤其是被另类金融卡通人物和科技届逻辑缜密的推文串作者频繁提及。在2021年,如果你想筹集第一笔资金,并且躲过投资人的批判性思维,那么可以使用两个"作弊代码",一个是"Web3",另一个是"元宇宙".
生态篇 web2.0背后的生态失衡当今天的我们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电脑浏览器,大部分的上网活动是在做围绕内容的浏览和互动,多数时候作为内容的消费者,偶尔也会是内容的生产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制作一段内容从未如此容易.
1.V神:通往单槽最终确认的路径本文为V神2022年1月25日在ethereum.org上发表的文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雅痞,金色报经授权转载发布。在某些方面,是的。但可能不会像现在鼓吹的那些。莫克西-马林斯派克创造了一种不可伪造的代币。这些数字代币使用巧妙的加密技术来证明,不需要中央认证器,买方就拥有一块独特的数字财产.
当你可能想要的所有信息都没有限制且未经许可时,研究看起来会有所不同。从《华尔街日报》到JStor再到皮尤研究中心,你是否需要订阅才能获得信息,就像你作为一名Web2创作者所需要的那样?谢天谢地,没有。这是否意味着信息更容易找到?嗯….
比推消息,据CNBC报道,谷歌云正在招聘一个区块链专家团队,以利用向去中心化Web3应用程序过渡的机会。谷歌云将围绕区块链应用开展业务,在零售、医疗保健和其他行业大展拳脚.
一、背景 从基于深度合成技术的Deepfake出现开始,深度合成技术一直就饱受争议。从ZAO的换脸引起公众警觉,到“假靳东”的案件,不断降低的深度合成技术使用门槛让传统上“有图有真相”发展到“有视频都未必有真相”.
加密货币和更广泛的区块链生态系统正在帮助我们改变日常生活的现状。随着这些新兴技术的出现,Web3作为一种使用中间件区块链协议的无需许可的、开放式创新被引入。这样,中间件协议通过捕获更高层次的价值,取代了提供软件服务的中间商公司.
不同城市因其不同的特点、独特的优势吸引着有不同需求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以及定居。这与不同的区块链十分相似。以太坊,第一个能够以智能合约形式实现顶层应用的平台,他的先发优势为其积累了首批Web3.0创新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