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链上线后要做什么?在以前,这可能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越来越是个问题。
一方面,山寨币行情不见起色,公链去做散户社区看不到太多直接的效果,另一方面,前两年盛行的故事——“Dapp”,基本算破灭了。不仅没有跑出杀手级应用,连火一把就死的游戏也越来越罕见。
张家港行已正式启用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10月15日消息,张家港行表示,企业网银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将于近期正式启用。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开立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根据开立方式确定交易、余额限额,并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资金的收付。通过张家港行数字人民币应用研究中心的研发,张家港行政务专属代发业务和财政集中支付功能也已启用。(证券时报)[2022/10/15 14:29:02]
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越来越多公链会慢慢意识到,Dapp的竞争同质化严重,大家都是兼容EVM的新链,你砸钱堆出来的Dapp有没有排他性的壁垒和网络效应,是要打一个问号的,这些Dapp跟自己底层的公链关系有多大,又要再打一个问号。
法国城市使用基于Tezos的应用程序对公路项目进行投票:金色财经报道,法国城市Verneuil-sur-Seine的居民正在通过基于Tezos区块链的应用程序Avosvotes对一项为期60年的公路项目进行投票。投票期为2020年10月1日至10月8日。在对提案进行投票时,个人身份将被手动验证,任何特定投票的证明都以存储在Tezos区块链上的证书的形式提供。感兴趣的人还可以实时跟踪投票参与情况。[2020/10/6]
公链这波浪潮一直以来主讲的是同一套故事模版:
1、扩容
声音 | 光大银行姜浩:银行部分对公低频业务天然适合区块链:金色财经报道,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处长姜浩11月19日在第十四届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目前银行大量的对公低频的业务,像信用证,还有供应链、资产管理等,这些天然在业务领域就没有形成中心节点的业务场景就比较适合区块链技术。姜浩介绍,光大银行在区块链方面的探索包括两个研究成果和六大类主要应用。一个是光大银行参与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牵头的,关于中央银行法定数字货币在支付清算领域里的理论研究。第二个是基于容器云的区块链BaaS区块链的研究和建设。六个主要的应用方向,分别在公益扶贫、支付、消费、资产管理、国际贸易、还有底层技术平台的相关探索。姜浩认为,区块链落地能否成功最关键的三点因素,第一就是场景,二是联盟,三是匹配技术。区块链最大的冲击是多态性,每一个因素,场景、联盟和技术,都有很多可能。[2019/11/21]
2、建立开发者社区
汇添富董事长李文:区块链技术将对公募基金行业产生重塑乃至颠覆性影响:近日,在京举办的2018第十三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上,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表示,在新时代大资管统一发展的环境下,基金公司需拥抱六大变化。他指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对公募基金行业在销售渠道、产品设计、客户服务、投资研究、合规风控、营运清算等全业务流程产生重塑乃至颠覆性影响。公募基金公司需要高度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探索并应用先进成熟技术,持续优化行业生态。[2018/3/31]
3、堆出Dapp
这三部曲今天让人感觉越来越过时了,韭菜听腻了这套逻辑,都想直接快进拉盘,媒体也讲腻了这套故事。
但公链上线后还是必须要做生态,只是这个“生态”指的到底是什么?我看到一些不同的趋势,可以和大家聊聊,不一定正确,仅当讨论参考:
第一种建生态,是从建设最上层的“Dapp”慢慢下沉到更底层的“链”。比如Polkadot、Cosmos主打的一键发链工具,帮助区块链行业里现有的一些玩家去建设自己的链。Nervos上周也发布了对标substrate的区块链开发框架muta,他们之前也帮助火币开发了自己的链。再比如QuarkChain想通过根链和分片接入老币。
既然建Dapp没有人用,那就先给同伴搭地基,“造更多的链”,或者把更多的链联合起来,纳入自己的生态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底层公链需要新的故事,另一方面也许是上层开发者在看不到明朗的出路前,类似CryptoKitties和Aragon这样的明星项目只能反过来向下占满全部的技术栈,以期望未来能捕获到不同栈的价值。这方面貌似只有DeFi和以太坊是个例外。
第二种趋势主要发生在国内,因为政策上新出现了利好,许多公链团队开始寻求向B端企业和政府提供联盟链的技术支持,替这些客户做链做系统。2B和2G是另一种生态,这种方法和之前的Dapp完全不同。一方面因为给企业和政府做业务可以直接为团队带来现金流,反观去堆Dapp生态还要烧钱;另一方面,联盟链给人感觉更落地,接一个单子的时间跨度也比较大,适合团队慢慢摸索积累技术。
当然,这些都是目前能观察到的短暂趋势。它可能只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种间接性的手段。那么公链所谓的生态,它的终局会是什么样子的?
橙皮书之前的这篇文章其实有谈到:
公链不同的架构和设计,最终可能每一个会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再往上加几层新的服务,比如隐私,存储,layer2可扩展性,节点SaaS,托管服务和钱包等等,我们就会慢慢开始拥有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的丰富厚重的多层次、可组合的协议栈。
当然这个和互联网的类比一定是不完美的,但如果你寄希望于某一个区块链能够单独长出复杂的协议栈,全面扩展、杀出重围,那你很容易错过这些链在特定应用场景里的爆发潜力,这也等于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强大的技术堆栈中需要持续存在的意义。
在此之后,现阶段属于竞争关系的项目,以后可能会变成彼此具备可互操作性。
jessewldn,公众号:橙皮书BTC与ETH:定位的胜利
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太理想化了,但也可能就是公链生态的终局。毕竟从第一天开始,这就是个开源开放的行业。但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公链上线后应该做点什么,是一个需要不断琢磨的现实问题。“主网上线”并不代表着成功,恰恰相反,这时候游戏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