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廉蔺,朱启超
作为有观点认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区块链具有透明、防篡改、去中心化等特点,在社会生活方面应用广泛。与之相对应,区块链在武器装备全寿命跟踪、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军用物资采购、军用物流等军事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武器装备全寿命跟踪为例。武器装备从立项论证、研制生产、交付服役到退役报废,需要对全寿命周期内的设计方案、试验结果、战技状态等大量数据资料进行记录备案。当前,通常采用纸质或电子媒介作为存储介质。这种传统方式,首先没有容灾备份机制,一旦出现不可预见的重大灾难,数据极易永久丢失。其次是转移交接困难,装备转隶时,需要将大量的档案材料一并交接,容易损毁或遗失。第三,缺乏有效监管,除装备使用方的相关人员以外,其他人无法对档案封存状况进行监督,难以避免篡改和删除等非法操作。
解放军报:在区块链技术支撑下 我情信息能够及时更新并实现全网同步:3月10日,解放军报刊文《当作战指挥遇上区块链》。文中指出,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我情信息能够及时更新并实现全网同步,有助于解决情报信息的孤立、滞后、重复等问题,使情况态势实时、准确地呈现。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反映作战单元性质、状态、属性的数字信息放到区块链上,构建“我情态势链”,各作战单元作为“我情态势链”上的节点,负责本作战单元数字信息的采集、更新。同时,应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融合使用卫星定位、末端传感等技术,提升我情信息的采集、更新效率,提高“我情态势链”智能化水平。[2020/3/10]
如果引入区块链技术,让上级主管部门、装备管理部门和装备使用方,甚至装备生产厂家都参与到武器装备的更新与维护环节中,形成一个均衡分布、受监督的档案登记网络,各方均保存一个完整的档案副本,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档案的安全性、便利性和可信度。
声音 | 解放军报: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网络安全防护:7月24日,经中央批准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发表并公示,着重强调了“推进国防科技和军事理论创新发展”和“构建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解放军报》于7月23日发文称,进一步建强信息栅格网络,应突出信息栅格网络的抗毁能力建设,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网络安全防护,重新审视网络信息体系的“去中心化”能力,确保任一节点被摧毁都不影响网络组网运行。[2019/7/25]
此外,在军用物流方面,区块链技术同样有很大应用空间。现代化的军用物流正向智能时代迈进,包括智能仓储、智能包装、智能运输和智能配送等环节。要真正实现智能化,离不开后勤部门、仓库、物资、工具和物资需求方等参与者的智能化。这样一个由人和物联接的网络事实上构成了小型的物联网,利用传统中心化的管理策略实现系统运转,存在较多问题。
动态 | 民政部依法取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后者曾非法举办区块链会议等活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消息,日前,民政部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设立的相关机构予以取缔。经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开展活动。该组织打着服务“国家战略”的旗号,举办了“区块链技术推动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讨会暨低空联盟筹备前期会议”等,严重损害了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影响十分恶劣。[2019/1/23]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智能化军用物流面临的组网通信、数据保存和系统维护等难题。系统中的人和物动态、自主组网,构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对等网络,无需中心服务器,分布式的结构提高了系统的生存能力;接入网络的节点之间可以直接或以中继方式进行通信,实现信息自由交互;物流链条中的重要数据信息,如用户需求、仓储货品、装载运输、配送中转等,统一保存各区块中;区块链的维护须接受全网节点监督,个别节点的非法操作会遭到大多数节点拒绝和抵制,从而保证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转。
在关注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时,我们也应充分评估该技术被不法分子或组织恶意利用,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威胁和影响。例如滥发数字货币扰乱金融秩序、违法犯罪行为追踪难度加大、意识形态渗透难以防控等问题。
区块链的技术创新,带来信息从自由传输到自由公证的质变,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网络基础协议和信用范式的颠覆性技术,在信息时代创造新的应用价值。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军事应用前景,以技术创新推动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要密切关注该技术可能给国家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风险防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