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学宁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编者注:原标题为《货币本质与数字货币解析》
英国货币经济学家劳伦斯·哈里斯指出:
“货币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类型的货币存在于不同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之中。”
德国哲学家西美尔从货币哲学角度精妙阐释了货币的作用,认为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把社会中复杂的物物关系转化为价值关系,摆脱了各种主体客体关系的路径依赖,大大增加了社会活跃程度。货币的一般等价属性、金属货币耐磨损性以及经济个体预算错配,使货币又有了价值贮藏功能,成为经济个体资产组合中的必要配置。货币自然载体的局限性决定了货币必然朝向脱离载体的方向发展,纸币等廉价商品取代金银等贵重商品作为货币载体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
随着电子时代到来,电子货币即账户数字本身直接成为货币,货币载体最终由有形转为无形,最终呈现出作为虚拟商品的本来面目。一旦货币虚拟化得到共识,维护这种共识和追逐货币利益就必然体现了博弈,由阶层乃至国家机器垄断货币发行、调控货币供给成为货币史发展的必然。这种格局意味着利益与经济发展的纠葛并因此带来了许多弊端。近年来对数字货币探索似乎为货币制度变革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与实践,但是这种探索依然路途漫长。
货币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货币的本质包括经济属性与属性两个方面,体现从民间走向政府、从分散走向集权、从竞争走向垄断的发展路径。
观点:让用户能够真正理解隐私的重要性,才能推进产业发展:7月13日19:00,LatticeX中国区大使Jason、Oasis Network中国社区技术顾问Vic、Secret Network中国营销经理Kelvin、Findora内容负责人James参与了由ULink主办的“区块链技术不断前行的当下隐私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线上圆桌论坛。
Jason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特性是把双刃剑,如果这个行业只有Token,隐私保护就是一个炒作的噱头,但如果区块链想要实现大规模使用,它承载的信息只会越来越多,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会越来越多,这时数据的主权和保护问题便不可忽视,
Vic表示,滴滴事件给整个隐私行业带来了利好,从而推动用户对于整个隐私行业和数据保护意识的提升,让更多人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数据获取需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
Kelvin表示,在DeFi世界中存在着抢先交易的问题,大型的抢购活动之前一些公司或个人就可以获取到大众的矿工费,从而利用机器人矿工费抢先完成交易,获取相应的利益,但这个隐私的暴露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James表示,我们需要通过现有案例分析、立法监管不断推进、大数据行业的自觉性、隐私从业者的推进与教育让用户能够真正理解隐私的重要性,才能推进产业发展。[2021/7/14 0:50:37]
货币的经济属性
观点:股市将在未来两到三个月调整,或导致比特币价格大幅回调:根据Santiment数据分析师Vlad Antonov的说法,比特币与股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日益增长,这可能最终导致市场崩溃。 Antonov解释说,PayPal宣布提供比特币服务是当前比特币价格反弹至15,000美元以上的主要催化剂。但是,持续的价格上涨可以主要归因于比特币与股市的相关性。
他指出,每日活跃地址和价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Antonov称这为熊市回调敲响了警钟。他表示,尽管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但这种高分化表明市场即将出现严重而迅速的回调。Vlad Antonov表示,市场对新冠疫苗试验的积极反应以及乔·拜登的成功竞选总统都在提振比特币的价格。 他最后预测,股市将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经历一次调整,这将导致比特币价格大幅下跌四分之一或更多。(Crypto globe)[2020/11/20 21:31:31]
从货币的经济视角来看,体现的是从交换到贮藏,之后从储蓄到信用的过程。利用货币资产组合理论框架,可以解析出货币功能的层递关系。
首先,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清算基础和资产配置与信用载体,其存量表示着货币的资产属性,基于经济个体的资产构成,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相对较低,便有了交易成其他资产的冲动,形成交易动机势能。与此同时,货币流量表示着货币的交易属性,潜在交易总量体现的是对经济个体资产构成进行重新配置的愿望,代表着这种重新配置的活跃程度。以上是基于原始货币经济的分析,度量指标是商品与服务交易总量,货币的表征是其支付功能。
观点:抵押借贷的最佳意义是“雪中送碳”:据币格BigONE官方消息,币格 BigONE 于 5 月 15 日 14:00 举办了主题为“币格 BigONE 与您一起创造 2020”的新品线上发布会。
?发布会第二个圆桌论坛主题为“创优——借贷为谁而生?”,本圆桌由哔哔 News、小龟说创始人小龟主持,币印矿池联合创始人朱砝、火星云矿总裁商思林、贝宝金融 CEO 杨舟、嘉楠区块链首席分析师 Kube Wu 担任嘉宾参与了讨论。
几位嘉宾为大家解读了数字资产抵押借贷功能的利弊,认为抵押借贷的背后是负债和杠杆,大家应该合理利用抵押借贷这个工具,所以不管是用户还是交易所,都要做好对杠杆的把控,降低风险。除此之外,几位嘉宾还针对挖矿现状做了分析,火星云矿总裁商思林认为,未来一到两年都处于丰水/电期,挖矿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而挖矿也是学习和认识比特币的好方式。
币格 BigONE 已经上线 B2C 借贷功能,按日计息,随借随还,提前还款不收取手续费。币格 BigONE 不只有数字资产安全。[2020/5/15]
其次,当社会信用产生之后,经济个体以相互借贷的方式通过货币实现资产重构,加上负债、效用进行跨期时空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存量不变,只是所有权和个体资产负债结构在变化。流量则体现着信用配置的规模和速度。以上是基于信用货币经济的分析,度量指标是当期社会信用总量,货币的表征加上了借贷功能。
观点:加密货币持有者需向美国国税局正确申报分叉币和空投损益:根据美国国税局的规定,加密货币持有者在“对通过硬分叉或空投获得的加密货币行使支配权和控制权”时需要确认其收入。也就是说,当持有者获得转让或出售加密货币的能力时需要进行税收申报。纳税申报软件公司Sovos税务扣缴和申报专家Wendy Walker表示,分叉币被视为“普通收入”,具体的纳税额将取决于纳税人使用的估价方案。德勤税务合伙人Jim Calvin表示,默认情况下,代币的估值采用先进先出(FIFO)的会计方法,即使用最古老的加密货币单位来确定成本基础。尽管还有其他估价方法可能产生较少的纳税义务,如后进先出法(LIFO)或平均成本法,只要这些方法被一致地应用,它们是可行的。此外,即使是免费或不情愿收到的空投代币,也应该作为收入申报。任何时候有人出售加密货币,他们都需要确认税收的损益。监管者非常清楚加密货币在协助逃税和方面的作用。那些认为不用交税就能逃脱的人面临着被审计的风险,同时还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比特币区块链上的交易大部分是公开的。Wendy Walker表示,美国国税局通过这些交易追溯到纳税人只是时间问题。(Cryptobriefing)[2020/4/10]
再次,当商业银行或类中央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产生之后,全民资产实现了总跨期配置,“无中生有”的那部分货币代表着现在的虚拟资产与未来的待偿负债。当货币作为一种资产配置存在于经济个体的资产负债表中时,新创造的货币存量相当于当期全民资产对未来的债务,短期表现为跨期偿还,冲击个体资产配置并产生交易。长期表现为资产配置复杂重构之后的通货膨胀。以上是基于虚拟货币经济的分析,度量指标是货币供给总量,货币的表征加上了“冗余”功能。
声音 | 观点:当比特币市值达到万亿美元时,基金经理才会购买:大型基金受到盈利能力和投资组合平衡规则的约束,因此它们可能被迫剥离比特币等有可能带来丰厚回报的资产。Jason Zweig在《华尔街日报》刊文称,到目前为止,选股规则以及基金经理必须在报告中显示盈利能力的这一事实意味着,大型基金已经错过了一些最大的涨幅。而且,如果他们必须投资于比特币和加密资产,一旦BTC涨至峰值,他们可能已经来迟了。加密评论员Ceteris Paribus表示,当比特币市值达到万亿美元时,他们才会购买比特币。(Bitcoinist)[2019/12/14]
商品货币乃至铸币年代,货币供给受产量与技术约束,存在很大波动性。而法币时代的波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的开支波动和虚幻繁荣的诉求。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多部门经济分析显示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与“负债方”的错位对应关系,一方负债形成一方资产,变动的是金融配置关系,以及各自报表相应的扩充与收缩。但从财政角度看,如果中央银行利用主动扩表的方式超额持有国债,就形成了过度财政赤字,从国家资产负债表角度看,则是透支了国家与全民未来。现代货币理论阐释下的法币时代,体现了货币与财政根源上的统一性。
货币的属性
从货币的视角来看,货币发展体现了从部落商品货币到封建官方铸币,继而从纸币的法币化到中央银行垄断货币供给,最后实现财政与货币统一的过程。主权货币内在法理决定了货币与财政的终极统一,即货币发行的公共财产与税收流的支持与准备以及中央银行损益最终归口于财政。货币政策目标与宏观经济目标存在内在一致性,包括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从良性角度而言,货币的公信力与货币效率的提升改善了经济效率。从恶性角度而言,现代货币理论上的供给无限性、政府开支的融资无度、经济繁荣的经济学诉求容易形成共谋进而产生经济金融波动风险。
货币的三种经济学表征都与主权息息相关。首先,货币支付功能是商品与服务交易的“润滑剂”,是经济个体进行资产组合配置的有效中介物。市场稳定、货币畅通和币值稳定都有赖于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有效运行。其次,货币信用功能需要良好安定的社会空间、商业环境与诚信文化。稳定友好的社会是信用基础,主权清明、经济秩序平稳是货币信用得以发展的必要支持。再次,货币“冗余”功能更是体现了政府治理的合理性与政府信用。适当的财政赤字、较低的国债利率是财政政策常规考量,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
数字货币原理的解析与批判
数字货币革新旨在创造理想的交易中介与稳定的资产替代品,改善货币供给机制与物价稳定机制,以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冲击、稳定经济预期,进而提升交易的隐私性与安全性。基于这种初衷,各种形态的数字货币构想结合了蓬勃的现代数字科技,意图突破经济组织模式、社会分工架构、产业组织边界,创造货币存在与运行的全新模式。同时,数字货币与数字化经济、金融科技可能产生的共振可能会影响整个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包括支付清算体系、信用创造体系、金融监管等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新思考。
Libra是新近由商业机构发起、非营利性机构管理的加密数字货币。它的发行以真实资产储备作担保,以一揽子国家法币为价格锚定,意图达成货币发行可控稳定以及跨境交易流通的便利。这种机制同样也摆脱不了货币经济学的质疑:Libra的产生必然诱惑各种商业机构进行同类货币创造,如何避免数字货币恶性竞争与供给失控?Libra本身可能产生的派生存款和货币乘数问题如何解决?Libra的逐步扩张如何保证真实资产储备对应数量?Libra如何处理与国家法币的关系?如何避免对法币供给机制的干扰与冲击?跨境流通如何协调诸多国家资本项目管制、监管套利、反机制?这些问题,无一不和主权国家经济产生严重冲突,目前似乎还没有看到有效解决路径。
特别提款权源于IMF储备补充机制的货币单位安排。基于SDR框架设计,eSDR是升级数字版的SDR。eSDR设想依托于区块链技术与去中心化的货币发行机制,锚定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水平,利用程序算法等科技手段,依托于节点和终端来自发运行。同时,通过国际协同合约制定一套有效规则以约束eSDR供给并实现跨国货币信用共识,由各国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等参与者共同维护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但是eSDR没有清晰阐述货币发行主体或者承载系统。如果主体延续IMF管理架构,依然没有解决eSDR与各个主权货币的关系问题。一旦发行扩张并进入私人商业支付与资本流动体系,eSDR与本币的冲突以及与各国货币政策的矛盾在所难免。从并行冲突到替代挑战,各国之间利益博弈必然使得这种国际数字货币一路坎坷,危机重重。
所以,从当前看来,各种超主权数字货币的构想最终都还没有成功突破束缚,创造出合适机制以便有效地“超越”主权。
目前的主权数字货币主要有英国的Rscoin模式和中国的DCEP模式。该设想是由主权国家自己设计数字货币,对现有纸币、电子账户货币进行替代与发展,意图升华自身法币体系,以期增强货币稳定、提升金融效率和货币政策功能。
英国英格兰银行探讨的数字货币Rscoin与中国人民银行拟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都采取二级分层模式,这种主权数字货币是具有价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它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旨在实现对M0中现钞部分的替代。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属于法币,同样具有无限法偿性。
现钞的数字货币替代功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实时交易的数字化记录,有效监控犯罪交易与;完全替代现钞后,央行通过数字系统可以实施完全的负利率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突破ZLB;能够自然防止铸币或现钞自然损耗。为了不更多扰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目前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都采取了双层运营体系,不改变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运作机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设计也尚未涉及现钞之外的M0,所以不会对货币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调控形成太大冲击。
如果数字科技进步能够满足货币流动与清算需要,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完全数字化,采取区块链等数字货币记录,货币供给完全外生化,商业银行则只进行信用配置,不再具备派生与乘数效应,事实上实现了当年弗里德曼“货币稳定方案”设想的100%准备金制度,也标志着19世纪初“货币学派”的回归。这样,当前银行电子账务系统、货币政策工具也必然需要作出相应的巨大变革。
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前瞻
虽然数字货币发起对传统货币制度的挑战,但从当前的几种构想来看,其观点差异基本源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民间竞争发行与政府垄断发行的冲突。超主权数字货币去中心化模式与商业代币模式企图以技术力量克服传统货币制度弊端,但忽视了货币本质,混淆了“支付安全”与“发行信用”的关系,模糊了“货币”与“资产”的概念,并且没有很好地在货币经济学理论上厘清“货币发行”与“信用创造”的机制。殊不知货币的本质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支付功能,成为经济个体资产配置主要构成,更成为社会信用关系与经济资本化的重要手段。货币的本质已经超越了经济属性,体现更强大的属性,也决定了货币难以逾越主权与范畴。当前的各种超主权数字货币构想依然停留在科技的“乌托邦”。现代货币革命的障碍不在于经济与技术,而在于。而主权之间的共识与利益协同难于登天。欧元诞生后欧元区经济竞争力失衡、各国财政政策约束机制失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利益攸关,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宣示的重要内容,除一些殖民地传统国家与一些采取他国货币或货币局制度的国家之外,大部分国家都严正宣示其货币主权,并把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纳入政府宏观调控工具当中。
未来理想的“绝对货币”或许是一种价格基准单位,基于高效的大数据采集与强大的计算能力,由一段时间全球所有商品与服务交易相对价格来进行加权,针对基期进行指数化表达,所有产品据此进行相对报价,指数进行滚动调整。这种以相对价格为基础的报价方式,可以完全避免通货膨胀威胁,货币真实余额绝对不变,与商品服务价格只形成结构性相对变动。这样,货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服务或资产的一般性替代物,才能成为真正的稳定币。这种技术难度不得而知,但首先要突破阻碍形成国际共识,并通过相应机制进行严格的协同与制约。但即便形成共识,货币的形态与机制也存在很大的未知与挑战。尤其是货币是否需要准备金,支付结算机制如何建立,信用规模如何约束,乃至货币政策逻辑是否变迁,免除物价稳定之后的宏观经济目标如何设定等,都需要进行全方位探索。各国政府当前进行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模式与逻辑显然距超主权货币颠覆性设计相去甚远,还只是现钞数字化管理与跨境支付的技术尝试,在维持货币主权与中心化基础上对货币制度进行改良,货币发行与政策调控框架基本不变。
从当前数字货币热潮可以看出,对货币本质的理解,对货币史的了解,对货币制度的构思,对数字技术的认识,从官方到民间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也因此产生了各种颇有新意的创造性构想。但是,对货币本质的认知与探索、对货币制度的设计与变革依然任重道远。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