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谢江珊
来源:时代周报
摘要:未来到底会怎样,现在还不好说。数字货币如果真的发行成功,并且能发挥支付、计价和储值三大功能,肯定就不像今天讨论的这么简单了。
数字货币吸引全世界目光。
12月5日,路透社援引欧洲央行一份机密文件称,如果欧洲内部支付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有必要推出欧洲央行支付的数字货币。
早在2014年,中国央行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据央行行长易纲透露,这项工作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未来,数字货币会与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统称“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一揽子计划”,其目标是替代一部分M0。
“这应该说是相对保守的一个央行数字货币的版本,主要是帮助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一部分支付功能,但量相对较小。”12月8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解释说,广义的数字货币应该包含更为广泛的功能,就是货币的支付、计价和储值三大功能。
北大国发院姚洋:比特币的最终价值等于挖最后一个币的成本,一旦建立信仰则还会升值: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最后比特币的价值会等于挖最后一个币的成本,也即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它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边际成本就是它的最终价格”。
同时姚洋认为投资比特币与投资黄金的性质一样,都是信仰的问题,“黄金其实啥也不值,但是大家相信它有价值,所以黄金永远存在价值,你买黄金觉得可以保值,那比特币如果说建立起来这种信仰的话,那我的预测,它肯定要升值”。(凤凰财经)[2021/6/23 0:00:58]
中国央行会不会成为全球首家正式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黄益平认为:“中国央行从2014年正式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在各国央行中算是跑在比较前面的,现在也在紧锣密鼓准备推出,但其他几家央行也很积极,最终究竟谁第一、谁第二,可能也没有那么重要,关键还在于谁的数字货币的功能更加完整。在不考虑政策制约的前提下,数字货币可以做到点对点交易,效率高、速度快,在国际市场上也会有竞争力,因此,数字货币国际化的障碍也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主权货币,就需要接受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调控的约束,一定程度的中心化是必要的。”
西北大学汪婷婷:需加大对区块链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今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汪婷婷在光明日报上刊文称,此次疫情防控显示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物资储备体系、大数据共享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今后需要着重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对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释放经济增长潜力。[2020/5/5]
“过去几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其决定因素并非军事力量,而是金融能力。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仍然会反映到金融领域,特别是金融科技领域,而数字货币也许就是这场新竞争的终极战场。”黄益平补充道。
解决去中心化与有效监管调控的矛盾
声音 | 北大刘晓蕾:并未看出清华大学校园版数字钱包中使用区块链的意义:北大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刘晓蕾表示,清华大学校园版数字钱包类似于将校园卡进行电子化,但目前仅就这个场景来看,并未看出其中使用区块链的意义。如果日后这个项目想做大,跨出校园,接入企业,更像去做一个类似支付宝一样的支付系统。用区块链方法来做支付,这个本身有很大发展潜力。但是这一应用的问题,并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监管上的,支付是需要支付牌照的。[2018/9/18]
Q:Facebook联合其他多家机构共同发行的数字货币“天秤币”,将在2020年上线。你如何看待Libra的发展前景?
A:目前还很难说。但天秤币落地难度已经相当大了,起码实施白皮书涉及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低。当然,天秤币是稳定币,它由主权货币如美元、欧元或日元等作为价值支持,有内在价值,这和比特币不一样。
天秤币当前定位主要也限于支付功能,没有考虑创造信用的可能性。第一步也是替代M0,相对保守。
声音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刘晓蕾:币圈交易市场目前无监管态,极易产生操纵市场行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提示称,炒币属于极高风险的投资。由于项目团队往往保留了相当比例的代币,且币圈交易市场目前处于无监管状态,极易产生操纵市场的行为。对于那些抱有“一夜暴富”心态的投资者,无视高风险的存在而盲目投资,往往想割别人韭菜,自己却成了韭菜。此外,在ICO禁令后,部分平台在境外进行ICO并向境内投资者进行推广、宣传等行为,经常可能涉嫌的问题。[2018/7/7]
各国央行对天秤币有疑虑甚至抵触情绪,主要担心冲击金融稳定与主权货币。
最需要担心的可能不是美国、欧洲等大国,因为天秤币是以美元、欧元为基础的,天秤币做好了,也许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美元、欧元的国际地位。值得担心的反而是那些宏观经济不稳定、主权货币不坚挺的小国家。
北大汇丰MBA魏炜:在区块链世界重构商业模式:近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魏炜在“区块链+产业新金融2018(中国)峰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魏炜表示,区块链技术实际上是重构商业模式的技术基础,一个区块链就是一个共生体(类),为这个区块链当中每一个利益主体来设计和实施好它的商业模式,就是设计它们的交易结构,这个区块链就成为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2018/5/30]
如果天秤币很好用,许多企业与个人或许就直接使用天秤币了,主权货币就可能被取代了,从而直接剥夺央行调节货币政策的权力,削弱监管部门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
归根到底,不论是金融体系还是货币政策,都需要受到中心化的监管和调控,如果天秤币绕开监管与调控甚至造成新的不稳定,就很难被各国央行接受。
无论天秤币前景如何,数字货币时代已然来临,我们除了拥抱与应对这个新时代的产物,别无他法,中国也应该在保证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前提下,积极试验数字货币,而且应该考虑官方、民间双管齐下,甚至考虑互相协调。
Q:不少专家认为,无论是天秤币还是各国央行支持的数字货币,都不会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你如何看?
A:未来到底会怎样,现在还不好说。数字货币如果真的发行成功,并且能发挥支付、计价和储值三大功能,肯定就不像今天讨论的这么简单了。
很多人对发行全功能的数字货币的前景不太看好,原因就在于,很多技术性的障碍需要克服。
比如:如果数字货币可以用来信用和投资,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随意使用数字货币支付,涉及如何防止反等非法行为。如何在数字货币和监管之间取得平衡,二者缺一不可;二是如果以后数字货币可以做信贷,也就意味着货币的供应量不完全,央行的操控能力会降低,必须考虑这一点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影响。
同理,现在很多人认为天秤币很难落地,就在于数字货币和各国监管要求之间存在矛盾。比特币似乎很火,但其实很难做起来,原因就在于所谓的去中心化和匿名化,和金融、货币政策的中心化要求背道而驰。二者之间矛盾如何化解?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当然不是说完全没有办法化解。比如去中心化问题,如果监管部门或央行可以在系统上监测这样的活动,也许就可以部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是否意味着数字货币的将来一定很悲观?也不见得。
现在说的数字货币,是否能替代美元或欧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目前还不知道。这里的替代品,很显然不是简单的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更可能是类似于人民币甚至美元的数字货币,或者以主权货币作为支持的稳定币。这些数字货币如能很好地解决我刚才说的问题,一方面发挥匿名、高效、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做到有效监管和调控—两者有机结合,数字货币的生命力将非常顽强。
数字货币流通取决于人民币国际化
Q:易纲指出,我们数字货币将来的框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层运行体系,这会给货币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A:未来双层架构设计继续发展演变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这是第一步,总量上相对比较容易调控。比如,工行或阿里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以人民币为抵押,再发行给公众使用。按这个机制,央行并未丧失对高能货币供应总量的操控。相信这也是为了在利用数字货币技术和特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现行金融体系和货币框架的冲击。但既然是央行数字货币,我相信这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央行数字货币不会止步于仅仅替代M0.
Q:近期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与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存在什么关系?
A:短期内,两件事可分开看。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经过调整期后,现在又迎来再出发的机会。另一方面,脸书发布关于天秤币的白皮书,确实令各国央行研发数字货币步伐加速。
将来,这两件事肯定会联系到一起,发行数字货币,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反过来看,数字货币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也取决于人民币能不能在国际上自由流通,即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当然,长期看,央行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都还有很多技术性问题需要解决。作为真正的国际货币,支付、计价和储值三大功能缺一不可。
数字货币发行后,确实还存在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利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许是一种方式,但那时候的数字货币与今天的支付工具不太一样。不过,支付宝在国外已经有十几个与之相关的钱包,很多优先放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Paytm、泰国的TrueMoney。假如这些钱包以后能跟中国的钱包连接,甚至直接可以接受人民币,那人民币往外走就有了独立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真的跟SWIFT和脸书竞争。
与此同时,国内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努力走出去,我国一些较大的政策创意如“一带一路”倡议,有经济活动,有投资和贸易,人民币尤其是人民币的数字货币,可以随之对外扩张。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