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开年暴击,疫情不断,但生活还得继续,52CBDC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央行数字货币和产业区块链的各种信息。
年关已过,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加速推进CBDC的发展进程,接下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近期各国CBDC的发展概况。
本期要点:
美国:
已启动“数字美元项目”
立陶宛:
中央银行正在探索数字货币
日本央行:一直在研究,不急于发行CBDC
法国央行:稳定币机遇风险并存,持开放态度
英国央行:已与日本、欧洲等央行成立CBDC小组
Libra:正积极推进,将开发与Facebook一同使用的数字钱包
美国:已启动“数字美元项目”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前主席克里斯托弗.吉安卡洛(ChristopherGiancarlo)披露了有关最近启动的“数字美元项目”的更多细节。他表示,启动这个项目是因为美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流通依然局限在本地流通,而且功能上也有许多限制。
IMF总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推动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平台概念的发展:金色财经报道,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努力推动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平台概念的发展。[2023/6/19 21:47:20]
克里斯托弗.吉安卡洛谈“数字美元”,提炼一些重点:
1.美联储发行的法定货币将通过数字美元进行通证化,与传统法定货币、纸钞和储备金共存,由央行背书。
2.数字美元已经大致有了一个设计框架,目前需要一套“既能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稳定性,又能在零售、批发和国际支付中提供所需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私密性,而且支持与现有金融基础架构进行集成”的解决方案。3.数字美元同样面临反问题,尤其是离岸的数字美元。数字美元可缓解其他数字货币对美元地位的冲击。
立陶宛:中央银行正在探索数字货币
立陶宛银行经济学家Aist?Ju?kait?指出,CBDC的透明高效将使银行能够选择风险系数更低的数字货币设计。立陶宛顺应全球数字货币趋势,中央银行也正在积极探索该技术。
全球央行调查:57%的官员认为加密货币不会对外储产生影响:瑞银对全球30家主要央行的调查显示,57%的官员认为加密货币不会对外储产生有意义的影响,近85%受调查者不认为它能取代黄金的地位。逾四分之一受调查者认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作为一种不与其他市场同步波动的资产,具有投资潜力。另外,央行官员们似乎对CBDC持乐观态度,认为这是对加密热潮的有效回应。60%受调查者认为5年内至少会有一家G7央行发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数字货币。
逾80%受访者表示5年内将见到批发CBDC,即提供给大型金融机构使用的数字货币。他们认为推出CBDC的主要动机有两个:1,强化零售支付系统,升级金融基础设施,包括清算和结算等关键功能。2,帮助减少犯罪和。调查还显示,人民币在外储中的占比有望持续提升,10年后或升至15%。(金融时报)[2021/7/7 0:33:54]
立陶宛银行市场基础设施部首席经济学家Aist?Ju?kait?在最近ThePayers的采访中声称,数字货币有可能以“重大方式”影响金融体系。Ju?kait?强调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许多优势,包括在偏远地区提供更稳定的货币形式,减少了ATM机的使用,并降低了在汇款市场上经营业务的国外公民的成本。
Bitfinex CTO:随着全球央行政策的失败 比特币将证明其价值:Bitfinex首席技术官Paolo Ardoino表示,随着全球央行政策的失败,比特币将证明其价值。Paolo Ardoino称,尽管比特币评论家会针对比特币近期价格暴跌而发起猛烈抨击,但市场不会一天就崩溃。比特币是经过考验的资产,且将能及时证明其作为真正得价值存储的实力。[2020/3/16]
立陶宛银行经济学家声称,目前对CBDC的成本收益平衡或其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没有共识,该技术将使央行可以选择一种数字货币设计,以“减轻潜在的意外副作用”。
Ju?kait?还评论了Libra的影响,她说:“私营部门解决金融体系效率低下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而官方机构应该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并确保系统地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社会带来最大的利益。
日本央行:一直在研究,不急于发行CBDC
声音 | 周小川:全球性数字货币需要一个类似全球央行的机构:近日,在重庆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亚欧合作对话”中,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针对数字经济税、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等新情况,需要全球合作以及金融界的积极响应。关于最近各方热议的数字化的全球货币,他认为目前全球确实面临机会推进类似eSDR(电子特别提款权)和SHC(合成霸权货币)这样的全球性数字货币,但这需要一个类似全球央行的机构。(第一财经)[2019/12/5]
路透社1月30日报道称,日本央行副行长雨宫正佳在一次研讨会上就日本央行对未来的愿景作了强有力的声明,他对与会者表示:“技术创新的速度非常快。在日本,公众对CBDC的需求可能会激增,这取决于结算系统的发展情况。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
虽然雨宫正佳并不认为CBDC的发行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对利率、资产价格和银行贷款的效率产生重大影响,但他确实认为结算系统中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领域:“如果结算系统发生变化,这种传导机制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也更难打破。”
俄罗斯外贸银行分析师:比特币泡沫的“罪魁祸首”是全球央行疯狂印钞:俄罗斯外贸银行(VTB Capital)全球宏观策略分析师Neil MacKinnon对美国财经媒体CNBC表示,在一些资产中存在典型的泡沫信号,而造成这些泡沫的罪魁祸首就是近些年来全球央行“疯狂”印钞:一些资产类别中已经出现泡沫,比如说数字货币。超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市场上的过度投机和过度杠杆,从而滋生了泡沫。这些泡沫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会更频繁的看到市场闪崩、暴跌,最坏的情况是市场出现一次彻底的崩塌。比特币、莱特币、艺术品……泡沫随处可见,这正是市场分析人士和金融部门官员们最最担忧的局面。对于全球央行来讲,如果说过去10年的难题是应对金融危机、如何实行各种形式的货币宽松政策,那么未来几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治疗前些年大量印钞留下的后遗症。[2017/12/20]
这位日本央行副行长还承认,学术界对CBDC在维持负利率政策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表示这“很值得研究”。负利率政策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货币政策的一个特点,远远领先于欧洲近期的发展。
尽管如此,截至目前,日本央行表面上还没有立即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因为它仍在评估可能被忽视的货币政策影响及安全因素。
但是,刚刚日本央行发布公告称,将于2月27日举办“交易结算的未来:央行数字货币与结算系统的未来图景”主题论坛。
基于稳定币的潜力、、网络攻击、数据保护、消费者及投资者保护等问题,作为以维护和改善结算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己任的中央银行,日本央行有必要对数字货币的各种问题加深理解,并采取各种措施。根据日本央行发布的公告,日本央行行长雨宫正佳、日本央行结算机构局局长木村武等多位央行高官预计均将在论坛上发表讲话。
法国央行:稳定币机遇风险并存,持开放态度
据福布斯消息,法国央行副行长DenisBeau近日指出,尽管稳定币为改善支付系统提供了机会,但也可能带来相当大的风险,必须予以解决。
DenisBeau为监管机构制定稳定币政策提出了三项建议:
1.法国和欧洲监管机构应对稳定币创新可能带来的积极潜在影响作出回应。
2.监管者需站在国际角度来协调监管框架。
3.政策制定者应进行现场试验等措施,以解决当前支付和结算领域的不足。
DenisBeau表示,尽管如此,但我们也应该对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各种创新保持开放的态度,并进行深入了解,如试验等措施。
英国央行:已与日本、欧洲等央行成立CBDC小组
根据1月22日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英国央行已与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瑞典央行以及瑞士国家银行这几家央行机构成立了一个小组,共同探讨央行数字货币。
该小组将由国际清算银行监管,并由BIS创新中心负责人BenoitCoeure和英格兰银行副行长JonCunliffe担任主席。
该六国央行小组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在公告中提到:“小组将评估CBDC的使用案例、经济、功能和技术设计选择,包括跨境互操作性,以及分享新兴技术的知识。”
英国央行则表示,该小组还将与相关机构和论坛密切协调,特别是金融稳定委员会和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
据悉,该六国央行小组当中,至少有两家央行已在开发主权数字货币,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国家银行也对CBDC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加入,似乎是一个新的发展。在19年8月份,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表示,由央行支持的数字货币可能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对冲货币。
而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也对CBDC持乐观态度,本月早些时候,拉加德表示:“如果实物现金最终下降,CBDC可能会为公民提供一种交换手段。”
Libra:正积极推进,将开发与Facebook一同使用的数字钱包
1月27日Libra协会副主席DanteDisparte在采访中表示,在Libra启动之前需要完成三件事。
1.我们必须建立协会的治理结构和独立性,并在能够支撑一代支付系统的水平上运行所有这些,该系统可以支持当今支付网络边缘的数十亿人。
2.Libra协会的第二项工作是技术层必须健壮和有弹性。
3.第三项工作是克服监管和障碍。
Disparte认为,如果上述三个“工作”全部完成,这将使数字资产合法化带来更多的清晰度和确定性。
在本周的财报电话会议上,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Libra计划的工作正在由Libra基金会处理,并强调了基金会与社交网络之间的分离。此外他表示,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与Libra一起使用的数字钱包,以便使世界各地的支付基础设施,尤其是跨境转账,更加高效。
以上就是对全球CBDC近况的梳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