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国内疫情逐渐缓解时,海外疫情却突然爆发。截至北京时间26日17时,海外国家确诊病例达380723例;死亡病例达17541例。
为应对严峻的疫情形式,海外各国也开始运用区块链这一“防疫武器”。
3月中旬时,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更是在发布的备忘录中提出,“区块链管理者”是疫情防控期间至关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工作者。
而此前,中国在应对疫情时,也推出了较多区块链防疫应用,同海外的应用相较,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海外区块链防疫应用:主在追踪、披露疫情信息
互链脉搏梳理公开信息发现,目前海外已有助力防疫工作的区块链应用,但数量较少,仅有5项。而这5项应用中,有3项是围绕疫情信息的追踪和披露展开的。
Coinbase、Ava Labs任命新海外负责人开拓新兴市场:金色财经报道,包括 Coinbase、Immutable 在内的若干加密公司于今年 3 月选择扩充其高管团队规模。此外,由于美国监管的不确定性,一些加密公司选择将注意力转向美国以外的市场以寻求增长。其中:
· Coinbase 聘请前 Shopify 高管 Lucas Matheson 担任加拿大国家总监;
· Zero Hash 聘请前 Gemini 高管 Araba Eshun 担任英国合规主管兼国际合规副主管;
· Avalanche 开发商 Ava Labs 聘请前韩国银行家 Justin Kim 和多次创业者 Roi Hirata 分别担任韩国和日本的业务负责人。[2023/4/8 13:51:30]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冬奥场景应用将是数字人民币海外推广“突破口”: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郝毅分析认为,数字人民币构建未来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可以打破交易壁垒,节约交易成本。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属于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可以有效打破现有的交易壁垒(例如,微信、支付宝交易场景互不支持);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有助于统一支付标准(例如,统一收付款的二维码标准;统一公交、地铁二维码标准等),构建统一标准的金融基础设施,减少因为标准不统一、交易壁垒造成的资源浪费,节约交易成本。其次,境内推广需借助线下网点,数字人民币将能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作用。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庞大的客户群和数量巨大的线下网点有助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使用。还有,冬奥场景的应用将是数字人民币海外推广的“突破口”。数字货币冬奥场景应用将解决现有以银行卡、外币现金等为代表的境外个人来华消费方式在安全性、交易便利程度方面存在的痛点。(国际商报)[2020/8/25]
3月23日消息,区块链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了TraceSafe公司及其专利技术。据悉,TRACEsafe是一套创新的健康安全产品,包括手环和软件解决方案。其手环可与手机连接,以对用户进行定位,提供用户精确的位置信息。
人民日报海外版:拟将ICO纳入监管范畴: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目前ICO募资火热,台部门倾向将其纳入监管。台“法务部长”邱太三近期表示,已邀集“金管会”“内政部”“央行”“警政署”“调查局”等单位协商,为强化防制工作,研议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纳入管理,预计在今年11月APG召开前完成相关工作。[2018/6/19]
而这一位置追踪功能,恰适用于当前的疫情监控场景,TRACEsafe专有的隔离监管系统,可通过用户和管理员使用的应用程序,将时间戳和用户位置记录到中央监控系统,以了解疫情感染者是否处于隔离状态。
据悉,此前香港政府便有使用手环追踪冠状病患者的活动,而该项目预计会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于多个国家、地区推出。
TraceSafe手环项目追踪的是疫情感染者的信息;公共卫生区块链联盟推出的VirusBlockchain项目,则是旨在监视未感染者的活动,以帮助人们远离易感染的地区。
人民日报海外版:比特币,中国不认可:刚刚,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文章《比特币,中国不认可》3月9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回答有关数字货币的问题时,周小川行长表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作为零售支付工具并没有得到认可,目前央行不接受也不认可相关服务。同时,他还指出,央行正在与市场合作共同研发数字货币。文章同时还引用了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刘东民的观点。[2018/3/9]
VirusBlockchain项目是将来自疫情监视提供商的实时信息与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自动识别有无疫情的区域。
同样是以疫情信息追踪为主的应用,软件开发公司Acoer则是启用区块链技术来创建冠状病跟踪器,为冠状病提供数据可视化工具。该项目可实时跟踪全球各地的感染、死亡和恢复情况,并可捕获冠状病病例相关的推文。分布式账本技术在项目中的运用,是旨在对可视化工具中的数据建立信任。
事实上,上述三个应用中,区块链发挥的作用均是保障疫情信息的真实、准确、不可篡改,并进一步实现疫情信息的及时共享。
而另一边,同中国疫情期间发展在线教育一样,国外的线上教育平台也抓住了机会,并将区块链应用在了教育认证场景中。
在3月初时,基于区块链的教育技术提供商Odem公司向因冠状病而关闭的教育机构免费开放其区块链教育和认证平台。
据了解,Odem的平台使老师可在线上授课时颁发“成就数字证书”,同时项目可远程追踪学生的活动,将其成就记录在区块链上,在其返校时带回到传统的认证系统中。
此外,线上政务办理领域同样也是海外较为关注的方面。
当前,阿联酋社区发展部已在使用区块链官方证件和数字认证,并用区块链系统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档。这样一来,公众无需访问政府机关和服务中心,便可用数字身份远程接受政府服务。
此外,阿联酋政府内部,卫生和预防部有用于存储医疗保健和药物数据的区块链平台,并有将区块链用于卫生工作者的凭证检查。
中外区块链防疫应用差异化
事实上,海外的疫情在2月末时就已爆发,但从目前已披露的区块链防疫应用来看,其数量和涉及的领域均较少;另一边,疫情爆发于1月末的中国,到2月末时便已有26个区块链防疫应用上线,并涉及慈身份信息、疫情信息、慈善捐款管理、防疫物资管理、企业金融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
互链脉搏进而关注到,海外和中国的区块链防疫应用,均有重点推进区块链在身份信息和疫情信息领域的应用。但国外并无慈善捐款、防疫物资管理、企业金融服务等场景的应用,用例相对有限;而国内则是没有拓展教育领域的区块链证书认证。
这或与各国的国情相关,海外公民对于隐私信息披露的敏感度较高,追踪个人信息的项目在铺开上有一定难度;且当前国外并无慈善捐款、防疫物资管理方面的迫切需求。
另外,在主体方面,国内区块链防疫应用是政府部门和国企冲在了最前面,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政府等均有发起区块链防疫项目,中国雄安集团、国网电商等国企也有参与相关应用。
如广州市南沙区政府在2月2日时便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济南市政府2月6日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疫情防控平台;北京市政府2月7日发起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等等。而政府领头的同时,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原生区块链公司、高校等多方均有驰援。
但国外区块链防疫项目的主体多为公司和联盟,缺乏政府的身影。
虽然,各国在区块链防疫应用的实践领域有差异,但疫情是无差别的,中国同海外已是命运共同体。在此阶段,尤为值得期待的基于区块链的跨国互信的实现,促进全球疫情信息的追踪、记录和共享。这或许是各国可在疫情之下共同着力推动的方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