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锟、吴卫群、张杨
来源:上观
面对疫情,“在线教育”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在线购物”让市民“足不出户”丰衣足食,“无人工厂”更让生产实现24小时不断线……在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持下,上海“在线新经济”在疫情中跑出加速度,迸发强大活力。
AI赋能,助力经济逆势发展
疫情之下,无人状态更加为企业和公众所接受,在线新经济有了更大应用空间。早在疫情发生之初,上海即向人工智能企业发出招贤榜和动员令,征集用于疫情防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在抗疫一线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展挖掘新需求。
正因有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非接触复工、无接触配送、停课不停学等才能持续进行。借力人工智能算法,达达集团上线“无接触配送服务”,针对即时配送中订单的频繁波动来合理匹配运力,通过约定商品交付地点等方式,避免面对面接触。目前,该业务已覆盖全国2400多个县区市,日单量峰值约1000万单,并带动疫情中的灵活就业。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金色财经报道,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文称,经上海市政府同意,现已向各有关单位引发《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文件中称,该方案以沉浸式技术与Web3技术为两大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开放协同为推进路径,着力提升“元宇宙”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1、围绕沉浸影音和沉浸计算领域,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跨尺度采集重建、空间计算、智能编码等关键技术攻关,降低场景构建成本、提升“元宇宙”内容制作灵活度,并在引擎技术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围绕新型显示和感知交互领域,重点布局近眼显示、多模传感等技术和终端设备研发,带动本市芯片、零部件与算法技术研发应用,深化内容与硬件联动,抢占“元宇宙”关键入口。
2、面向“元宇宙”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组织规则,围绕区块链领域,重点布局Web3网络操作系统等技术研发,构建高性能、可扩展和安全可控的新型区块链体系架构,为“元宇宙”应用提供中立、可信的信息处理平台。[2023/6/14 21:34:49]
线下商场、超市、餐饮客流锐减,如何帮助线下商业和服务业渡过难关成为重要课题。美团点评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推行“安心码”人员行程防疫登记及追溯系统。用户可扫码了解商户门店、手艺人的防护措施和健康状况,商户也可通过此码“无接触”登记和了解到店顾客健康状况。不仅顾客进店消费可追溯,而且“无接触进货”“无接触点餐”“无接触安心送”得以实现。“安心码”上线3天,就有超过1.2万家本地生活服务商户申领。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强化数字化监管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色财经报道,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6月9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金融开放的提速通常伴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剧。进入数字金融时代,金融风险和金融交易瞬息万变,需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来支持金融监督,防范化解风险,推进金融发展。当前,上海金融法院正在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防范预警风险,促进协同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上证报)[2023/6/9 21:27:03]
此前,人工智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感觉很远,最多也就体现在智能手机和家庭智能产品上。这次疫情改变了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特重症智能远程医疗诊断机器人、送药送饭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机器人、社区智能管理系统、健康码智能疫情监测系统等等,在上海这片人工智能热土不断涌现,令人目不暇接。
刚刚发布的上海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中也提出,未来三年,上海将引导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加快高端装备、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智能化转型。
以太坊核心开发者会议:2月初为上海升级启动公测网,3月启动主网升级:1月8日消息,以太坊开发人员在1月5日召开2023年首次全核心开发人员(ACD)会议,目前以太坊开发者的目标是在2月初为上海升级启动公共测试网,并暂定于2023年3月的某个时间启动上海升级主网。
开发人员同意从上海升级中移除与EOF实施相关的代码更改,还同意拒绝来自上海升级的任何其他以太坊改进提案(EIP)来代替EOF EIP,主要是为了确保质押ETH提款的时间表不会延迟。作为上海升级唯一的主要代码更改,抵押的ETH提款正在以开发人员为中心的测试网络上进行测试。此外,开发者同意将上海升级之后的Cancun升级专注于EIP-4844。
据金色财经此前报道,以太坊新闻周刊创始人Evan Van Ness发推称,以太坊质押提款Devnet测试网已于近日启动。相关提款功能即将推出,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末。以太坊基金会成员parithosh评论称,“我们很快就会有一个更公开的测试网供大家提款。”[2023/1/8 11:00:57]
当然,上海借力人工智能赋能在线新经济不乏底气。数据显示,目前集聚了1100余家重点人工智能企业和全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同时,在“大数据”这一催化人工智能发展的“燃料”上,上海已建成覆盖2400万常住人口、200多万家企业以及涵盖全市域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全市医联数据共享系统拥有250亿条数据,交通数据流量每日新增30GB,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日均数据交易量占全国半壁江山。
动态 | 上海鼓励企业利用区块链等新科技:上海市委宣传部近日出台了《全力支持服务本市文化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简称上海文化企业“20条”)。其中一项指出,要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通信等新科技,培育壮大电子竞技、数字动漫、在线旅游、智慧传媒、数字文博等新业态,支持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中小文化企业。(澎湃新闻)[2020/2/17]
就在几天前,全球AI巨头商汤科技宣布,投资60亿元在临港打造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届时将成为全球领先的算力平台和完备的芯片研发体系。腾讯也同时宣布,在松江区建设长三角最大、全国前三的AI超算中心。这些大手笔,必将助力上海人工智能催生更多在线经济新业态。
5G提速,铺设在线经济跑道
在线经济,网络先行。
上海正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双千兆宽带城市”,超高网速、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的5G技术,作为像电力、蒸汽机一样的“通用技术”,几乎能被所有行业所用。疫情期间,5G技术脱颖而出——5G+热成像红外测温仪、远程医疗云平台、适合单兵作战的5G移动监护箱、5G防疫智能机器人、基于5G的移动医院……社区通过5G+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居家隔离人员的远程监管。只要居家隔离人员一打开家门,社区管理人员就会第一时间知道,并及时进行干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附近,建成并开通7个5G基站,此前,上海已推出5G救护车,又被称为“移动急诊室”,可以将患者在救护车内检测的生命体征实时回传。
动态 | 澎湃新闻:上海互金整治办牵头开展对辖内虚拟货币交易所排摸整治:11月15日,澎湃新闻了解到,在上海互金整治办的牵头下,市金融稳定联席办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场所排摸整治的通知》(下称《通知》),开展对辖内虚拟货币交易所排摸整治。通知称,近期,借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宣传,虚拟货币炒作有抬头迹象,为防范死灰复燃,根据国家互金整治办相关部署,请各区整治办对辖内三种虚拟货币相关活动进行摸排。并在11月22日前完成摸排工作。被列入整治范围的活动包括:在境内组织虚拟货币交易;以“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等为由,发行”xx币”、“xx链”等形式的虚拟货币,募集资金或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为注册在境外的ICO项目、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等提供宣传、引流、代理买卖等服务。《通知》要求,一旦发现从事上述虚拟货币相关活动的互联网企业,上海各区整治办要立即报送上海市金融稳定联席办(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央行上海总部,并督促企业立即整改退出。[2019/11/15]
上海按下复工复产的“启动键”以来,在工业领域,上海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参与部署的5G+AGV、5G+工业巡检、5G+远程维修等场景,减少人力部署和人员直接交互,为保障生产逐步恢复,减少人群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以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国内乃至全球5G网络规模最大城市之一的上海,5G建设也按下“快进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即原本到2021年底累计建设完成3万个5G基站,提前至2020年底完成。
如果说5G是发展在线新经济的“重兵器”,那么数据中心就是在线新经济中的“护心镜”。2014年天猫“双十一”,突破100亿元交易额用时10小时51分。到了2019年,突破100亿元只用了1分36秒。六年里,虽然流量“洪峰”一年比一年高,但是在上海电信的保障下,每一年都安然度过。
上海电信也为腾讯、百度、京东、360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东方财富、上证所等金融机构,以及亚马逊、谷歌、微软等跨国巨头提供数据中心业务服务。上海是国内数据中心发展的骨干节点城市。作为中国电信云资源布局的重要节点,上海电信目前已在此初步形成了4个核心枢纽、50个汇聚节点和300个综合业务接入区以及N个驻地网络的布局规划,以中国电信信息产业园区等新的数据中心枢纽为核心,一直到用户驻地,形成从核心到边缘的布局体系。
地处临港新片区的上海移动临港IDC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也一派红火,它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七大一类IDC中心之一,一期工程已于2018年底陆续投产使用,装机率高达90%。目前,上海联通共建成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未来5年,上海联通将聚焦面向金融证券、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各大前沿产业,布局新型数据中心,并加快建设节奏。
可以期待,筑牢5G和数据中心基座,基于5G技术的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监护、远程流行病学调查等远程医疗应用,以及远程办公、在线展览展示等上海重点布局的在线新经济领域,将会更快地跑起来。
区块链突破,加快商业应用创新
如火如荼的区块链技术,也将成为支撑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由于金融要素集聚,市场业态多元,在线经济活跃,上海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区块链技术落地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蚂蚁金服、平安集团、宝武集团、中远海运、万向区块链、众安保险等一批企业,纷纷选择在上海布局区块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技术正在突破。传统区块链离不开机房,需要服务器部署节点。平安金融壹账通开发的电子证照产品集成了FiMAX移动端区块链节点,支持个人或企业以手机作为节点接入区块链网络,查看链上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解密授权、零知识证明等操作。也就是说,该技术已经无需投入硬件资源,支持用户轻量化接入区块链,为当前疫情大环境下,推动跨地域移动业务协作,挖掘应用场景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据悉,金融壹账通正积极与上海大数据中心合作,双方共同研究,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上海公共数据应用。
融合正在加速。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将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这项新业务,与区块链这项新技术“新新结合”,解决了传统跨境贸易金融在身份认证、信息传输、数据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行业痛点和难点。传统跨境业务的单据要通过邮件等线下方式传输,业务往来报文要通过SWIFT发送,效率不高,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现在,所有业务信息和单据都可以通过该行的区块链平台在线传输,操作便捷快速,即发即收,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区块链防篡改等特性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针对当前区块链规模化运用中存在标准和应用规范缺失等问题,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中国信通院和保险行业机构,正开展“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技术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等109家行业机构参与。上海保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集行业之力推动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的突破,可以为保险业与区块链技术融合发展营造公开、公平、安全、高效的创新环境,为场景应用规模化拓展注入新的动能。”
顶层设计也正在完善。由中国银联、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等多个单位共同设计并建设的全球性区块链基础设施网络——BSN,即将在本月商用,而上海更是重要节点。BSN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将全国的云资源进行整合并面向区块链应用方提供区块链底层运行环境,降低区块链平台建设的技术门槛,降低区块链应用开发、部署、运营和维护成本,将有效鼓励企业及个人实现更多商业应用创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