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格近日持续走高,并一度击穿11000美元的阻力位,市值也飙升到近2000亿美元。与此同时,比特币交易费也增长惊人,自6月14日以来已经上涨了590%,而且内存池增长也十分明显。
声音 | 区块链专家程晓明:可通过嘉楠耘智在美上市,观察中国政府对这个行业的态度:11月2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区块链专家程晓明博士在参加活动时表示,大家此时关注公司上市的事儿,其实不完全是因为这个公司本身,更多的是关注证券市场对区块链相关公司的态度,对区块链这个行业发展的态度,尤其是中国证监会证券监管机关的态度,然后由此要观察中国政府对这个行业的态度。如果是一个普通行业的企业,别说去美国上市,就算去月球上市,恐怕也没有这么大的关注。[2019/11/21]
对于比特币交易费的激增以及内存池阻塞,绝大多数人持乐观态度。他们觉得连续十天比特币区块都被“塞满”是个好消息。因为交易费稳步增长意味着比特币网络能够保证持续安全,而投资者看涨情绪也会反映在价格上。随着比特币交易费的上涨,整个数字货币市场都显示出看涨态势。
声音 | 欧盟区块链观察站:欧盟应统一区块链法律并利用区块链作为监管工具:9月27日,欧盟区块链观察站及论坛发布了题为《关于区块链和智能合同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的报告。报告表示,随着区块链技术在支持新型去中心化应用和平台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立法者和监管者将越来越多地发现自己面临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挑战是健康的,应作为社会变革自然进程的一部分受到欢迎。对此,就决策者在短期到中期应该如何适应,欧盟区块链观察站及论坛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1. 制定简单但可用的技术定义;2. 尽可能广泛传播法律解释;3. 选择正确的监管方法;4.统一法律及其解释。无论各个监管机构采取什么方法,至关重要的是,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尽可能统一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监管;5.帮助决策者加深了解该技术;6. 首先处理高影响力的用例;7. 密切监视不太成熟的用例的发展,并鼓励自我调节;8.利用区块链作为监管工具。监管机构可以使用新的基于区块链的平台以提高其运营效率和效率,可能还包括具有实时监管监控和干预功能。[2019/9/28]
按照NVT估值模型,最近一个月的数据基本上可以预测到宏观牛市的允许时间,大致是:牛市回归—山寨币泡沫泛滥—以太坊逆势反弹—波动性再次出现—比特币内存池达到峰值—比特币交易阻塞,这些都是未来几个月的好兆头。那是否牛市真的要来了呢?
资深观察家李旺剑:区块链技术重塑供应链金融:资深观察家李旺剑近日发表文章称:“区块链概念从2016年开始兴起,到2017年下半年随着比特币飙升达到顶峰,再到2017、2018年之交央行打击ICO和虚拟数字货币交易后进入低潮,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币圈出尽了风头,吸引了大量资金,也吸引了大量眼球,相对来说链圈则是埋头苦干、籍籍无名。而实际上这一年多来链圈一直在苦练内功,区块链在行业的有了大量应用,无论是跨境支付、保险、公证、医疗、知识产权交易,都有非常多的优秀应用和案例,而更为突出和重要的则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2018/4/7]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比特币区块填满并不是因为“真实交易”,而是更多人准备在交易所出售比特币导致,所以这算不上是真正的“看涨”。此外,尽管市值不断走高,但加密社区却一直在抱怨,因为比特币交易费变得越来越高,网络上未确认的交易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内存池规模也已经变得相当大了,接下来要关注的就是费用估算市场波动性大幅增加了。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比特币支持者一直在批评以太坊用户正在经历的高额网络费用窘境,他们总是嘲笑以太坊gas费用,但当比特币区块链已被塞满,而且交易费用暴涨的时候,他们却说这是中本聪愿景,以太坊做的其实比比特币更好——但真是这样吗?
根据CoinMetrics报告,以太坊交易费用在过去一周上涨了30.3%,表明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在比特币交易量下降5%的同一时期,以太坊交易量却上升5.5%。这一切都要归功于DeFi应用的持续快速增长。然而高昂的交易费用会导致网络失去处理大量活动的能力,从而限制了网络的应用范围,比如游戏和收藏品等DApp就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另一个刺激比特币上涨的因素可能是美国即将实施第二轮经济刺激政策,预计会对刺激硬资产价格上涨起到辅助作用。受到市场预期的影响,比特币、黄金和白银等硬资产价格已经开始了飙升。7月28日,黄金期货价格一度飙升触及2000美元/盎司,白银/美元价格在上周也出现爆发性上涨。与此同时,比特币似乎也已经摆脱了困扰其很长时间的三角形态,预示着新牛市的开始,但不知此轮是否会冲击到新的历史价格高点。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自2019年10月以来,10,000美元已成为比特币市场的关键心理水平,但这次击穿该阻力位就断言已经进入牛市似乎略显牵强,因为当前比特币价格并未明确突破过去几个月的阻力范围。
本文部分内容编译自Bitcoin.com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