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9月20日报道,全世界使用比特币的人口比例相当于互联网在1995年的使用水平。数据显示,尽管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处于萌芽阶段,但其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负责加密货币交易所Kraken业务增长的比特币分析师DanHeld表示:
1995年全世界使用互联网的百分比为0.5%,而到了2020年全球互联网的使用量已经达到了?60%。与此相比,2020年全球使用比特币的百分比为?0.5%。当60%的人都在使用比特币时,你认为比特币的价格会达到多少?
观点: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结束,提振加密市场:7月29日消息,随着全球市场风险偏好的复苏以及对以太坊网络升级的乐观情绪,比特币和以太坊或迎来自2021年以来表现最好的月份。行情显示,比特币7月份上涨了28%,以太坊上涨了72%。
美国经济放缓正让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将在年底前结束加息,并在2023年转向降低借贷成本,为投机性资产创造更有利的流动性背景。
咨询公司Venn Link Partners首席执行官Cici Lu表示:“有迹象表明,美联储可能正在接近加息周期的结束,这提振了所有风险资产,加密货币也从中受益。杠杆头寸的平仓似乎已经结束,市场可能已经见底。”
加密货币正试图从今年的暴跌中恢复过来,该暴跌导致MVIS CryptoCompare数字资产100指数下跌超过50%。而以太坊区块链也将转向更节能的权益证明系统。
Fundstrat技术策略主管Mark Newton表示,未来几天,以太坊可能会涨至1915至2000美元,并称以太坊在短期内看起来比比特币更有吸引力。(彭博社)[2022/7/29 2:45:57]
区块链的数据显示,比特币区块链网络的独立地址数量在68.7万个左右。
观点:银行可能会成为ETH 2.0的主要参与者:Coindesk发文称,瑞士数字资产银行Sygnum正在帮助机构客户从新的以太坊网络中获得质押奖励。许多银行有朝一日将可能成为以太坊 2.0的主要参与者。区块链基础设施提供商Blockdaemon和Bison Trails等公司表示,这种趋势很快就会像机构对比特币的兴趣一样受到关注,它们提供的基础设施可以使在以太坊2.0上运行一个质押节点的风险低且易于部署。[2021/6/17 23:42:24]
观点:区块链技术可助力解决数据确权、共享及存证的可信问题: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该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在22日北京举行的“2020公共资源交易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流通和交易离不开创新性的技术支撑。区块链技术可以助力解决数据的确权、共享及存证的可信问题,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空间广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电子政务委员会委员朱皞罡认为,区块链是数字交易基础设施的基石,极大降低交易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数据流通“摩擦成本”。(新华网)[2020/9/24]
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上独立地址的数量。来源:Blockchain.com
与2018年比特币从创纪录高位暴跌后的水平相比,现阶段比特币的用户活动出现了显著增长。
比特币的长期潜力
比特币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公认的价值储存手段和潜在的通胀对冲工具。
许多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和知名亿万富翁投资者都将比特币作为一种避险资产持有。最值得注意的是,MicroStrategy在最近刚刚购买了价值4.25亿美元的比特币,作为该公司的主要的库存资产。
当前,比特币的市值仍保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作为最主要的避险资产,黄金的估值仍在9万亿美元以上。
比特币作为一种价值储存手段长期成功的可能性随着其生存能力的增加而增加。
2020年6月,以NikolaosPanigirtzoglou为首的摩根大通的策略师们表示,比特币从3月份崩盘后的强劲反弹表明,它的价格上涨具有持久力。
从3月到8月,在5个月的时间内,比特币的价格从3596美元反弹至12500美元以上。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写道:
这说明几乎没有证据能表明比特币存在挤兑情况,甚至在加密货币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分层,即便是在3月份危机期间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特币区块链的网络将变得更有弹性,比特币作为一种价值存储手段的认知感将会加强。
Winklevoss兄弟表示比特币将超越黄金
考虑到比特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一样,Winklevoss兄弟相信比特币最终将与黄金展开竞争。
比特币投资者、亿万富翁TylerWinklevoss解释说:
尽管如此,我们相信比特币将继续蚕食黄金,这个故事将在未来十年上演戏剧性的一幕。技术采用的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软件正在吞噬世界,而黄金就在这个菜单上。
在短期内,支持比特币的基础设施的改善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流动性、交易平台、托管服务和投资工具是降低进入门槛的必要条件。
从长期来看,更强大的基础设施将有助于比特币从一种新兴资产转变为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眼中的安全资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