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BTC而言,2021年意义重大,BTC价格将猛涨至4万美元,比2017年的历史高点高出一倍多,让持币者欢欣鼓舞,怀疑者难以置信,但是必须注意到,自2017年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这轮牛市与上一次大不相同。
除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和各种动荡,最近几年很多东西都与以往不一样了,即使是BTC,BTC发生的变化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1.?BTC并不是毫无价值
2.?更多人选择持有,而不是交易
3.?机构而不是散户占主导
BTC并非毫无价值
2017年,对于接触加密货币的人,每个人首先接触的就是BTC。人们并不一定把BTC视为长期投资。他们利用BTC交易其他币种,并参与各种ICO,期望一夜暴富,却输掉所有。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加密货币资产都是在2017年,2017年加密货币领域就像是法外之地,没有监管,全世界任何人只要有钱都可以铸造代币,在交易所上线,消费者没有保护,突然之间,好像每个人都成为了评估这些早期区块链“投资产品”的专家。
金色晨讯 | 6月16日隔夜重要动态一览:21:00-7:00关键词:稳定币总市值、字节跳动、CME、联合利华、MakerDAO
1. 稳定币总市值突破1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 CME比特币期权市场在30天内增长10倍。
3. 字节跳动在新加坡申请数字银行牌照。
4. 联合利华将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抗全球变暖。
5. CFTC主席:过度使用规定性规则或阻碍美国区块链发展。
6. MakerDAO发起有关添加KNC和ZRX作为抵押品的新执行投票。
7. 美国乔布斯法案之父:Libra或挑战美元主导地位。
8. RippleNet Cloud签署首家银行客户。[2020/6/16]
随后就出现了ICO热潮,从优步司机到经验丰富的硅谷投资者,所有人在这场浪潮中盲目投资,蒙受由各种不稳健投资品带来的损失。让人恼火的是,这可能是今天大多数圈外人士对BTC和加密货币的印象。《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诠释了2017年ICO浪潮:
2017年尽管有很多炒作新闻和投资机会,但这些都与BTC无关,所以资本都是从法币流入BTC,然后从BTC流出到其他加密货币。经过这个阶段后,代币发行方,即早期投资者,通过抛售的方式,卷走了所有人的钱,产生了很多垃圾币。请注意,中本聪从未抛售过BTC。事实上,在2018年上半年,2017年上市的ICO代币中,超过86%破发,这些代币发行方可能要么在监狱里,要么在某个偏远岛屿海滩上享受不义之财。
独家 | 金色财经2月24日矿币数据播报:金色财经报道,据币印矿池数据显示:
主流币挖矿日收益分别为:BTC(¥1.14/T)、ZEC(¥0.45/T)、LTC(¥23.26/G)、BSV(¥1.25/T)、BCH(¥1.25/T)、DASH(¥0.13/G)。
当前热门矿机数据及净收益分别为:芯动T3+(BTC,¥32.83)、芯动A9(ZEC,¥16.94)、蚂蚁L3+(LTC,¥3.74)。[2020/2/24]
2021情况有所不同。从法币流入BTC后就仍停留在那里。2017年ICO热潮期间,BTC市场的主导地位处于历史低点,现在的份额几乎是当时的两倍。
竞争币交易量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散户投资者中。那些敢涉足这些币种,特别是ETH的人都有丰富经验,而不是新手。
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活动都在以太坊区块链中的DeFi和衍生品市场,前者有巨鲸主导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投资者需要一定技术经验和理解才能参与,后者有专门为机构提供的CME/Bakkt期货和期权还有如BitMEX等离岸衍生品交易所。
分析 | 金色盘面:XRP带动市场反弹:金色盘面独家分析:过去1小时,市场在XRP带动下发起一波反弹行情,BTC挑战1小时中轨,而XRP已经脱轨,要注意冲高回落,短线建议保持观望。上述分析仅限技术交流,不作为交易参考,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市场价格波动,做好风险控制。(登录金色财经APP—发现,查看更多币种的独家点评。)[2018/9/30]
BTC不再被用于交易,也不再被用作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加密货币资产的一种方式。相反,投资者把它当做是长期投资而持有。
更多人选择持有,而不是交易
在过去两年里,BTC长期累积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目前共有281.4万BTC累积在不同地址,占所有流通BTC的15.16%。
流通中62.31%的BTC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交易过,只有不到15%的BTC在交易所活跃交易。2017年之前,BTC持仓量从来没有达到这么高的价值。正如你所见,在竞争币和各种ICO投资流行的牛市期间,持仓量大幅下降:
分析 | 金色盘面:BTC期货合约持仓变化:金色盘面综合分析:OKEx的BTC期货合约持仓达到BTC91873左右。做多账户59%,增加3个百分点,做空账户39%,下降2个百分点,做多意愿开始增强;主力多头平均持仓比例为25.47%,主力空头平均持仓比例为15.82%,多头持仓增加。截至发稿,OKEx现货价格为6311,期货合约当周BTC0817价格为6283,贴水维持在30左右。(数据来源OKEx)[2018/8/13]
如今,人们没有把BTC当做是交易工具,而是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BTC,并长期持有,简称为囤积?sats。这不仅可以从原始的链上数据和资金流动中看出,也可以从消费者行为中得到证实。
人们采用平均成本法,逢低买入,通过BTC套利。开发者看到了这种需求,建立了各种消费级BTC产品:
现金应用,例如Rive和SwanDCA:每y个时间间隔购买x个BTC
Ryze?Accumulate:通过自动低价买入,而不是平均成本法,以累积买入更多BTC
Lolli和Fold:通过日常消费获得BTC
为何人们会逐渐从买卖到长期持有BTC?
1.?受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宏观经济环境
各国央行正在无限量地增发,利率接近或低于零。这将必然导致通胀,因此资本正流入BTC、黄金和房地产等通胀对冲工具。债券一文不值,法定货币不断贬值。去年土耳其和黎巴嫩的货币币价崩溃。人们通过不断买入持有BTC,对冲现有金融体系和法定货币带来的通胀。
金色财经讯:以太坊(ETH)价格突破¥7,500,创历史新高,数据来自韩国交易所Bithumb。[2018/1/4]
2.?人类学和金钱理论:BTC的进化
所有从有机物中产生的货币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进化过程:首先是收藏品,然后当做价值储存,成为交换媒介,最后变成记账单位和储备资产。
就像黄金、贝壳和珠子一样,BTC一开始也是一种收藏品,因为它稀缺性高,难以伪造,制造成本大,而且有市场,正是这些元素赋予BTC价值。
因此,从2016年到2018年,它作为投机性收藏品或是商品大量交易,遵循与棒球卡、石油和五花肉期货相同的行为经济学模式。
现在,BTC正在演变成一种保值资产,通过BTC,人们能够保持购买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和增长财富。贵金属、带息资产、肥沃的土地等都是传统保值资产。
BTC也加入了这一资产列表里,消费者、上市公司都在购买BTC,更重要的是,机构投资者也在这么做,将其作为通胀下的价值储存手段。
机构而不是散户占主导
2017年牛市是由散户投资者推动的,他们每天都试图买入BTC赚钱。在那时,多数聪明的投资者认为这是一场局,但也有一些著名的投资者坚定支持BTC,比如ChamathPalihapitiya和WinklevossTwins。
这一次,普通消费者没有那么关注BTC了。部分原因是,2020年本来就多灾多难,混乱不堪,耗尽了人们的精力,大众只是暂时不关心BTC罢了。另一部分原因是媒体更多报道了新冠疫苗、弹劾2.0、经济刺激政策等更紧迫的问题。
在散户无暇关注之时,机构投资者主导了2021年的牛市,BTC币价翻了10倍,从2020年3月的4000美元涨至逾4万美元的历史新高。
无限制财政刺激政策宣布后不久,Fidelity于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超过3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BTC有价值,而且他们对价格波动和市场操纵的担忧也比之前更少了。
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和古根海姆合作伙伴等大型机构纷纷公开表示支持BTC。灰度投资公司目前拥有63万多枚比特币,主要代表合格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保险公司MassMutual将1亿美元资产投入BTC。传奇投资人PaulTudorJones和StanDruckenmiller称他们持有BTC仓位,作为一种价值储存。上市公司Square和MicroStrategy已经将美国国债储备转为BTC,还有更多公司将效仿这种做法。
这背后要归功于监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2017年,即使一家上市公司想要购买价值5亿美元的BTC,也很难办到,而且存储这么多BTC对操作和安全都要求很高。但今时不同往日。MicroStrategy能够以最小滑点买入约3.8万个BTC,而各大市场参与者对这并不知情。
银行现在可以托管BTC,2017年以来,Coinbase、Gemini、Fidelity、Anchorage和BitGo等公司已经建立了机构级的BTC托管解决方案。像B2C2、GenesisTrading和JumpTrading这样的流动性提供商,以及像Cumberland这样的场外交易平台,都与传统市场中的订单传递和执行服务提供方很相似。
其中许多公司正竞相整合这些服务,并为传统市场打造类似于APEXClearing的主券商业务,抓住不断增长的机构需求。
机构投资者的增加让BTC更加合法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多散户对BTC产生兴趣,但还远远未及2017年的水平。
总结
人们逐渐从买卖到长期持有BTC,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这些都让BTC的这一轮牛市都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一轮。
BTC不再是一种投机性的收藏品,之前人们想通过它一夜暴富,相反,其正在成为一种真正的价值储存工具,替代黄金,机构、企业和消费者都在不断买入持有,用以保值和生财。
本文内容来自于Bitcoinmagazine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