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以来,市值最高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屡次刷新历史高点。据比推数据,目前比特币的价格已涨至4.7万美元上方,距离5万美元大关只有一步之遥。
相比于2020年,比特币的价格已经有了超过100%的涨幅,不过加密分析师和投资者们普遍认为,此轮牛市才刚刚开始。
推特上受欢迎的分析师PlanB的流量库存模型显示,比特币的价格很可能在几个月后飙升。他在推特上表示,比特币的价格可能在今年4月至9月间飙升至6位数的价格区域。他指出,自2020年5月比特币减半以来,比特币的价格一直以“稳定且不可避免的”方式前进。
观点:S2F模型显示比特币可能在2021年年中达到7万美元:加密货币评级机构韦氏评级(Weiss Ratings)分析师Bruce Ng和Juan M. Villaverde表示,S2F模型现在显示,比特币价格可能在2021年年中达到7万美元。“虽然基于与Weiss加密货币周期模型不同的方法,但S2F模型在加密世界广受尊重。现在看来,在未来12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比特币将出现强劲反弹。”黄金目前的S2F为62,而比特币的S2F为56,这意味着比特币在避险投资方面可能会与黄金相媲美。
两位分析师表示,宏观经济因素也有利于BTC,美联储在过去13周里印刷2.9万亿美元的新纸币。当投资者对纸币失去信心时,有可能转向投资比特币。另外,机构资金大量流入比特币。对冲基金巨头Paul Tudor Jones投资2.1亿美元BTC。灰度比特币信托基金继续以比BTC铸造速度更快的速度购买。而风险资本家Andreessen Horowitz最近推出5.15亿美元的新基金,用于投资加密网络和业务。(The Daily Hodl)[2020/7/10]
分析师观点:比特币S2F模型核心要素是“人类心理”:比特币分析师,BTConometrics公司S2F(存量-流量比率)模型研究员Nick Emblow强调了S2F模型中容易被遗忘的一个方面。根据Emblow的观点,人们普遍认为S2F对比特币价格的影响。这种看法变成了市场情绪,导致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话虽如此,这一流行的模型更多的是“社会学”而不是“计量经济学”。为了进一步解释他的观点,Emblow说,人们主要是着迷于BTC日益增加的稀缺性。这反过来又增加了个人购买比特币(BTC)的可能性。即使没有计量经济学背景,“S2F”模型作为长期预测也是正确的。然而,正如这位分析师所说,它的核心要素是“人类心理”。(U.Today)[2020/5/10]
他还预测,按照比特币的牛市周期,比特币可能在今年年底前飙升至28.8万美元。这意味着相对于现在,比特币还需要实现500%的涨幅,届时其市值也会远超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5.3万亿美元的市值。
声音 | 分析师:比特币价格超过S2F 或暗示未来几周上涨趋势:加密货币评论员PlanB发推表示,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超过S2F(存量-流量比率)值,这一发展可能暗示未来几周的上涨趋势。据悉,S2F比率用于衡量资产的稀缺性及其随时间推移的升值估值。该模型还预测,在今年比特币市值减半后,比特币市值将达到约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5月份比特币价格将达到5.5万美元。[2020/2/3]
另一个看涨比特币的是MarketcaptoThermocap技术指标,该指标在过去的几轮牛市中都准确预测了比特币价格的上涨。
根据加密分析网站Glassnode的数据,目前该指标正在急速上扬,上一次该指标达到目前的水平时是在2017年下半年,当时比特币的价格为8500美元,在一个月后比特币的价格又飙升了135%。
加密分析师RafaelSchultze-Kraft在推特上表示,虽然目前的市场环境和2017年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但是如果按照当时135%的涨幅计算,比特币很可能会在一个月后涨至11万美元。
推动比特币价格上涨的直接因素仍然是供需关系。特别是在本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披露购入15亿美元比特币,其还准备接受比特币支付。这引发了大公司对是否投资比特币或接受比特币的讨论。
据《比推》报道,推特、优步、摩根大通等公司都表示已经考虑过可能的场景,并将会在有需求的时候采取行动。
此外,市场上的加密巨鲸也在行动,在特斯拉投资15亿美元比特币的消息传出后,拥有100个以上比特币的地址所持有的BTC总量出现了特别强劲的上升势头,增加了20490个BTC。
这使得这些巨鲸地址的比特币总持有量达到了历史新高,超过1160万枚,这个数字恰恰反映了最近一段时间机构参与者的增加。
加密分析师FlorianGrummes在SeekingAlpha撰文称,虽然当前的技术指标看似处于超买状态,但一些犹豫的投资者还没有加入,一些政府、机构、对冲基金、银行正在参与其中。很多投资者都在等待回调,但价格却持续上涨。
他表示,虽然现在的比特币价格已经很高,但是投资者如果在五年后回看现在,很可能会不敢相信自己没有及时入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