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零火,Nekowarp创始人、中国二次元社区建设者
欢迎来到2021年,这并不那么美好的疫情第二年,也是NFT崛起的一年。NFT在这一年如超新星爆炸一般的进入了我们所有人的视野之中。也许历史正在和我们开一个恶意的玩笑,瘟疫与文化运动,但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近700年前的黑死病与之后的文艺复兴,虽然实际上新冠病与NFT这两者也许并没联系。
但至少文艺复兴和NFT在我看来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文艺复兴初期的达芬奇、艺术掮客、美第奇家族、乌菲兹美术馆,这些元素构建了近代的艺术品拍卖收藏体系体系。现在则是NFT藉由电子化作品复刻着这一过程。而这在我看来NFT拍卖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进入现代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这一过程会被加速,同时有别于文艺复兴那个时代,有着更好的工业基础,注定不会遵守过去的道路。因此我认为NFT会以100倍的速度跑完文艺复兴,度过高雅艺术进入大众艺术,被更广泛的接受。
就是在这么一个NFT崛起的时代,我作为长期混迹于二次元社区协助个人和团体的独立出版的编辑,在这一年多来都不断有朋友向我提及NFT,也希望我参与其中。在他们粗浅的介绍之后,对于NFT我产生了一系列想法,可能这些想法较为独特且有别于目前主流NFT的观点。这些想法在朋友看来颇为有趣,因此我很荣幸受邀写下本文。
过分简单化一个事情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显然冗杂的论述有会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我会试图尽可能地简单明了的阐述我的观点。
对此我准备分为5个方面来谈谈:
NFT现行的主流观点
这些观点的背景
这些观点对平台层面的反映
这些观点对创作者层面的反映
可预见的未来和更远一些的未来
第一部分NFT的现行主流观点:
透过技术来让原本缺乏稀缺性的电子作品具备的稀缺属性
稀缺性会产生高价值
NFT是电子产品能够比现实更快流通
和游戏领域结合
不同于加密货币完全基于共识,而是有一个实体,更加可靠
差不多NFT的主流观点就是这些了,自然根据这些观点不难推测出NFT会有怎样的发展。
稀缺性的前提是需求大于供给。作为非生活必需品的艺术品,只有知名IP或创作者的作品才会存在需求大于供给,自然寻求知名IP和创作者的合作是必然且急迫的。
长期来说创作者、团体留下来取决于足够的收益。因此相当一段时间必须维持NFT的收益需要始终高于非NFT。
观点:比特币减半有利于MicroStrategy股价:金色财经报道,总部位于纽约的投资公司Berenberg Capital解释了看涨MicroStrategy (MSTR) 前景的原因,Berenberg给出了430美元的目标价。并表示,MicroStrategy的大部分价值来自其截至6月28日账上持有的152,333枚比特币,并补充说,比特币减半的反弹可能会导致其股价大幅上涨。[2023/7/11 10:47:49]
在游戏领域,为了担保游戏资产不被开发、运营滥用,形成可信赖的虚拟物品保值,必然产生独立于开发、运营的第三方自治团体、平台对游戏内NFT物品及后续的交易和管理实施监督。
第二部分NFT这些观点的背景
在我看来NFT崛起的大背景是:
随着美国的大放水投资机构大举进入加密货币领域,让币圈的信奉者获得了超乎想象的资金,但同时对于越是信奉加密货币的人来说,这份不安也越发的繁重,因为到今天为止加密货币的应用场景依然极为有限,其商业属性所占比过分沉重远非正常。正是如此加密货币的不安全感要比以往要更加的强烈。这种不安促使信奉者急需转移风险并释放压力,但由于信奉者极为相信加密货币,因此与之关联的NFT成为了是不二之选。这便促成了NFT在2021年的崛起。
但NFT的核心主张和支持者并非创作者本身,而是由IT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士所提出。甚至更直接的说NFT的基础主张脱胎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在技术派对版权所有方进行游说后最终诞生了现在的NFT。
虽然有版权所有方作为支持,但他们和技术派一样不是实际的创作者,所以目前NFT缺乏创作者角度的观点。目前的思考角度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出发,如果说现在是电子作品,过去可以是郁金香、赛马、黄金、加密货币、未量产的星球大战玩具、球鞋。
但这里有本质的不同,后者的产量都是可以进行调控的,虽然需要一定的启动时间但完成后可以进行增产减产,毕竟植物、动物那样可以定量培育,稀有矿产或者加密货币那样可以消耗资源获取的,未量产的星球大战玩具、球鞋是按订单的数量决定制造而生产的。但文化产品取决于人的主观产生创意而产生作品,很难以近乎流水线的方式进行,纵使漫威获得了成功,但这一成功却难以在DC上得到完整的复现。同时如果你有一定的了解传统的市场营销学并不包含文化市场。
所以绝不能将由创作者所创作的作品、电子作品简单粗暴的类比植物、动物,矿石、加密货币或者某种工业产品,必须要要将创作者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考虑。
由于技术派缺乏对于创作者的了解,目前NFT的主张必然难以知悉创作者的本质需求,甚至说某种程度上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一点,当然现阶段NFT的运作也并不需要直接接触创作者而是同更具备商业属性的版权所有方进行接触。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个体创作者的直接吸引力较为有限,反过来NFT目前所带来新鲜感倒是有更强的吸引力。
观点:2023年加密货币市场动荡仍将持续:金色财经报道,分析师Sherpa表示,加密货币市场将在2023年有所改善,但动荡仍将持续,市场仍有可能再出现一次投降。Sherpa预测,到2023年12月,宏观经济形势将改善,从历史上看,加密市场往往会在第四季度出现反弹,尤其是山寨币。(The Daily Hodl)[2022/12/24 22:05:31]
因为NFT对于创作者来说,显然并不是他们的自然思维。总体来说,创作者所关心的事情本质上是自我表达——创作所产生的作品便是结果,而持续的创作依赖作品所产生的正反馈。正反馈可以是金钱、掌声和鲜花或新鲜感,上述正反馈只要某一项满足了创作者的最低阈值,他们便会有主观意愿去进行创作这个行为。对于更多的创作者在心底是内向甚至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只有小部分人在创作之外还有着极强的行动力。
当然这里并不能排除一个创作者之所以进行创作,是基于经济效益而他也更擅长从这里获得收益。但这类人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很快会转型为艺术掮客或某种美术方面管理层,甚至直接转行进入商业领域,进而放弃原本的创作。这类人对于需要内容的NFT来说,不过是过客而非长期服务的对象,但在初期这类人会极为关注并积极参与进NFT中甚至给NFT带来极大的助力,在这里我并非试图否定他们的意义,但我希望说明的是在更长时间尺度上来说,他们并不是给NFT提供的主要内容的创作者。
NFT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成长,但如此一来有陷入郁金香热或雅达利震荡(Atarishock)*的可能性开始急速增加。因为电子作品的价值极端依赖主观判断,尤其购买的是稀缺性而不仅仅是其艺术性。
雅达利震荡,也被称之为1983年美国游戏产业崩溃,因为业界龙头雅达利公司混乱的经营策略导致了一大批粗制滥造的游戏充斥市场,玩家信心持续走低,其中雅达利游戏掩埋事件是最为标志性的事件。这次崩溃造成的影响长达3年,北美游戏业市场严重萎缩,由1983年的32亿美元降至1985年的1亿美元。一直到1985年底的任天堂打破僵局。
最后,我想做一些澄清,虽然我对现行观点进行了分析并加以批评,但我并不是要说技术派的主张是错误的,我甚至认为这是发展历程中最关键、最难的启动阶段,但过分基于技术派的主张会触及到这一模式的发展天花板而难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乃至于因此而陷入停滞。因为这一路线并非基于创作者需求的客观分析,而是基于技术派自身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路径依赖所导致的。甚至是希冀于复制加密货币的历程,仅仅将加密货币换成NFT。
第三部分这些观点对平台层面的反映
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NFT的主流观点和形成的原因及背景。那么在具体的手段实施层面,不难推导出NFT拍卖平台已经或短期内准备做什么事情。
观点:OCC宣布银行可用稳定币支付可能会挤占本土加密公司的市场:1月12日消息,怀俄明区块链委员会创始人、加密银行Avanti创始人Caitlin Long表示,美国货币监理署(OCC)上周发布的最新规定对加密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Caitlin Long称,该规定可能会让大型银行排挤加密货币新入行者,因为一家全国性银行在进入稳定币市场之前可能不需要获得联邦监管机构的批准。但申请银行特许状的较小的银行和加密货币公司需要事先获得批准才能进入。这个系统本质上有利于大型银行,实际上,我们明天就会看到美国最大的银行进入稳定币市场,并比小型银行和本土加密公司更快地构建网络。(Decrypt)[2021/1/12 15:57:50]
获取知名IP的授权并制作相关的电子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体育明星电子收藏卡片,网络memes的NFT化,知名艺术家、音乐家推出NFT作品,知名美漫、日漫IP推出独立的NFT作品,NFT电子手办。简单的说便是通过和版权所有方合作推出NFT属性的产品。
透过上述案例,高额的收益来吸引更多的版权所有方甚至是个体创作者的直接加入。
更加积极的推广电子作品和其创作者,启动NFT造星运动以其作为示范和样板
同游戏合作,将游戏内资产——物品、地产、皮肤或角色加以NFT化。
NFT平台逐渐吸收版权所有方、艺术掮客成为其一部分,或者反之后者成立自己的NFT平台。
但以上这些所做的事情都存在一个问题,对于版权所有方来说为什么非得NFT不可,除了潜在的高经济回报之外还有什么好处,高经济回报的狂欢可以持续多久?对于这一点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版权所有方会寻求一个地板价。
对于为了吸引创作者加入,NFT平台会扶持一部分有潜力的创作者作为样板,但这样非自然的造星行为意味着极高的成本,同时显然缺乏可持续性。最终需要比样板工程更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推介电子作品和创作者模式。
虽然对于游戏来说可以提供更值得信赖的担保,但是目前来说,在游戏领域并不需要NFT来担保,更多的是透过长期稳定运营来建立信任共识,譬如说Counter-Strike的获得的游戏资产能够升值并进行交易。而NFT的出现除了更值得信任之外并无更多的好处,无法保证当游戏关服时,这些游戏资产避免贬值为0的归宿。甚至NFT都无法保证自身NFT平台关闭后自身不丢失,而现在显然没有形成如同加密货币那般强势的NFT平台。
因此游戏领域对此的兴趣会极为有限,当然不能排除出现某个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要满足一点——完全摧毁了人们对于游戏开发、运营对于游戏资产的控制。此时NFT这样的形式和第三方机构才会有强烈的需求。
观点:PayPal进军加密货币领域或使BTC成为主流支付选择:Cointelegraph今日刊文称,若PayPal真的进军加密货币领域,比特币可能会成为主流的支付选择。据此前外媒消息,美国支付巨头PayPal将在未来三个月内首次推出加密货币直销,PayPal还正在招聘加密货币及区块链领域的专家。报道称,虽然PayPal并未对上周的传闻置评,但专家普遍对此消息并不意外。加密货币贷款平台Celsius Network的创始人兼CEO Alex Mashinsky称,接受数字资产只是意味着PayPal着眼于未来。TradeBlock的机构研究主管John Todaro认为,成熟的主流企业通常是以潜在客户的兴趣而不是客户过往的言论为导向。他不觉得传统支付企业挺进数字货币必然是在打脸自己过去的表态。金融科技公司Interlapse的CEO Wayne Chen认为,PayPal将必须和Coinbase等头部加密货币交易所竞争,但PayPal最大的对手可能是同样提供替代性支付解决方案的Square旗下App。[2020/7/2]
这些手段和方法所存在的问题,都是平台要去解决的。当然我认为在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这些问题都会通过拥有「足够的不断持续创作的创作者」来解决。因为「足够的不断持续创作的创作者」会产生足够的电子作品,而这之中必然有受欢迎的电子作品,从而带来稳定的用户和受众,最终巩固NFT平台乃至于整个NFT。
问题就来到了——
第四个部分这些观点对创作者层面的反映
在开始前先要丢掉一个错误认知,就是创作者都是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其实不然,他们对待新事物上就是普通人,和普通人一样只有极少数的人敢于并愿意尝试新事物。
目前NFT所能带来的好处,对于创作者我只能想到这两点他们参与的理由。
尝鲜、满足拍卖梦
交由艺术掮客负责、直接卖给版权所有方,赚取一笔保底费
NFT虽然看起来是有高的收益,但对于创作者们来说其吸引力是极为有限,这点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并不能难理解。当然我这里有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这里请容我引用一个美国画师朋友所做的比喻,他是这么解释为什么自己不参与的:
「这玩意和婚恋网站一样,你艺术家就是男方,卖家就是女方。作为男方的我要交钱,而是否有合适的女方是不确定的,但不论是否成功钱是肯定会交的。
而NFT,我的作品是否能卖高价不知道,但在现在是gas费肯定要付的,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所以对于我来说是局。」
对于他或者以他为代表的艺术家,高收益的NFT是一种和他们无缘的行为,甚至对于他们来说自己参与等于被。而他并不是什么没有名气的画师,他是独立游戏工作室labzerogame的前艺术总监。
观点:BTC和黄金是“money”,法币是“currency”:投资者兼比特币倡导者Mike Maloney近期在播客节目中表示,投资于正确选择的加密货币应该是首要任务。他坚称,只有比特币、比特币现金、以太坊和其他几种市值排名前15位的加密货币币能够成功。Maloney进一步指出:“所有其他加密货币都将归零。”Maloney进一步评论了比特币和黄金,并表示BTC和黄金是“money”,而法币是“currency”。money与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不同,它具有价值,而法币本身的设计导致其无法长期保值。(AMBCrypto)[2020/3/30]
而他们的选择有内在合理的逻辑——
我们不妨把使用婚恋网站的男性按照对目标群体的吸引力分为三类。
如果你是优质的男性,说实话你并不需要来到婚恋网站,你也大概率会找到心仪的对象,甚至对象总是换个不停也是可能的。而他们出现在婚恋网站一般来说是被平台邀请或者是想要做一个自认认知确认。这类人显然都不会是婚恋网站的长期用户,但他们的出现必然是极为抢手的,甚至会成为新闻成为该婚恋网站成功的案例。
当然不能否认有少数对自己实力不自知的优质男性才这里会了解到自己,但这类人又有多少呢?
如果你是普通男性,那么意味着你每次都在,每次交钱使用婚恋网站就意味着进行拉一次老虎机的操纵杆。大部分时候都是没有结果的,有些时候会有小奖,只有极小的机会抽中大奖。因此作为普通男性缺乏使用甚至是尝试的积极性,更多的是投机心理所以会更多地采取观望,如果在这个阶层获得成功。
而最为积极尝试的男性往往是那些不受欢迎的男性,但对于他们更接近于自暴自弃式的,毕竟还能更坏吗,只会和往常一样被拒绝,但万一更好就是赚到了。所以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尝试使用婚恋网站,但遭遇失败很快就会放弃。
上述的逻辑对于画师也是一样,因此NFT目前的模式和婚恋网站高度一致,虽说并不是不能够维持而是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如同马克·扎克伯格最初按照温克勒佛斯兄弟的主张建立以哈佛为内核的邀请制「ConnectU」婚恋平台,其发展恐怕是无法成为今天的Facebook。
也许有人会说gas费并不是问题,可以直接免去由平台负担,或者后置由买家负担。如此一来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虽然这样会降低进入的门槛让大量犹豫的创作者进入,但同时也让粗制滥造的作品更加泛滥,而后者的增加显然会更多。
第五部分可预见的未来和更远一些的未来
承接上一节,可预见的更远一些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难推断出来了。
过量的资金争夺着少量优质的NFT作品,同时NFT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不同创作者的劣质作品,中等水平NFT作品则淹没在其中难以被寻觅,过分依赖相关专业媒体的推荐。
少量优质NFT作品超额的高溢价可能会诱发郁金香热,而大量劣质充斥市场必然会走向雅达利震荡。在这个模式下NFT是一个脆弱的市场,难以承载更多的资金和需求,极易过热而崩溃。
我并不认为NFT现状是错误的,但我认为是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方向其发展必然是有局限性的,需要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阶段。甚至我很有自信的说,哪怕是遭遇了崩溃也不过是将过热的市场冷却,就如同在雅达利震荡之后游戏行业在5年内由任天堂带领下再度崛起并直至今天。
那么现在这一阶段意味着什么?
如同我开篇所说的,高雅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家、拍卖行、收藏家、美术馆,这一套模式依然良好的运转着,但和大多数人已经绝缘了。最后一名被大众所知的高雅艺术家我想可能只有毕加索了。但并不代表着高雅艺术和背后的那一套体系的消失,而是极度精英化但规模显然有限。对于大众来说取代高雅艺术的则是大众艺术,并不低俗但也让绝非是高雅。
但没有单一金主支持下的高雅艺术,便不会有大众艺术的可能。虽然也许并非本意,但NFT显然正在复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流通模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高度的依赖传统的拍卖行、版权所有方而非创作者本身作为电子作品的提供者。
这也是为什么我并不否定目前的NFT模式。但考虑到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今天可以轻易将好的作品加以复制并量产,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是线下同类平台发展速度的10倍甚至是100倍,因此提前布局是必须的。
在这里我希望你跳出NFT的思考定势——NFT的价值在于稀缺性。因为NFT现在稀缺性实际上高度依赖NFT化之前所积累声誉。而我认为NFT这一属性很快会成为所有电子作品必备的属性,但基于盖特纳曲线,虽然有这样的潜力,但目前的市场物理承载必然会发生郁金香热和雅达利震荡式的崩溃。这并不是终结,而是必要的市场出清机制,如同雅达利震荡后的任天堂带来了更好的机制和游戏,游戏行业便走到了今天,甚至因为抽卡游戏的崛起更加火热。
但,为什么如此呢?
因为显然NFT的商业属性是由其工具属性所带来的,现在过分的关注了其商业属性而忽视了工具属性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要稳定市场需要进一步的发挥其工具属性。
最终,NFT之于电子作品,就如同支付宝之于淘宝。
现在的NFT与支付宝,就商业属性和工具属性占比来说,两者几乎一致甚至NFT的商业属性占比还要更高,但现在NFT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淘宝、天猫」来为其支撑。这也是为什么NFT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NFT的工具属性可以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不仅仅是加速所有线下作品电子化,同时还能摆脱过去依赖中心化的模式而是更快更广泛的去中心化。因为对于创作者来说作品的最难的地方在于被他人知道,因此不得不依赖中心化的团体,而有了NFT之后,能够轻松的溯源,读者可以直接知道看过一眼的图从何而来。那么会极大地改变整个业界生态。
实际上这一趋向在NFT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部分个人创作者已经依托社交网络完成了自产自销,跳过了出版社、编辑等等冗杂的流程,当然依然他们在和书店合作由他们来进行实体和电子的分销。
所以NFT单一的拍卖模式很快便会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混合模式,即——
NFT属性的大量复制品,以类似书店分销书籍、杂志、画册等模式进行电子分销,而唯一的NFT电子原稿会和作品的实体手稿、原稿一样被高价拍卖。
就如同哈利波特,在给出版社时只有一份原稿,在那时纵使它自身有着文学价值,但因为缺乏广泛的认可所以在经济的角度上来说是毫无价值。但在大量的复制品以低价传播后,其文学价值便透过广泛的受众得到了认可,现在它的原稿便有了极高的经济价值。
因此稀缺性和普惠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互相促进互相包含的作用。
此外就市场而言,显然大众艺术要远远比高雅艺术更庞大,虽然单笔价格低很多,但在数量上有绝对的优势。
如我前面所说,随着NFT的发展,各个平台和版权所有方的合作会是短暂的,这一合作更多的初入该领域互相有所需求而产生的。但一段时间后都会各自筹建,此后NFT平台会和游戏主机、PC游戏平台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更多的谈的是创作者而非作为中介的版权所有方。
如果游戏平台的例子距离你有些遥远,难以理解。那么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大量控制殖民地的原因也与之相似,简单的说控制原材料生产地以便服务于本国的工业,而殖民的方式便是最节约成本的方式。对于NFT来说创作者就是最核心的原材料。
所以我认为NFT最关键的点是创作者,因为追溯到源头,他们才是这一切的根本。
如果这么说有点跳跃难以理解,那么不妨这么理解
工业革命时期,列强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工厂日益增加的产量,他们选择了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式去控制原材料产地——殖民。列强的强弱某种程度上直接取决于殖民地的数量,而二战后新的国际体系瓦解了原本的殖民体系,原本的列强们不得不采取更「麻烦」和花「成本」的方式同原材料产地进行交易。
那么在这里我们把NFT平台视作各个列强,把创作者视为原材料产地。
原材料产地——》列强——》消费者
创作者——》NFT平台——》收藏家
所以在我看来,当NFT平台之间竞争进入白热化时,必然和工业革命时期的列强一样要开始争夺创作者。
那么如何抓住他们,显然仅仅依赖NFT「可能」会有高经济收益是不够的,所谓要抓住人的心就要抓住他们的胃,提供他们所饥渴的东西——
基本的经济保障
掌声与鲜花
新鲜感
如此一来他们便会不断地投身创作。
那么如何去做呢,直接提供NFT不仅缺乏吸引力还要费时费力加以解释和说服。对于创作者如何更好的Winningheartsandminds?
让作品更好的被溯源
良好的社区互动
提供创作者所需要的服务
针对第一点,这里额外进行说明——目前在互联网传播的作品溯源极为消耗成本,除非自带水印签名,且该名字可以准确指向原作者。否则很可能出现火遍全网却无人知晓创作者,更不要说为之付费了。而这一点正是区块链技术的强项,也是NFT可以做到。
以上这些方案都已经存在并实施过但缺乏系统化的整合。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并不需要和他们解释什么是NFT,将NFT作为一揽子计划中的一部分。除非他们对于NFT感兴趣,否则我甚至不建议和他们单独提及NFT。因为向缺乏相关知识的创作者,解释什么是NFT需要花费巨量的时间和成本,同样的消耗拿来做上述措施更加容易争取到创作者。
举个例子,在一批画师参加了位于南美的展会并进行了旅游,在这一期间他们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他们同意过往和这一期间作品可以藉由组织该活动的平台进行推广和销售。在展会上会有实体销售,在线上会有NFT以复制品的形式进行销售,同时也会有NFT原稿进行拍卖。
这一操作的好处,其收益和周期都极为稳定。同时一旦创作者加入了平台除非有更大的诱惑,否则不会轻易转移到另外的平台上。
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创作者留下来并自然的使用,不在需要让创作者抱着忐忑的心情进行尝试。如同中国现在进行无现金消费一样,对于外国人来说也许存在着尝试的说法,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想这便是NFT所真正期待的愿景,以及终将实现的未来,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用NFT购买电子艺术品属于日常的一部分,而非像现在这样是新闻,是距离大多数人遥远的新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