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只有扎扎实实赋能实体经济才能产生价值,特别是在数据共享、供应链管理、溯源等领域。
过去一年,区块链行业涌现不少新的热点,波卡、Filecoin、ETH2.0、NFT等欣欣向荣。作为区块链行业创新生态的重要推手,各大投资机构在投资方向上越来越多元化,投资布局上的生态也越来越丰富。
早在今年3月,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对区块链具体发展目标与方向做出明确部署,“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产业区块链领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近日,工信部和网信办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3至5家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到2030年,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伴随着不断出台的产业政策,是区块链行业投融资的爆发。
调查:23%的开发者对使用区块链技术支持游戏感兴趣:金色财经报道,游戏开发者大会(GDC)发布了第11届年度游戏行业状况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反映了2300多名游戏行业专业人士的见解和情绪,误差范围为+/-3%,置信度为99%,并提供了在GDC 2023之前游戏开发增长(和衰退)趋势。
23%的开发者表示,他们的工作室对使用区块链技术(包括加密货币、NFTs和Web3来支持他们的游戏表达了一定程度的兴趣。这一数字与2022年27%的受访者表示对加密货币感兴趣和28%的受访者表示对nft感兴趣相比略有下降。今年只有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作室已经在自己的项目中使用区块链技术。[2023/1/21 11:24:00]
区块链投融资再掀热潮
多家区块链企业在2021年上半年宣布完成股权融资。
数秦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万马集团、易方科达等机构参与。此前,数秦科技已经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额过亿。
声音 | BM:区块链的安全性永远取决于其最薄弱的环节:刚刚BM发推称,如果您的密钥管理器无法保护您免受网络钓鱼攻击,那么完美的去中心化共识算法和可靠的私钥存储有什么用呢。区块链安全性永远取决于其最薄弱的环节。 eosio旨在成为最安全的(区块链)而不是浮于理论。在推文末尾,BM还标记了#eth。[2019/5/30]
数秦科技创始人高航向《链新》表示,数秦能够顺利完成融资主要有以下四个看点:一是数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数秦具备区块链行业普遍缺乏和异常珍贵的行业Know-how;三是数字化改革打开了行业发展空间;四是公司已经形成规模化的收入,运营收入占比逐年增加。
作为国内最早的区块链科技公司之一,数秦科技以“区块链+大数据”核心技术构建的区块链一体化中台“氚平台”作为数字化底层基础设施,先后发布了"保全网"、“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数融平台”、“数农平台”和医疗区块链应用,同时率先在“金融+司法”跨领域实现“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化商用部署,和“金融+农业”跨领域的绿色金融实践,初步完成了在司法、金融、农业等领域的布局。
声音 | 苏宁银行总经理:苏宁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三项创新:据《新华日报》报道,苏宁银行总经理邢璟介绍,苏宁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三项创新。第一个是基于区块链开出国内信证;第二个我们基于区块链的黑名单共享系统,用大数据来解决欺诈的问题;第三个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推出动产质押业务,并且成功发放了首笔基于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动产质押贷款。[2018/11/30]
其中,数秦科技承建的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使政府公域数据安全共享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使用成为了现实,上线以来累计完成交易量超过16000亿元,为百万中小企业提供“无接触金融”解决方案。
“我们讲究‘信而简之’的企业文化,同时我们也始终坚信区块链可以‘让信任更简单,让数据有价值’,我们希望成为新一代数字经济的构建者和参与者,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和投资人的目的一定是高度一致的,公司通过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而创造价值,就一定包含投资人关心的经济价值和资本价值。”高航表示。
声音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区块链技术会是未来五至十年的重点:今日,在2018中国新经济产业领袖峰会暨区块链技术与通证经济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金融系会计系教授刘晓蕾表示:中国的宏观经济从互联网+到数字中国,数字资产成为核心要素进入经济,区块链为数字资产确权从而成为生产要素。刘晓蕾认为区块链技术会是未来五至十年的重点。她还强调,政府应该重视数据的收集和有效使用,实现从土地财政向数据财政转化。[2018/9/8]
随着“十四五”规划把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同时纳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区块链技术创新和区块链服务平台备受重视。
区块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纸贵科技3月宣布完成两笔融资,累计融资额近1亿元人民币。据介绍,纸贵科技致力为政府、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等搭建区块链底层技术设施并提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同月,电子签名服务商法“法大大”宣布完成D轮9亿元融资,此轮融资由腾讯领投,众为资本、大钲资本跟投。“法大大”创始人兼CEO黄翔表示:“‘法大大’将法律与前沿技术结合助力产品创新,并进一步拓展更广泛的生态合作网络,联合伙伴推动电子签名在各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区块链技术或在2018年重塑网络安全行业:全球IT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Dimension Data的CTO Ettienne Reinecke表示:在金融服务行业,美国和欧洲资本市场正在使用区块链平台,日本等市场也出现该趋势。鉴于该行业的保守性和高度管制性,Reinecke认为:区块链完全有可能重塑网络安全,虽然网络安全行业尚未完全接受区块链。[2017/11/26]
“本轮投融资热潮主要来源于传统金融机构和传统投资人。”陕西区块链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杨若松在接受《链新》采访时表示。
杨若松介绍,相对于2018年区块链概念热与炒币赚钱的金融潮,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的希望不断增强。比如: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分布式存储数据中心的陆续建设,以Filecoin为代表的分布式开放存储网络的上线,为区块链在分布式存储领域的落地应用打开了希望之门。
不断出台的产业政策,也为区块链行业的爆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是ICO的元年,当年‘两会’第一次提出区块链技术,掀起了一波区块链项目的投融资热潮。不过,那个时候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发展早期,大多项目都是打着区块链技术旗号的局。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区块链,只是看到比特币涨势的疯狂,忽略了背后的风险。”佰链荟创始人、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辛泓睿向《链新》表示。
辛泓睿认为,相较之下,本轮区块链项目的投融资热潮来得更稳健和成熟。“很多早期投资者已经历过行情大涨和大跌,从投资心态上更加适应和了解整个行业的节奏,同时,在走过弯路之后也培养出了一定的辨识能力。从发展趋势看,目前区块链行业正整体迈入3.0阶段。”
“区块链只有扎扎实实赋能实体经济才能产生价值,特别是在数据共享、供应链管理、溯源等领域。”高航向《链新》表示。
投资机会无处不在
“区块链行业的投资机会是数不胜数的。”辛泓睿说,从上游硬件、技术及基础设施,到中游区块链应用及服务,再到下游区块链应用领域,都存在投资机会。
“相较2018年,今年的大部分热潮出现在大公链生态上金融资产领域的模式创新。特别是,今年大部分的项目在私募阶段都是小而美,尽量多的需求机构支持,但同时放相对小的投资额度,在锁仓方面也更有弹性。或许是借了牛市之便,很多项目在交易平台上募集了更多的资金。”德鼎创新基金合伙人王岳华向《链新》表示。
在2020、2021年区块链行业里,最热门的词汇就是DeFi跟NFT。其中,DeFi在2020年吸引了最多的目光。“以NFT和DeFi为代表的新型金融创新,打开了链下资产上链的可能性。所有这些变化,适应了传统投资的基本价值逻辑。”杨若松称。
《全球区块链产业全景与趋势2020-2021年度报告》显示,DeFi类项目在2020年迎来突破式增长,累计披露的投融资总额也达到了约2.78亿美元,约占区块链行业总投融资金额的7.80%。8月,加密货币借贷公司BlockFi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是全年DeFi单项融资总额最高的一起投融资事件。
“NFT也是2020发酵、2021蓬勃发展的一个赛道。光是NFT赛道就可以发展出IP/创作品发行、交易市场,以及衍生品等三个领域的众多项目。”王岳华认为,“虽说日前几个超高价值的NFT收藏品,让人觉得很不现实,但NFT是一个普世的、基本的存在,只要具有唯一性、稀缺性,以及收藏性,都可以是NFT的。而所有创作者及其创作品是有或多或少的价值,所以长期来说是一个稳定的、长尾的市场。”
除了DeFi、NFT,投资机构也在持续关注大公链生态。从跨链、扩容,到隐私、存储,2020年的公链赛道可圈可点,并且涌现了一批明星,比如专注在Layer1的Avalanche、Conflux,Layer2的ZK-Rollup、OP-Rollup等项目。
杨若松向《链新》表示,从投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的角度看,现阶段的区块链投融资行业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的基本规律。
“要投出高回报的项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王岳华坦言,投资风险与收益的比例关系在区块链和数字资产领域展现得非常明显,“很多市场上表面光鲜亮丽的所谓高回报项目,其实大部分走不到最后,而高收益往往也只是留在账面上。一旦退潮后,裸泳的项目可能会打击整个市场的信心,影响到真正有价值的项目。”
“作为机构投资人,我们并不提倡独食,我们欢迎更多的机构一起参与到项目的生态共建。经过2018/2019的熊市后,沉淀下来的机构也更理性、成熟,不管是在项目的早期或是发展期,越多的资源注入能够更好地引导项目方发展。”王岳华向《链新》表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