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海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相关规划的主要内容已在今年7月印发并向社会公布。此次发布会对推动数据综合立法,筹建数据交易所,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等方面透露更多信息。其中包括,到2025年,上海将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
促进数据赋能制造业
在总体目标上,《规划》明确,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线,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产业重点领域从国际“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金色财经报道,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文称,经上海市政府同意,现已向各有关单位引发《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文件中称,该方案以沉浸式技术与Web3技术为两大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开放协同为推进路径,着力提升“元宇宙”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1、围绕沉浸影音和沉浸计算领域,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跨尺度采集重建、空间计算、智能编码等关键技术攻关,降低场景构建成本、提升“元宇宙”内容制作灵活度,并在引擎技术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围绕新型显示和感知交互领域,重点布局近眼显示、多模传感等技术和终端设备研发,带动本市芯片、零部件与算法技术研发应用,深化内容与硬件联动,抢占“元宇宙”关键入口。
2、面向“元宇宙”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组织规则,围绕区块链领域,重点布局Web3网络操作系统等技术研发,构建高性能、可扩展和安全可控的新型区块链体系架构,为“元宇宙”应用提供中立、可信的信息处理平台。[2023/6/14 21:34:49]
吴清表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事关上海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当前正在推动数据综合立法,筹建数据交易所,打造工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推动工业算法、工业软件创新发展,促进数据赋能制造业。
以太坊开发人员发布新开发者网络devnet 2,为上海升级做准备:金色财经报道,以太坊开发人员发布新开发者网络devnet 2,以帮助客户端团队为即将到来的上海升级做准备。
开发人员还准备在未来几周内在以太坊主网上进行上海升级的影子分叉。影子分叉是对实际主网版本的测试,以确定代码是否适用于真正的区块链。[2023/1/14 11:11:21]
具体看,一是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推动AI、大数据技术在工业机器人、故障监测维护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二是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扩容增能,面向长三角上线29个二级节点,服务企业超万家,标识注册量超100亿。规模化部署5G基站,建成5G全链接工厂20个。三是加快构建全要素生态,牵头或参与制定了80余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初步建成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新网络”“新平台”建设3年投资2000亿元,以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5月7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表示,“新网络”、“新平台”是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转变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了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上海市经信委围绕这些领域,梳理了3年内实施主体、投资金额、推进计划明确的70余个重点项目,以及有投资意向、计划实施的近20个储备项目,涉及总投资约2千亿元,其中今年投资超500亿元。(第一财经)[2020/5/7]
在发展重点上,《规划》提出构建“3+6”的新型产业体系。一是发挥三大先导产业引领作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要加快落实三个“上海方案”,协同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三大先导产业实现规模倍增。二是着力打造六大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推动制造向服务延伸,加强产业细分领域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计划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建设卓越制造企业群体,并提出对于世界级领先企业、链主企业、硬核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不同企业群体的发展目标:力争新增1至2家制造业世界500强企业;提升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掌控力;做大硬核科技企业,实施民营经济百强计划,支持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对于近期市场较为关注的“专精特新”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也提出了发展任务。到2025年,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左右。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