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y:2021年年初,春节前夕,北京很冷,我和同事顶着严峻的疫情压力决绝北上,那时我们已经感觉到整个行业正酝酿在巨大的机会中,我们四处“游历”见了不少新老朋友。
也是这次出访,我们知道了DragonflyCapital对NEAR进行了一笔重大投资,并加入NEAR验证器咨询委员会。我和同事不约而同看了一下对方,感觉要像新人一样重新认识NEAR,回到上海我们和身边的朋友聊NEAR的技术实现,没想到碰到若干一致看好NEAR的老友,内心很是激动。
现在已经是2021年的10月了,站在第四季度回看这一年,感慨万千,发生的一幕幕故事告诉我们,这个行业每时每刻都充满着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它只会对号入座的分给应该得到的那位锦鲤。复盘NEAR的表现,在今年的新公链行情里,实在一般,但也足以告诉我们,这一轮节奏里,上古周期里单纯炒概念拉共识的老酒,如果不是好粮食酿的,都不会稳稳的香。
大半年过去了,NEAR和基于IPFS的底层存储Filecoin和Crust均达成了合作,在新公链表现欲你唱罢我登场的境遇里,在全行业被强力呼吁技术聚焦的新节点,我们再来看看NEAR。
BitGo托管服务将支持NEAR:7月19日消息,NEAR 与加密货币托管商 BitGo 达成合作关系,持有 NEAR 代币的机构将能够通过 BitGo 上的合格托管钱包进行托管和质押。NEAR 基金会也将使用 BitGo 托管自己的金库。(The Block)[2022/7/19 2:24:08]
什么是NEAR
很高兴听到这个问题。
NEAR是下一代智能合约平台。它是最接近以太坊2.0?愿景的平台——一条分片、可扩容的区块链,但其上线比以太坊2.0早了数年。
以太坊1.0无法满足去中心化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当数字收藏品游戏CryptoKitties在2017年堵塞以太坊网络时,这一点首次变得显而易见。自那以后,2020年后期的牛市使以太坊的拥堵问题更加严重。Gasfee已飙升至历史新高,用户与基于智能合约的应用进行交互时心力交瘁。
Aurora与ConsenSys合作,将把MetaMask和Infura引入NEAR生态:12月3日消息,基于NEAR的以太坊扩容方案Aurora与ConsenSys合作,旨在将MetaMask、Infura和更多基于以太坊网络的工具引入NEAR生态,提高跨链互操作性。据悉,Aurora将被添加进Infura产品套件中,该产品套件目前包含MetaMask、Infura、ConsenSys Quorum、Truffle、Codefi和Diligence 等特色项目。同时,ConsenSys将正式参与AuroraDAO的开发工作。[2021/12/3 12:48:14]
以太坊过去3年间gas的平均价格。Credit:Etherscan
我们知道这只是个开始——DeFi应用尚未普及到主流受众,但以太坊1.0已经不堪重负。尽管有这些掣肘,如今在以太坊上运行的多数DeFi应用表现都非常亮眼,但是,区块链用户和开发者对公链有更高的要求。
2018年时这一问题就已深入人心。当时媒体给其它智能合约平台冠以「以太坊杀手」的名号。
这种说法太老套了。
NEAR不是要杀死以太坊。以太坊在目前看将永远是智能合约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NEAR更多倾向于与以太坊协作并对其进行增强,就像区块链网络版图中的另一座大型城市。
Upbit暂时中止Near存取款业务:Upbit发公告称,由于进行Near钱包系统检查,Near存取款服务暂时中止。[2021/4/3 19:43:07]
截至目前在智能合约版图中,只有一座城市很重要:以太坊,您可以把它想象成纽约市。有关智能合约的一切活动目前都在以太坊上发生。但现在它非常拥堵、钙化,需要某种方式来扩容。
从广义上讲,有三种扩容智能合约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是通过「互操作性协议」,如波卡Polkadot或Cosmos,多条异质区块链桥接在一起。这有点像在全国各地修建高速公路系统,连接起一些小城镇。
第二条途径是通过Rollup二层方案,您可以把它想象成在以太坊上建设越来越高的摩天大楼——不能任意扩容,而是缓解拥堵压力的一种短期好办法。
第三条途径是NEAR所采取的道路:构建一条全新的治理完善、并具备兼容性的L1公链,桥接回以太坊。打个比方,NEAR正试图建设第二座城市:智能合约版图中的芝加哥市。
比喻很形象了。那我们再谈谈技术层面。
NEAR简介
有两种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区块链交易吞吐量:垂直扩容和水平扩容。
ShapeShift报告:Cosmos、Polkadot和NEAR存在中心化问题:ShapeShift报告显示,Cosmos、Polkadot和NEAR存在中心化问题,PoS智能合约网络需要在不牺牲安全性或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增加可扩展性。同时,智能合约平台的互操作性也将在今年经受考验。(Cointelegraph)[2021/2/11 19:31:32]
水平vs垂直扩容。Credit:PudgyLogic
垂直扩容是指:为了实现更高的吞吐量,我们将要求每个节点都非常强大。这意味着交易处理不能再由普通用户完成,但这样的一个网络能处理更多的计算。Solana和DFINITY采用这种方法,这意味着在这两条区块链中,普通用户无法在商品化硬件上验证区块链。
这不一定是坏事!垂直扩容的区块链对于某些需要高性能和全球访问状态一致的应用而言具有很高吸引力。但是,他们通过牺牲验证器去中心化来实现这一目标。
水平扩容采取的是完全相反的路径。水平扩容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分片。每个分片仅执行区块链上总工作量的一个子集,每个验证器只需验证单个分片。由于每个分片的工作压力较低,因此允许更多用户参与验证。这样保持验证去中心化,同时仍能扩容系统的总吞吐量。
这正是以太坊2.0的规划远景:一个任意分片的智能合约平台。唯一的遗憾是以太坊2.0看上去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成真: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近期称,以太坊2.0的智能合约需要太长时间才能完全实现,以太坊在数年的过渡时间内只能先完全采取Rollup方案。
CoinList为NEAR宕机事件道歉 称交易正进行仍有部分代币等待分配:由Jack Dorsey支持的代币平台官方CoinList刚刚发布推文,为此前平台宕机事件道歉。CoinList表示,用户正在完成购买,当前仍然有剩余代币等待分配。昨日晚间消息,CoinList上线NEAR后,平台发生宕机,官方推迟NEAR销售时间。[2020/8/12]
NEAR采用了与以太坊2.0完全相同的实现策略:水平分片区块链,能够支持每秒高出几个数量级的订单。但与以太坊2.0不同的是,NEAR目前已经上线。
举几个数字让您感受一下NEAR提供的扩容提升:NEAR区块链上的每个分片可以单独处理的交易比以太坊1.0多出10倍。NEAR区块链最终将拥有?超过100个分片。这意味着,NEAR最终每秒将能够处理比以太坊1.0多1000倍的交易。
但目前可扩容性是一个相对容易的承诺。许多全新的智能合约平台都宣称其强大的可扩容性,但用户仍然聚集在以太坊上。真正的挑战是创造超越以太坊的一流开发者体验。而这正是NEAR的闪光点。
NEAR从零开始构建的一路上都对开发人员保持了友好。由于基于WASM的运行时runtime,开发者无需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即可在NEAR上手和运行。
您是网络开发者?用Script(Typescript的近亲)即可。或者您喜欢内核调试,在Rust上编写智能合约即可。
NEAR合约类似ERC-20的一小段代码,利用AssemblyScript编写。Credit:NEAR
当然,如今区块链中的多数开发者已经使用以太坊和Solidity工具。NEAR将很快在其虚拟机中启动EVM运行时,这将允许将Solidity协议部署到NEAR上,而不会发生重大更改。这也意味着以太坊工具将很容易与NEAR-EVM部署兼容。
但是资产呢?我们都知道目前最流行的加密资产都活跃在以太坊上,无论是Tether、USDC,还是DeFi类代币。很快您将能够通过它们无需信任的桥接——RainbowBridge,将这些资产转移到NEAR。当前存在的几乎所有跨链桥接都依赖于受信任的资产托管人,但RainbowBridge将呈现完全去中心化,受加密和激励保护,而不是受信任保护。
NEAR中还有许多其他出色的用户体验UX改进。例如,人类可读的地址,而不是像2e75ed2ffaae39e859b6这样的名字……,可以将您的资金转移到dcp.near交给我们。这一切都直接在协议层实现。您甚至可以用同一个公钥拥有多个名称,或嵌套在另一个帐户中作为子帐户。
NEAR钱包资产转移体验
NEAR的设计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例如抢先实施EIP-1559,合约层开发者奖励以及存储质押。但NEAR依然是一个非常稚嫩的网络,我们希望NEAR能与新一代加密应用共同进化成长。
但L1公链的成功,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技术。
伟大的区块链平台最终建立在其社区之上。NEAR的DNA来自于其创始人:Illia和Alex,两位极具才能和脚踏实地的工程师,之前分别拥有Google和MemSQL工作经历。
NEAR通过重视用户和开发者的UX,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团队和充满活力的社区。
NEAR开发者生态系统的增长。Credit:ElectricCapital
除了介绍性的开发者教程,还有许多项目通过OpenWebCollective在NEAR网络上进行构建。
到目前为止,NEAR已经取得了不俗的牵动力。但它仍然是一个年轻的网络,还有很多路线图需要交付。接下来的几年是否会巩固其作为主导性智能合约平台的地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没错接下来几年,而不是几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