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日本,印度显得更有可能成为Web3的“主导者”。
本月,两个资本市场上的“重磅玩家”表达了对印度的偏爱。6月14日,红杉在印度推出了约20亿美元的风险基金,这立马刷新了红杉在印度每年的投资规模记录,据悉其中的部分资金将用于扩大Web3领域的投资;之后,在Web3投资不遑多让的Binance高管Tigran透露了其在印度市场的发展计划,他认为印度可以成为Web3人才的全球中心。
一位是互联网风险投资界里的“无冕之王”,一位是加密世界里的“绝对霸主”,两大巨头同时看好印度,不禁让人深思。
红杉资本在印度和东南亚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
V神从SHIB池中撤出流动性资金并向印度新冠救济基金会捐赠50万亿枚:据The Block研究分析师Igor Igamberdiev推文消息,根据Etherscan数据,V神(Vitalik Buterin)已从SHIB池中撤出了流动性资金。此外,V神还抛售了SHIB、AKITA及ELON,并换为ETH。部分代币被转至Polygon创始人Sandeep Nailwal上个月启动的印度新冠加密救济基金会(India Covid-Crypto Relief Fund)、Methuselah基金会和GiveWell基金会。其中,V神向印度新冠加密救济基金会捐赠了50万亿SHIB(目前价值12亿美元)。此前消息,V神钱包曾在2020年8月收到50%的SHIB。[2021/5/13 21:55:57]
今年,红杉对印度表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押注金额已超过20亿美元,超过了近五年来募集资金的总和。
这让人联想起移动互联网时代,沈南鹏代表的红杉资本将中国互联网所有赛道全部投了一遍的场景。而如今,红杉资本似乎希望将成功再次复制,只不过这次他们押注的国家是印度,押中的赛道可能是区块链、加密和Web3。
印度央行行长:印度政府很快就会发布关于加密货币的决定:印度央行行长沙克蒂坎塔·达斯表示:和政府在加密货币问题上没有意见分歧。印度政府很快就会发布关于加密货币的决定。[2021/3/25 19:16:49]
印度互联网“弯道超车”
印度错过了互联网的前两个阶段,但对于Web3似乎势在必行。
Web3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它的特征是去中心化,致力于将数据归用户所有,从而发掘出更多数据的使用方式,形成更良性的数字经济生态。
人们将互联网划分成三个阶段:Web1、Web2、Web3,这三个阶段代表着人类使用数据的能力和权利不断提升。在互联网第一阶段,普通用户只能被动获取信息;在互联网第二阶段,用户不仅可以阅读信息还可以参与制造数据和信息;在互联网第三阶段,普通用户不仅可以阅读、参与,还能直接拥有自己生产的数据。Web3不仅代表了一种技术的提升,更是代表着大众在数字世界权利的提高,自由度的提高。
现如今,印度这位互联网“差生”正在快速补上Web1和Web2错过的课程,而且效果显著。
印度巴菲特:印度监管机构需介入并禁止比特币:印度亿万富翁投资人Rakesh Jhunjhunwala表示,印度的监管机构应该禁止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Rakesh Jhunjhunwala被称为印度的巴菲特,他表示“永远不会购买比特币”。(CNBC)[2021/2/23 17:44:36]
在2020年前,中美移动互联网公司已经把海外市场一网打尽,特别在移动支付和社交领域,中美两国的互联网公司吃尽了扩张海外用户的红利,印度本土企业面对中国手机和互联网公司的进攻基本溃不成军。
不过通过本土保护政策,印度正在补上这一课。
GitHub最新数据显示,印度在新增科技独角兽方面,正在快速赶超中国。虽然印度现存独角兽企业只有94家,但是有36家诞生于2021年三季度及其之后。而在同期,中国只新晋17家独角兽。而根据安永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印度独角兽企业增加了44家,已经超越英国,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排名第三的国家,而更年轻的人口结构,更好的IT创新环境,成为其发展Web3这种新技术生态时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印度陆军参谋长:印度陆军正在考虑未来使用区块链技术:印度陆军参谋长MM Naravane表示,印度陆军正在考虑在未来使用“区块链技术”和激光等直接能源武器。(Deccan Chronicle)[2020/3/4]
某种程度上,科技独角兽的数量增长代表的是一种趋势。印度现已培养出了一批相对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印度在移动支付这一块就跑出了诸多企业,被称为印度支付宝的Paytm在去年上市,而与之竞争的印度本土移动支付公司不在少数。
正如中国需要补上2G、3G的课,才能在4G和5G弯道超车。印度正在迅速补上Web1.0和Web2.0的课,试图在Web3中获得成功。而其在移动互联网这节课上效果较佳。
对于Web3或者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浪潮,印度已经准备就绪,并且初步显现了其快速增长的潜力。和移动互联网不一样,印度在Web3价值互联网这个赛道上,仍有很大的机会。
印度还具备了一些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能力”,比如广阔的市场和较佳的环境、大量且素质较高的程序员、蜂拥而至的资本等。
动态 | 9%的印度最富有投资者正寻求加大对加密货币的投入:近10%印度最富有投资者正寻求加大对加密货币的投入,其主要原因是对印度经济放缓的担忧。胡润数据显示,未来三年印度高净值人士中约有36%对印度经济持悲观态度,这促使他们投资于更安全和另类的资产,如房地产等。9%的印度富人表示,他们将在未来三年内增加对加密货币的配置。(The Block)[2019/9/2]
印度在加密市场的表现十分亮眼,这或许也是各大国际资本押注印度的原因所在。
以交易所CoinSwitchKuber为例,在短短九个月时间里,用户数便从100万上升至1000万。这对于移动互联网巨头而言或许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仍处于早期的加密机构和Web3公司而言却是“天文数字”。以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近两年最火的Web3应用StepN的用户数只不过300万,已经成为了爆款产品。
有趣的是,和加密交易所用户数猛增相对应的是,印度国内对于Web3的接受程度也较高,根据Finder针对26个国家43312人的最新报告《NFTGamingAdoptionReport》,NFT游戏在印度最为欢迎,34%的受访者玩过,28%的中国香港受访者玩过,而美国是9%。而在更多的国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NFT游戏。
印度和日本都在层面推动Web3的发展,这让其民众对于新一代的技术浪潮的接受度更高。印度公务员考试涉及了Web3和NFT,其大型金融机构也积极推动这一技术发展,比如印度银行推出2000万美元Web3基金。
而在程序员数量上,印度与中国相差无几,这也吸引了许多大型加密机构在印度“招兵买马”。
印度拥有全球第二大的用户群体和全球第三大的程序员数量,这成为其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基本面。
根据《GitHub2021年度报告发布》显示,美国拥有1108万程序员,中国拥有652万,而印度紧随其后拥有519万。印度在程序员数量上,几乎与中国持平。加之大量的用户和良好的IT环境,印度正在成长为中美之后的第三大单一互联网市场。
印度,会成为亚洲Web3中心吗?
相比亚洲诸国,印度Web3占据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比印度经济强的国家,要么没有印度程序员多,要么选择禁止加密市场;比印度Web3环境更好的国家,则人口和市场太小,没有与之竞争的能力。
目前,亚洲的主要经济体中,韩国对于加密监管最为轻松,甚至都不对相关交易进行收税,在昨日韩国宣布将数字资产的加密税再推迟两年至2025年。亚洲四小龙似乎对于Web3发展都较为积极,新加坡更是如此,它被认为是亚洲Web3创业者的首选地,解决了移民创业者从小孩入学到工作的各个环节的问题。中国香港也在积极布局Web3生态,不过在政策上更加严厉。
总体而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体量和市场与大国之间,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印度Web3的假想敌是日本。
和印度一样,日本也表现出了对Web3势在必得的决心,他们都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落者”,中美互联网的“陪衬”。虎嗅曾在《日本决心“抢滩”下一代互联网》中提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高度重视Web3,认为这是可以引领日本经济增长的互联网的下一代技术浪潮,并且表示将着手从角度推动Web3的发展。
在今年6月初,日本颁布《资金决算修订法案》以支持Web3的发展,首相的站台预示着日本的Web3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不过日本的劣势较为明显,其国内没有大量且高素质的程序员、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常倾向于将技术外包、日本也没能吸引到全球有影响力的资本来帮助其推动技术发展。
当然,印度在Web3的发展也并非一路通畅。
一个较为直观的问题是,印度对投资者或者用户收取较为高额的加密税,高达30%。印度官方对Web3的发展也远非日本坚定,其央行官员表示:加密货币可能导致部分经济美元化。印度央行副行长认为大多数加密货币的内在价值为零。
目前绝大部分Web3产品仍然是基于加密货币之上,而不是基于实际价值之上,这也是目前俄罗斯、日本等国家面临的共同困扰。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是未来发展潮流,会带量数字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但另一方面,反对者则认为目前的技术发展遇到了应用瓶颈,大部分应用型产品创业者都将Web3发展成资金盘项目,而不是真正对产业和社会产生价值的应用。
如今,印度的程序员数量已经比肩中国,甚至有超越之势,其程序员红利和庞大的人口红利还未得到释放,这是其发展和竞争下一代互联网的优势和基本面,在此基础之上,资本与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布局和推动印度的Web3发展。
印度不管在政策、资本、民间环境等方面都显示出积极野心,然而如今Web3毕竟仍在初期,印度本身也存在着文化和制度上的诸多弊端,他是否能真正抓住这次革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