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货币流通规律
一般的货币流通规律:(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需要量规律(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需要量由下列三个因素加以决定:商品量、价格水平及货币流通速度。其中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是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指同一货币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媒介商品流通的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M=PQ/V。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流通规律。其基本内容是:
<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发行总量。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币材。(2)确定货币单位。(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第二章
1主要的信用形式:按期限不同可分为短期信用、长期信用按载体不同可分为口头信用、书面信用、证券信用按信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民间个人信用。
2、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的方式所提供的信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商品赊销赊购行为。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中的主体是企业(2)商业信用中的客体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是商品买卖和货币借贷两种经济行为的统一体。(4)在再生产周期的各阶段上,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3、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特点:以金融机构为媒介。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及其他社会各阶层借款者。以货币形态提供,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在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往往不相一致。
五道口金融学院导师胡定核预测2021:区块链、加密货币与实体经济结合正式登场:1月2日消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胡定核对2021年加密货币及资本市场做出10项预测。1. 加密货币市场总值超越2万亿美元,人类全新价值基础基本成功奠定,加密货币革命正式扬帆启航,全球资本将掀起从传统价值体系向区块链价值体系大迁移的惊涛骇浪(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价值跃迁阶段),其历程将逾十年,总值200万亿美元以上,最高可能超越500万亿美元;2. 虚拟国家正式启蒙形成,在价值跃迁阶段,区块链革命将摧枯拉朽,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阶自由社会飞跃,迈向未来数千年的新价值、新经济、新人类时代;3. 比特币价格最低6万美元,超过10万美元的机率非常高,最高可达28万美元左右,实质上成为未来全球储备货币,并将开启历时十年的完全取代黄金的征程;4. 真正有价值的非主流币万马奔腾,有些币的升幅倍数可达4~5位数以上,加密货币市场呈现极其疯狂景象;5. 出现主权国家级、民族级的FOMO心理恐慌,有可能出现涉及加密货币的国家间争端;6. 大型资本不再犹豫,而是悄无声息地匆忙涌入加密货币市场;7. 中心化交易所及大量主流币持有人成为多个主权国家的猎杀、掠夺目标;8. 多个国家推出新措施企图控制金融风险,压制市场狂热;9. 下半年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美股市场屡创新高,但与加密货币相比,逊色很多;10. 区块链、加密货币与实体经济结合正式登场,根植新价值沃土的新经济形态开始生根发芽。[2021/1/2 16:16:36]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商业信用是先于银行信用而存在的。
商业信用直接和再生产过程相联系,直接为企业资本的循环周转服务。
5、国家信用: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向社会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特点:国家信用强调的是以政府作为债务人的借贷关系。国家信用的客体在一般情况下是货币。国家信用的动态与财政收支状况密
河北金融学院教授:区块链行业发展需要政府进行有序引导: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接受采访表示,区块链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地方政府领导对区块链的认识有关。对区块链有较全面的认知的领导不断增多,但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复杂性,多数领导还不是真正了解,有的是一知半解,个别的可能还有误解,这就必然影响区块链项目在推进中的政策支持的持续性。他表示,现在区块链行业的问题是,相关的人才太少,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较少,能够形成应用转化的企业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进行有序的引导。赵永新还表示,尽管目前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和规划,但还需要从国家更高层面出台一个总的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让区块链产业实现分区域、分特色、分层次的科学布局。(据第一财经)[2020/5/31]
切相关。
6、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
特点:消费信用具有特定的信用主体—消费者。作为消费信用的受信者,即接受信用的消费者,必须要有相应的消费行为,消费信用的提供总是消费品的销售紧密相连。消费信用的产生与消费者的收支状况密切相关。消费信用会使消费者形成提前消费的状态。消费信用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同步性,即消费信用的扩大意味着消费规模的扩大,即预示着经济发展景气度的提高,反之,当消费信用萎缩,出现消费不足时,即预示着经济前景的悲观。
7.消费信用的作用:消费信用的发展扩大了需求,对生产有促进作用,刺激了经济发展。
消费信用可以调节消费,调节公众在购买消费品时在时间上和支付能力上的不一致。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的矛盾。
消费信用的发展又为经济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造成物价上涨。
第三章
利率的种类:
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也就是说这种利率变动会引起其他利率相应变动。在利率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利率。
声音 | 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产品应有三个条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谢平指出,对于非主权的全球性稳定币,在今年10月举行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20国央行公开声明称,全球性稳定币发行的前提,必须是解决了反问题、反恐怖融资问题、诚信问题、消费者保护问题。“这实际上是把非主权的稳定币,特别是用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非主权稳定币暂时冻结了”。谢平认为,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产品应有三个条件:一是解决收费问题;二是严格监管;三是要有公益心,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愿意为公众提供服务。但第三条是很难达到的,只有在强监管下才能实现。(证券时报)[2019/11/11]
固定利率: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市场利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不考虑物价变动影响。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第四章
1、金融期服务业的特点: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不可贮存性。受委托责任。双向信息交流。
2、金融机构的职能:
充当信用中介。金融中介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人。
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机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交易中的融资成本,通过规模经营和专业化运作,可以合理控制利率,节约融资交易的各项费用支出,使交易成本得以降低。
提高融资效率。促进资金融通,加速资金周转,简化环节,节省时间。
给社会提供支付机制。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电子划拨的支付工具提供了支付便利。
3、金融机构的体系构成:一般构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4、中央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和主导,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对内它代表国家对整个金融体系实行领导和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实施宏观金融调控,是统制全国货币金融的最高机构;对外它是一国货币主权的象征。
动态 |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拟开设区块链课程:据报道,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拟新开设金融科技项目,该项目针对金融专业硕士,将开设区块链、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课程。[2018/8/28]
5、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业,并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6、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
第五章
1、商业银行的类型:按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
2、商业银行的职能: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
变社会各阶层的储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3、商业银行的业务:
负债业务:即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主要是存款和借入款。
资产业务:即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主要是放款和证券投资。
中间业务:即商业银行不运用自身资金而替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佣金的业务。
表外业务:指未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流动性即清偿力: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性越高,获得利润的能力越强。
5、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安全性流动性是前提,盈利性是目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原则既有联系又有矛盾。一般说来,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成正比的而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商业银行要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其中,安全性是经营的前提,是实现盈利性的基础;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而盈利性的提高又会促进安全性。
声音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发行货币或融资工具未经政府核准即涉嫌非法:据人民创投报道,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通过ICO形式发行的是货币,要受到与货币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如果发行人推销的是一种融资工具,比如通过ICO方式筹资,参照目前法律,公开的、向不认识的潜在投资者的筹资行为,要受到证券类监管机构监管。ICO行为必顺要提前走合法程序,经过核准方能进行,否则就涉嫌非法集资。[2018/7/26]
第六章
1、中央银行的产生的必要性: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在资本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从众多的一般银行中逐渐分离出一家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统一发行银行券的需要。
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
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的需要。
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业务的需要。
3、中央银行的类型:
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式中央银行制度、式中央银行制度。复合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
第七章
1、金融市场的功能: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
实施借贷资金转换的功能。
引导储蓄转向生产事业的功能。
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的功能。
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
2、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市场。
特点:交易期限长,流动性差,风险大。
交易目的:解决长期资金周转需要。包括证券市场、中长期借贷市场。
货币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金市场。
特点:偿还期比较短,流动性比较高,风险比较小。
交易目的:满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包括票据市场、拆借市场、定期存单市场、短期债务市场、短期借贷市场、国库券市场。
3、证券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
<1>发行市场:
定义:是组织票据或证券等金融工具最初发行的市场。
特征:ⅰ、筹集新资金的场所,因而也被称为资金创造市场,是实现融资的市场。
ⅱ、无固定集中的场所。
ⅲ、新证券的发行或由发行者自行组织,或由证券发行中介机
构提供发行服务。
<2>流通市场:
定义:是对已发行票据或证券等金融工具买卖的市场,其主要功能是为金融资产提供流动性
特征:1、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因此也被称为资金流动市场,不能提供新的资金。2、其主要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但也有场外交易。3、证券交易活动的主要操作者是经纪人和证券商。
4、证券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关系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之间具有的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对金融市场来说缺一不可。
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存在的前提。
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八章
1、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2、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3、货币供给的影响:
<1>居民持币行为居民持币行为一一通货比率C/D――货币供给量。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比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非法经济活动。
<2>企业行为经营的扩大或收缩。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会扩大货币需求与供给。经营效益高低生产规模不变时,经营效益好的企业,资金周转快,会减少对货币供应的压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能促进货币供给的合理增长。
<3>商业银行行为: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越多,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应量越小。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商业银行增加向中央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应量。
第九章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型结构型预期型
按程度不同可分为:1、温和的通货膨胀2、快步或小跑式的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1、隐蔽的通货膨胀。
2、公开的通货膨胀
3、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
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抽紧银根的政策,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压缩社会总需求。
实行工资—物价管制,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实施供给政策。
收入指数化方案。
进行货币。
国际紧缩政策。
4、通货紧缩:指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5、通货紧缩的类型: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严重通货紧缩。
6、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
改进汇率机制,真正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定期和及时地向社会披露财政货币政策信息,主动引导和影响公众对经济走势的预期
继续深化改革,为促进需求扩大和改善供给而清除制度障碍
第十章
1、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也称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3、三大法宝的含义、特点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政策: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按此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2、调节过程为:紧缩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放松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3、作用:可调节货币供应量。
4、优点: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5、局限性:对经济的振动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会影响公众的心理预期。
再贴现政策: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包括两个方面:再贴现率的调整;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3、作用:
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
可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
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效应,影响公众的预期。
可以防止金融恐慌。
公开市场业务: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政策目标。
2、用于操作的对象有:政府债券、商业票据、中央银行的债券、外汇,存单等。
3、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有两个: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即保卫性目标。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即主动性目标。
4、作用:可调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5、优点:操作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不会对经济产生过猛烈的冲击可进行经常性的、连续性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可迅速进行操作。
6、局限性:作用细微,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弱。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