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新冠病或能产生突变逃避抗体识别
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被认为能够在新冠病再次入侵时,识别出病的刺突蛋白,并阻止病感染。而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基因工程让水疱性口炎病拥有新冠病的刺突蛋白。他们发现,当中和抗体存在时,病的刺突蛋白可以获得突变,逃避抗体的识别。而在少数新冠肺炎患者中,同样出现了这种突变。研究人员指出,多种中和抗体组合而成的“鸡尾酒”或能更有效地避免病产生抗性。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目前发表于预印本网站。
《Nature》:新研究称某些人或已在普通感冒后对新冠病产生免疫
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某些人已在普通感冒后获得了对新冠病的免疫能力。研究介绍了针对COVID-19患者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某些得过普通感冒的人身上检出了针对SARS-CoV-2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AntonioBertoletti教授表示,他们在50%健康受试者体内发现了针对SARS-CoV-2的特异性T细胞,这可能是研究参与者此前接触其它冠状病而留下的交叉性免疫反应的痕迹。
夏天并不安全!世卫称新冠病传播不受季节影响不应将其视作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周二表示,新型冠状病的传播似乎没有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并警告不要错误地认为夏季更安全。世卫组织发言人MargaretHarris出,一些受灾最严重的国家目前正处于不同的季节。美国目前是夏季,死亡人数接近14.8万人,患病人数接近430万,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而第二严重的巴西是冬季,死亡人数超过8.7万。然而,她说,“似乎人们有着这种病是季节性的固有观念”,COVID-19将会一波一波地暴发。
已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中新冠病受体数量增加且只发生在心肌细胞中
近日,共济会医学研究所助理教授NathanTucker博士与宾夕法尼亚大学、Broad研究所和美国拜耳公司合作,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告了SARS-CoV-2受体的分布。研究小组在人类心脏样本中应用了最先进的单核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已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中病受体的数量增加,但只发生在跳动的心脏细胞中——心肌细胞。此外,被称为ACE抑制剂的降压药物对ACE2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不能支持临床使用这些药物的任何改变。
新冠病导致嗅觉丧失的机制被发现:患者不用担心永远失去嗅觉
Sui推出学术研究奖,将支持技术、金融、经济等领域的学术研究:5月18日消息,Sui宣布推出Sui Academic Research Awards (SARAs),该奖项将支持包括去中心化系统、智能合约、加密安全、加密经济学、区块链应用、金融技术、代币化、公共政策和权利、去中心化社会领域的学术研究。申请者必须附属于一个公认的学术机构或研究中心,Sui可为学者提供资金支持。[2023/5/19 15:12:17]
由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已经确定了最容易被新冠病感染的嗅细胞类型。其中比较出乎意料的是,检测嗅觉和传递嗅觉的感觉神经元并非易受攻击的细胞类型。研究小组在7月24日的《科学·进展》文章中提及,研究结果表明,非神经元细胞类型的感染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嗅觉缺失的原因,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疾病的进展。在另外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与静息干细胞相比,嗅上皮干细胞在人工诱导损伤后表达ACE2蛋白的水平更高。
美疾控中心承认疫情主要来自欧洲:起初每周6万人从欧洲进入美国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博士周二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采访时首次承认,美国在认识来自欧洲的新冠病威胁方面行动迟缓。雷德菲尔德说:“在我们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之前,来自欧洲的传播就已经开始了。”他补充说:“当我们意识到欧洲的威胁并禁止了与欧洲的旅行时,可能已经有两三周的时间每天有6万人从欧洲回来。”“这就是美国为大规模传播播下种子的地方。”
美媒:俄8月拟批准新冠疫苗上市,安全性仍待验证
俄罗斯计划在8月上旬批准一款新冠病疫苗投入使用,假使疫苗届时被批准,那么俄罗斯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新冠病疫苗投入使用的国家。然而,也有批评人士对该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感到担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8日报道称,该疫苗由俄罗斯联邦最高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机构下属Gamaleya中心研发。多位不具名的俄罗斯政府官员表示,他们正努力争取在8月10日或更早的时候批准该疫苗投入使用。
新方法只需1-2小时就可检测新冠病中和抗体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团队报告一种简易快速的试验问世,可以评估靶向新冠病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中和抗体。这种试验无需使用活病,已在新加坡和中国南京的两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中进行了验证,其比传统的中和抗体试验快很多,只要1到2个小时即可完成,且不需要在特殊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里操作。相关研究报告23日发表于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世界最大“人造太阳”启动组装中国建造多个核心部件
历经十四年筹备,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在法国南部于当地时间7月28日正式开始组装工作,意味着人类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又近了一步。该项目由35个国家合作完成,中国提供了磁体馈线、极向场线圈等重要部件。可控核聚变被称为“人造太阳”,能用极少量的清洁燃料产生大量能量,被视为解决能源和气候问题的理想方案。接下来,ITER计划用4.5年完成安装,到2025年进行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最终验证核聚变商业化应用的可行性。
Sui推出学术研究奖计划,首轮将提供25万美元支持:5月9日消息,Sui 正式推出学术研究奖计划,Sui 基金会将为申请第一轮学术研究奖的个人 / 团队提供 25 万美元支持,并将在之后陆续推出更多轮次。提案方向包括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无需许可的计算机系统和机制;智能合约语言、工具和技术;协议和软件的审计和验证方面的技术等,申请按提交顺序排序,每个季度公布一次。[2023/5/9 14:51:32]
研究人员通过婴儿基因组检测预测患慢性疾病风险
一些慢性免疫疾病或炎症通常可追溯到的婴幼儿时期。据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通过对新生儿的多个基因组区域进行检测,能预测他们将来患慢性免疫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收集了100多名澳大利亚新生儿的血液样本,并调查了他们的免疫系统中两个主要部分的基因表达。他们发现不同的免疫和炎症疾病会受到数千个基因突变的影响,而其中一些基因突变具有广泛的效应,在多种疾病中存在。这将作为一种预测手段,帮助那些未表现疾病症状的基因突变携带者。
警惕!巴西发现猪流感新变种感染引起大流行潜力与新冠病相当
巴西卫生部奥斯瓦尔多·克鲁兹科研协会呼吸道病和麻疹实验室主任玛利尔达·西凯拉表示,巴西专家发现早前未知的猪流感病突变,这种突变具有大流行潜力。7月中旬,OswaldoCruz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南部巴拉那州伊比波拉市的一名患者身上发现了一种新的流感病株。分析指出存在甲型流感病(H1N2),它会导致猪的感染。
科学家唤醒一亿年前海底微生物从海拔-5700米的深处提取
7月28日,由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局的研究者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唤醒了被埋在海底超过一亿年的需氧微生物。研究小组在公认为海洋最贫瘠的地方——南太平洋环流地区进行了钻探,并从海拔-5700米的深处提取粘土和其他沉积物的岩心。他们在样品中添加了含氮同位素的化合物来“唤醒”细菌。结果显示,在具有1.015亿年历史的样本中,微生物在65天后增加了4个数量级,达到每立方厘米超100个细胞。这项研究显示,在能量贫乏的深海沉积物中,一些的微生物群落可以保持代谢活跃状态超过1亿年之久。
美国将于7月30号发射“毅力”号火星车携带一块来自火星的岩石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器“毅力”号将在当地时间7月30日携带一块硬币大小的火星玄武岩发射升空。该岩石名为SAU008,现藏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SAU008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2020”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毅力号”配备了高精度的激光,能够检测火星地表岩石的化学成分,以判断它们是否含代表着生命迹象的有机物质。当“毅力号”采集到最有研究价值的岩石,便会把它们放置到火星表面的统一贮存地,直到下一次执行任务的机器人再把它们送回地球研究。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入网产业链有望进入新阶段
以太坊基金会宣布以太坊及区块链相关领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3月1日消息,以太坊基金会生态系统支持团队(EF Ecosystem Support Program)宣布了一项规模达 75 万美元的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希望推动对以太坊、区块链、密码学、零知识证明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资助申请截止日期为 2022 年 4 月 22 日。[2022/3/1 13:30:34]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微信公众号7月29日消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于近日正式入网,使用测距码编号61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于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机构认为,随着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量持续增加,行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北斗卫星系统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一大一小呈新月状在宇宙相互守望
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辉映。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目前飞行状态良好,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探测器已脱离地球引力影响范围,进入行星际转移轨道,飞离地球超过150万公里。
前列腺癌AI算法登上《柳叶刀》:识别准确性近乎完美超过人类专家
UPMC和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数字健康》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迄今为止,使用人工智能(AI)程序识别和表征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最高。为了训练AI识别前列腺癌,Dhir和他的同事提供了从病人活检组织中超过一百万个染色的组织玻片的图像。每幅图像均由专业病理学家标记,以教给AI如何区分健康组织和异常组织,然后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该AI在检测前列腺癌方面显示出98%的灵敏度和97%的特异性——大大高于以前报道的从组织玻片上运行的算法。
阿尔卑斯山现粉红色冰川!科学家:这是对环境的威胁
意大利科学家正在调查欧洲最高山脉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的粉红色冰。他们认为,自然产生的藻类使雪的阴影变成了粉红色。然而,这并不是好消息,因为深色的雪会自然地吸收更多的热量,这将加速其融化。这种被称为Ancylonemanordenskioeldii的藻类本身并不危险。藻类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加速山脉的冰融化,到2100年冰川将减少三分之二,这令人担忧。自然气候变化过程是正常的,但与人类干预造成的快速变化相结合,绝对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三星堆周边发现重要遗址:出土我国最早“龙凤呈祥”陶器
7月2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三星堆周边发现重要遗址——联合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南丰镇联合村1组,南距三星堆古城遗址约8公里。专家认为,此遗址应该是三星堆古城遗址周边一重要聚落,涵盖了近5000年来连续不间断的区域发展史。此发现拉开了对三星堆周边区域研究的序幕。联合遗址出土和复原了大量的高柄豆、镂空圈足豆、小平底罐等。出土的阴线刻龙凤组合纹陶器年代为晚商时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有“龙凤呈祥”图案的陶器。此外,还有一只距今约3200年左右的憨态可掬的陶猪。
声音 | 人民论坛 :区块链助力学术诚信重构:人民论坛今日发表论文《区块链助力学术诚信重构》,其中提到,当前,一些不良学术风气严重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学术诚信遭遇破坏和危机。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互信、价值互通和权益共享,同时基于它的信任机制,可以在学术诚信构建领域加以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阅读和引用信息,追踪数据,将有效避免剽窃、抄袭现象,一稿多投等问题,同时,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为论文的复证提供了很大便利,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打造良好的学风与学术生态具有重要意义。[2020/2/26]
《记忆与认知》:音乐训练不会让孩子变聪明
据一项发表于《记忆与认知》的研究,音乐训练不能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如记忆、数学或写作成绩。研究人员重新分析了1986-2019年间的54项研究,包括对6984名儿童的研究数据。他们发现接受音乐训练的年龄、学习的音乐技能或是训练时间,都不会有效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研究证实,大众认为“学习音乐让孩子更聪明”的观点并不正确。但是,音乐训练或能对儿童的其他方面有所帮助,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尊等。
《JEM》:血液检测有望提前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7月28日,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医学杂志》发表一项新研究,有望通过检测血液中p-tau-217水平,在患者认知衰退症状出现之前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质谱的方法,可测量低至4毫升血液中的p-tau-217和其他tau蛋白碎片的含量。在近百份血液样本中,该方法检出阿尔茨海默病的准确率在89%-98%之间,是迄今精确度最高的检测方法。此研究有助于开发更简单、精确度更高的预阿尔茨海默病检测方法。
狐臭产生的原因找到了:人葡萄球菌是导致腋窝狐臭的主要微生物之一
近日,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酶,这种酶会引起刺鼻的体味。这项新研究突出了特定细菌如何进化出一种特殊的酶来产生具有异味的分子。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tificReports杂志上。这项研究强调了人葡萄球菌是导致腋窝狐臭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此外,研究人员说,这种酶早在智人时期就已经存在于人体表微生物组中,这表明体臭在现代人类进化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可能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新研究有助于治疗I型糖尿病通过靶向一种叫做“肾酶”的蛋白质
近日,研究人员现在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最终可能有助于保护移植的β细胞或减缓糖尿病发作。哈佛医学院医学院副教授StephanKissler说,对小鼠模型和人体细胞的研究表明,靶向一种叫做“肾酶”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增强β细胞抵抗力来保护自身抵抗免疫系统攻击。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atureMetabolism》杂志上。
分析 | SSRN:区块链及加密货币相关学术论文最受欢迎:据ethnews报道,根据学术研究机构SSRN的研究,金融科技(FinTech)是其平台上研究增长最快的领域。SSRN上最受欢迎的学术论文涉及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相关的主题,如比特币和ICO。该研究分析了该平台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的下载数据,以及2018年3月6日至8月21日期间的搜索数据。在两年内,主题为“比特币”、“区块链”、“加密货币”及“ICO”的论文获得了超过50万的下载量。[2018/12/20]
杜克大学:接种肺炎疫苗可将某些老年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降低近40%
日前,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开幕。在AAIC2020首日公布的两项最新研究表明,疫苗不但具有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作用,它们还可能降低人们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在其中一项研究中,接种肺炎疫苗能够将某些老年人患上AD的风险降低接近40%。这项研究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他们研究了在5146名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与AD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日本科学家首次发现:“爱荷尔蒙”催产素可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
最近,东京理科大学的斋藤明吉教授领导的日本科学家团队首次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动物模型中发现,一种可以在人体内诱发爱与幸福感的激素——催产素,参与调节了学习和记忆表现,可以逆转由大脑学习和记忆中枢的淀粉样蛋白斑造成的某些损害。该研究发表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上。
研究表明:柑橘摄入过多会增加皮肤癌风险
法国萨克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带来了一项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结果,该研究涉及52万参与者,旨在研究柑橘摄入量与皮肤癌风险之间的潜在关联。相关成果于7月24日发表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他们在270112名参与者中确定了8448例皮肤癌病例。分析结果表明:柑橘类水果摄入量高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特别是黑色素瘤。与平均每天柑橘摄入量10.8g相比,平均每天摄入量为217.5g时,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分别高出11%和23%。与柑橘摄入量较低的参与者相比,柑橘摄入量较高的参与者通常较年轻,其更有可能是女性,同时受教育程度和体力活动水平较高。
我国自主培养研究生突破1000万人研究生在学人数突破300万
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7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发展模式和三级学位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踏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
清北回应江苏状元无缘名校:无法破格录取按规则执行
日前,江苏淮安考生白湘菱以430分成为全省文科第一名,但由于清华、北大等高校对学业水平测试两门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为A+、A,而这位考生的选修历史课等级为B+,因此遗憾无缘清北。面对众多网友希望破格录取的呼吁,清华在淮安地区的招生老师透露,目前没有接到政策变化的通知,要按照录取规则来执行。北大江苏地区招生老师也回应,须按照招生章程来执行。
陕西回应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崩溃:时长与往年相同,系统一直正常工作
近日,陕西网友在网上称多名高考生在最后一小时填报志愿时因系统崩溃导致未能成功填报志愿,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成空,致使家长和学生崩溃不已。针对此事,7月29日上午,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2020年陕西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运行情况说明。情况说明称,2020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志愿填报于7月24日12:00开始,7月27日12:00结束,共72小时,与往年时长相同。志愿填报期间系统一直工作正常。
欧洲研究理事会宣布退出开放获取联合倡议
7月20日,欧洲研究理事会宣布退出开放获取联合倡议,因为该倡议会对科研人员形成经费上的巨大压力。目前,学术期刊分为三大类,其中混合型期刊兼容了免费和付费的文章,其中开放的文章需由论文作者支付论文处理费。cOAlitionS认为混合型期刊不符合其原则,除非期刊签署其“变革性协议”,保证其中中75%的论文为开放获取,并且每年将这个比例增加至少5%,逐步转型为完全的开放获取期刊。对于不接受该条款的混合型期刊,加入cOAlitionS框架的科研基金资助者将不再支付出版相关的费用,高昂的论文处理费将只能由作者承担。
两期刊影响因子失而复得:科睿唯安将其撤下“高自引黑名单”
7月28日,科睿唯安决定恢复此前被列入“高自引黑名单”的两本期刊的影响因子。这两本期刊是分类学领域的Zootaxa及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aticandEvolutionaryMicrobiology,被恢复后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949与2.405。此前6月29日,科睿唯安曾因自引率过高和引文堆叠等问题对包括以上两本期刊在内的33本期刊提出警告,并取消了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
核心技术项目最高可获2亿元支持深圳出台重大科研平台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近日,深圳发改委出台了《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科研平台自主攻关领域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简称《政策》),《政策》重点支持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前期开展的技术预见、原理探索、概念验证、技术攻关、设备研发、工程验证,以及围绕预先研究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综合管理。在开展科技前沿方向预见方面,《政策》指出,聚焦信息、材料和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根据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深圳本地产业基础和需求,预测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并形成相关技术转移转化路线图,提出未来应谋划建设的重大科研平台。最高予以200万元支持。
安徽出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日前,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印发《安徽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扩大申报范围:除符合条件的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基地、创业园、孵化器外,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集聚区中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园中园;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学科技园;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设立的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团队、创客的创业创新基地均可申报示范基地。
中关村2亿元基金培育“金种子”帮助6个项目获得2.26亿元投资意向
去年5月,为促进成果寻找应用场景、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上线。截至目前,“火花”活动已经举办52场,推介270余个优质科技成果及早期转化项目。帮助6个项目获得2.26亿元投资意向;79个在洽谈的项目投资额约为5.37亿元;84个项目与大中型企业进行了研发合作、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对接,其中有8个项目相关合作披露合同金额6559.5万元。
佛山高新区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三龙湾南海片区企业可享
佛山高新区正式印发《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若干措施》,通过十大方面38条“干货”,强化高新区在佛山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载体和引擎作用。其中,三龙湾南海片区已被纳入佛山国家高新区南海园管理范围区域。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可享受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相关政策。
洛阳市对外发布《河洛英才计划》
洛阳市正式对外发布《河洛英才计划(2020—2025年)》。未来五年,洛阳将引进50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聚集500名顶尖及高层次人才,选拔5000名社会事业领域专业骨干人才,培育50000名高技能人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新增50万人左右。通过5年时间,力争全市人才队伍规模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引领创新、支撑发展的局面更加有力,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与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IEEE2021神经网络先驱奖授予LSTM提出者SeppHochreiter
近日,奥地利人工智能高级研究所宣布其创始人、LSTM提出者和奠基者SeppHochreiter教授获得了IEEECIS2021年神经网络先驱奖,以表彰他对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该奖项开始于1991年,由IEEE计算智能协会每年颁发一次,主要授予那些对神经网络领域的早期概念和持续性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具体而言,该奖项主要表彰以下两种类型的开创性贡献:根本性理解和工程应用。该奖项被公认为神经网络领域的最高荣誉。
缅怀!“两弹元勋”邓稼先去世34周年
34年前的今天,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于北京逝世,享年62岁。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