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人民网发文,内容小部分篇幅关于比特币,大部分篇幅关于央行数字币。在文章中,毫不避讳地指出比特币具有创新性,但是在全球主流国家尚未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之际,央行数字币呼之而出,更具备突破意义。
人民网指出全球还没有一家央行推出主权“数字货币”。正因如此,“剑走偏锋”的IT科技奇才们,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和“区块链”技术,早在十年前就搞出了所谓的“数字货币”比特币。
动态 | 人民网人民智云客户端上线《最美课本》,将加大投入研发区块链技术应用:金色财经报道,1月3日,人民网人民智云与国内领先的K12美育教育双语智能学习平台《最美课本》签署合作协议,《最美课本》三个学科精品内容进驻人民智云客户端。《最美课本》概念架构师滕浩然表示,2020年,我们将提高内容品质,优化APP使用,加大投入研发AI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真正建立起美育教育行业内领先的数字化平台;[2020/1/4]
尽管从货币属性看,比特币本质上并非货币。但从技术上来讲,比特币确有一定的先进性,比如,它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多边记账、实时查询、软件开源、P2P形式,它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动态 | 人民网:区块链电子发票可实现发票轻量级防伪、降低用票成本:9月4日,人民网发布文章《从手写发票到区块链电子发票:降低用票成本,确保真实完整》。文章指出,2018年12月7日,在省、市、区税务局各级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税链”区块电子发票平台上成功开出了首张电子发票,实现在区块链上开具通用类电子发票,并与支付宝、报销软件钉钉合作,打通“支付—开具—报销—入账”的全流程,实现支付后秒级开票、分钟级报销打款入账。电子发票链上开具拥有全流程加密、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的技术特性,与发票的业务逻辑高度吻合。区块链电子发票可实现发票轻量级防伪、降低用票成本的同时,又确保了发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永久性,数据高度安全。[2019/9/4]
声音 | 人民网唐维红:区块链等技术驱动媒体展示手段更新:据环球网消息,在中国新经济产业投资高峰论坛上,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表示,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媒体行业中新型传播技术和展示手段层出不穷,从无人机拍摄到VR技术再到AR技术,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再到区块链信息服务,媒体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内容创意空间,这无形中加深了媒体在新经济中的参与度。[2018/10/30]
但比特币作为非主权货币对抗法币,又因其极具稀缺性,具有炒作意义,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都饱受争议。人民网认为,比特币从几美分最高上涨到2万美元,是因为各国对比特币投机性受到监管趋紧和技术问题等影响,导致价格大起大落。
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已经上线区块链频道:日前,有消息称人民网将上线区块链频道,但人民网回应称目前并未收到相关通知,一切以人民网的发布为准。今日,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已经增加区块链频道,网页版共分为资讯、观点、深度、活动四个栏目,手机端共分为资讯、区块链、人物、深度、资本五个栏目。连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区块链,此次人民网上线区块链频道也标志着主流媒体正式入局区块链媒体阵营。[2018/3/4]
人民网特别指出,并非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发行数字货币。从货币的本质看,只有国家才能对货币行使发行的最高权力,而且这是排他性的权力。因此,不管技术多么先进,也不能超越国家的货币发行权。
但毋庸置疑的是,数字货币已经是大势所趋,好在我们国家早早的做了准备。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示,研究五年之久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采用互联技术实现的央行数字货币,将会在全球具有突破性意义。
央行数字货币将采取“双层运营体系”。单层运营体系是指央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体系”则是指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事实上,“双层运营体系”是沿袭了央行发行货币的制度。我们知道目前央行也是不对大众存取款进行服务的,而是直接把货币流转窗口对接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通过市场经济的表现来调节供给。
除“双层运营体系”,穆长春还公布央行数字货币多个细节,重要内容包括以下4点:
1.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需要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
2.在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上,央行层面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不一定是区块链,任何技术都可以。“无论是区块链还是集中账户体系,是电子支付还是所谓的移动货币,你采取任何一种技术路线,央行都可以适应。”
3.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处于“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研发。
4.尽管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央行数字货币还是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点,保证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需100%缴纳准备金。我们知道目前央行在调节货币供给的时候,常常会运用到准备金率,来放大调整效果,而对于数字货币却采用100%的准备金,则可能是传统人民币向数字币阶段转化初级阶段,其实这个转换过程真的实现的话,是在去杠杆,相对没有转换的时候,人民币应该会极度处于通缩状态,相对于外币可能就产生了炒作属性。
当然,目前从央行公布的相关文件综合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目前还是个雏形,还没经过市场检验,想必数字货币普及过程并不像大家预期的那样来得那么快!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