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需求端思考,才能找到区块链落地的圣杯

每一次科技创新,都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实验,最终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场景。

曾经有幸参与过一家区块链公司的创业过程,正是因为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所以才会产生上述这样的感触。

公司定位于toB端的市场,在创建之初就拿到了两笔非常可观的股权融资,所以公司从一开始就不必为钱发愁。

创始人从海外归国创业,是一个技术牛人,具有非常好的技术嗅觉,底层技术架构的设计能力一流。

中国法学会孟强:比特币等属于法律所保护的“物权”范畴:针对“民法典草案是否考虑将虚拟财产纳入物权的一种”的提问,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民法总则》第115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第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孟强解释称,比特币、玩游戏花钱所购买的“装备”都属于法律所保护的“物权”范畴。因此,确实在性质上构成物权的,就是民法典草案物权编保护的对象。至于具体怎么保护,民法典没有做具体规定,只是明确规定是法律保护对象,具体怎么保护就交由单行法律去司法规定。(新京报)[2020/5/21]

公司当时也汇聚了一批大厂出来的技术骨干,所以也不缺研发人才。

声音 |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保险成为区块链最理想的落地场景之一:3月25日,《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际金融报》刊发了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的题为《保险也成区块链最理想落地场景》的文章。文章指出,保险成为区块链最理想的落地场景之一:第一,区块链技术可以使保险行业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第二,区块链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增强客户的体验满足度;第三,区块链可以加强保险公司产品开发的广度与深度;第四,区块链可以增强保险产品的自我弹性,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第五,区块链有助于保险行业识别与防控客户的道德风险;第六,区块链可以打通保险机构与其他相关组织之间数据共享的“最后一公里”,并创造出信息资源服务公众的普惠性红利。[2019/3/25]

但就是这样一个团队,2年多时间里,居然颗粒无收,生生地从明星区块链团队干成籍籍无名之辈,这是当时大多数人所始料不及的。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各国监管机构没有用统一方式规范和监管加密货币:本周二(4月17日),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密货币和央行的报告。根据他们的研究表明,全球各国的银行监管机构并没有采取统一的方式来规范和监管加密货币。布鲁金斯学会特别指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没有认真考虑拥有自己的加密货币。但另一方面,美联储、日本银行、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的官员已经表示,他们正在评估央行电子货币的利弊。[2018/4/18]

在这两年时间里,团队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和积累其实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一直处于拿着锤子找钉子的状态,四处找钉子,四处碰钉子,做了很多向和尚卖梳子的事情。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香港区块链学会主席张俊勇 :一带一路和大湾区下,香港有望制定区块链全球统一标准: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今日,粤港澳大湾区新金融论坛上,香港区块链学会主席张俊勇在演讲中说,大湾区给香港提供了更大的市场,以巩固香港的地位,香港双重的法律体系十分独特,关于区块链,在法律层面可能实现更大的创新,帮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在区块链等技术的标准、协议等方面,有望制定全球统一的协议,通过与诺贝尔获奖者和高层人才的广泛合作吸引更多地创新者,引领区块链的创新,而这些改变正在悄然发生。[2018/4/7]

其实事后想想,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于强调技术本身,缺少对用户真实需求的关怀”。

任何新技术的创新其实都离不开真实需求场景的支撑,这种需求场景一定是源于现实中的痛点,而且这种痛点越难解决,涉及的范围越广泛,则这种新技术创新的革命性越强。

任何新技术想成功落地,都要学会站在需求端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所以,对于很多区块链创业团队来说,找对、找准用户的真实需求才是最最重要的问题,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前东家要面对的问题,整个行业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区块链行业中目前只有交易所和矿机生产这两个场景是真实且有效的场景,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商业模式已确立并且可持续”,其他的场景都很难说是否能行得通。它们之所以能成功,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能真正帮助用户解决现实问题”,而其他很多比较“梦幻”甚至是“科幻”的场景,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只能是想想了。

找到需求切入点,明确目标和方向后,需要解决两个更现实的问题:

1、如何在技术上满足用户的需要,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用户以前无法实现的需要。

2、如何在经济上保证技术可行,即在有限时间、有限风险、有限成本的限制条件内,实现技术创新。

想清楚客户的需求,想明白自己的需求后,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入资本、引入人才、协调各种社会资源,来实现新技术的快速转化和推广。形成一定效果后,开始迭代,逐渐形成成熟的技术,确立商业模式,并发展成一个行业。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始终都要站在需求端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技术本身的立场上自说自话。当然,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技术成熟是并行的、互相促进的过程,并不矛盾。在很多已经发展壮大的新技术行业中,我们是有章可循的。

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其实用户需求几十年来随着时代的推移形式上一直在变化,但是自动化、智能化的需要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无论是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语音/语义分析等等,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天生懒”的需求。明确了需求目标之后,就需要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倒逼技术发展。

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取决于算法的智能化程度,而算法的又需要数据和算力的支持。现在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并行计算等多种技术的发展,算法的智能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在很多需求场景中帮助人类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工智能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真正的落地。

其实对于区块链技术也是如此,区块链要解决的是信任构建和信用积累的问题,这是一个痼疾,解决起来难度更大,牵涉的范围更广,所以我们更需要结合社会的现实状况,学会在需求端思考问题,做到真正关注用户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区块链落地的圣杯!

文:岩浆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银河链

[0:31ms0-0:91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