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近两年最被炒作和吹捧的技术,区块链肯定是首当其冲的,区块链的运行逻辑与限制,对于大众来说并不是很好理解,同时也导致了许多所谓的媒体、专家等都对区块链的特性产生了误解,如果让这些人给你讲区块链,那么你会觉得区块链真是灵丹妙药,什么病都能治,似乎任何问题只要套上去中心化、区块链就能解决,就比如,最近在某卫视上面,一位所谓的专家在讲解区块链的时候,说“区块链源于比特币,却高于比特币”,我觉得这简直在放屁。
不好意思,说远了,今天笔者说的重点是关于比特币应用落地的六大挑战。
挑战一:更新不易
美国银行:不要用加密交易投机玷污区块链技术:金色财经报道,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n)最新发布报告称,将投机性加密货币交易和 Token 价格与底层区块链技术分开非常重要。该机构分析师 Alkesh Shah 和 Andrew Moss 指出,尽管 FTX 和 Alameda Research 倒闭引发市场担忧,但依然应该继续推动“利用分布式账本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程序开发”。
据此前消息,纽约联储已经和美国银行、花旗集团 (C)、汇丰银行 (HSBC)、纽约梅隆银行 (BK) 和富国银行 (WFC) 以及支付巨头万事达卡 (MA) 开始测试“数字代币”的使用。(雅虎财经)[2022/11/19 13:23:15]
众所周知,所有的公链都是开源项目,如果想要更新,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人想要成为节点,必须下载其开源软件才能参与网路并共同维护账本,换句话说,如果今天有工程师优化了共识算法,推出新版本的软件,也必须让所有节点都下载,才会更新成功。
IMF总裁:不要将加密产品与货币混为一谈:5月24日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Kristalina Georgieva周一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警告称,不要将加密产品与货币混为一谈,并表示,任何没有主权担保的产品都可以成为资产类别,但不能成为货币。她断言,比特币不能仅仅因为名称里有“币(coin)”就成为“货币”。
与此同时,法国央行行长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表示:“我一直将加密货币视为资产,而不是货币。对于任何货币,都需要有人负责,但对于所谓的加密货币则并非如此。此外,货币需要得到广泛信任,需要被普遍接受。”(The Economic Times)[2022/5/24 3:37:26]
但问题是,共识算法的更新,往往会牵涉矿工节点的利益。举个例子,目前业界的普遍看法都是PoW机制虽然安全,但太没有效率,新一代的区块链往往采用PoS或是DPoS,于是原本用PoW的区块链,也想改成PoS或DPoS。
声音 | 吴忌寒:不要被人当使,前HRD奸佞圆滑:金色财经报道,吴忌寒刚刚在朋友圈贴出某猎头对比特大陆前HRD(人力资源总监)的评论,并怒怼该HRD及詹克团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各奔前程,后会有期。现在通讯这么方便,连成一张关系网,和谐的比特大陆校友关系对所有人都是资产,有形无形总是好处。不要被人当使,留下恶名走哪里都不方便。在他最潦倒的时候跟他创业的人,也是用过就扔,昏庸固执不听取合理建议,自杀式经营造成天量亏损不服阻拦,要能持续溜须拍马才能生存。能干而正直的前同事不要当炮灰。”此外,吴忌寒还在微信群称,这个人叫王治,在比特大陆校友圈内以溜须拍马、奸佞圆滑著称,相关校友企业千万小心。据悉,该HRD自称“全盘负责百亿区块链独角兽”,现已加入南京某AI公司担任HRVP。[2020/1/7]
但是如果撤销PoW机制,那么原本矿工花大把钞票购置的的矿机就瞬间变成了废铁!矿工当然不干,这正是目前以太坊所面临的问题,在可能冲击矿工利益的状况下,以太坊的工程师只能逐渐修改共识机制。
声音 | 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 不要忽略区块链光环下的现实风险: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昨日在财经杂志刊文称,分布式账本技术正在逐步用于提高现有银行和交易所业务的安全性。但将区块链技术炒作成能给多个行业和整个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则无异于人的万金油。虚拟货币的投资者应该意识到,一旦监管机构开始对这些ICO和虚拟货币运营发布禁令或进行监管,他们就会发现其中存在欺诈、损失和操纵行为,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像其他任何东西一样,对区块链的信任需要通过自身来争取,而不是通过炒作来创造。[2018/7/17]
这就是区块链奇耙的地方,因为它是分布式的系统,即便工程师想更新软体,也必须要网路的每个节点都买单才行,这也加深了区块链技术更新的难度。
挑战二:效能与可扩展性
韩国区块链行业协会主席:将说服政府不要过度监管数字货币:据韩联社消息,韩国区块链行业协会主席陈大济在今天的活动上表示:“我将重点说服政府不要过度监管,以避免对数字货币交易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将努力为数字货币行业开发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他说,区块链行业协会由66家数字货币交易运营商和区块链相关公司组成,还将研究加数字货币最终取代法定货币的理论的合法性。该协会还将在6月底前提出自我监管措施,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2018/1/26]
区块链的应用,也就是DAPP,必须运行在支持智能合约的底层链上,我们可以把底层链想像成类似Android或iOS的作业系统,如果作业系统有问题,运行在其上应用程序当然也会有问题,目前底层链的最大问题,就是效能跟可扩展性不足,拿以太坊为例,以太坊的TPS大约是15-30的水平,做个对比,VISA的TPS平均是2000-4000,其最高水平可达到25000,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
为什么区块链跟传统中心化系统的差距会这么大?主要原因在于区块链是分布式帐本的技术,不管是什么DAPP,其运算结果都必须同步在每个节点上才能算达成共识,这就好比一群人做决定,必须经过讨论才能达成共识。
所有区块链系统都无可避免的会遇到三个难题—效能、安全性、去中心化,而这三者不可能完美兼顾,目前主流公链如比特币跟以太坊,都是往安全性与去中心化靠拢,而牺牲了效能。但只要效能问题一天不解决,DAPP就无法落地成为大规模应用。
挑战三:不能保证上链资讯的正确性
区块链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账本不被篡改,但是却不能保障资讯写入区块链前的正确性,就比如,一个洒农药的果农,仍然可以在农产品溯源的区块链写上自己的水果是有机的。
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发生在智能合约的触发条件上,比如,假设有个DAPP是世界杯博弈的应用,今天有个局是德国足球队是否会赢球,用户用以太币跟庄家对,假设德国队真的踢赢了,由于这个讯息独立于区块链之外,智能合约必须依赖外部输入德国队赢球这个讯息才会触发打币的条件,这时候会面临两个问题:
1、谁来输入「德国队赢球」这个讯息
2、谁来确保「德国队赢球」这个讯息是正确的
通常这类的问题,会由投票的方式决定,也就是说只要过半数用户认可「德国队赢球」这个资讯,它就自动会成为触发智能合约的条件。
所以看出问题了吗?
智能合约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智能合约并不能取代所有的传统合约。
挑战四:责任归属问题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让出事后的责任归属变得相当困难。比如,假设某银行被黑客入侵,受害者可以找银行索赔,但如果区块链所受的攻击达到51%,用户必须自己承受所有的损失,对于已经习惯中心化系统的人来说,这样的特性是很难接受的。
挑战五:需要审核智能合约的代码
DAPP的智能合约代码会写在区块链上,这意味着代码是开源的,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但一般人不懂代码,如果真的要确保代码没有任何问题,就必须要找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来审核代码的安全性......
但是问题来了,区块链本身不是就是要去信任,去中心化吗?这时候怎么又要找第三方了?
好,别的不说,我们退一万步讲,当我们在使用区块链系统的时候,本身都必须建立在对整条链的信任上,我们必须信任比特币跟以太坊的代码没有任何问题,像比特币或以太坊这种大型开源项目,自然会有很多工程师去审核代码,算是比较安全的,但对于各种智能合约的应用来说,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所以现在才会出现各种智能合约的审查公司,不过这么一来,就只是把信任转嫁给这些审查公司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永远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去信任。
挑战六:用户可能根本不在乎你到底是不是「去中心化」
区块链的本质—去中心化、透明、不可篡改,这些都很好,但普通用户真的在乎吗?
举个例子,比如有两个搜索引擎,一个是不会追踪你隐私的搜寻引擎,另一个是没有广告的搜索引擎,这两个都很棒,但是,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可能不在乎这些。
因为比起隐私或广告干扰,用户更在乎的是你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搜寻引擎如果搜寻不到最多、最精准的资料,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管你是去中心化还是什么,他都不会使用。
所以笔者认为,并非所有的软件都适合用区块链去做去中心化的版本,如果DAPP不能比中心化应用更加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光在透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这几个特点上做文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最后,笔者想要说的是,区块链真的不容易懂,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让很多人都误解了区块链的特性,进而对其应用产生错误的认识,上面的专家就是一个例子。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