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FredEhrsam
这是一篇看完让我毛骨悚然,汗毛直立的文章。
作者Paradigm联合创始人FredEhrsam发表于2017年2月,写的却是4年后当下的流行:元宇宙、区块链、Crypto、VR……
这认知差距,远超我的想象,2017年2月,大多数人对区块链还缺乏概念,即使是圈内人,大多数还沉浸在1CO的热潮中……足足四年的认知差,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悲伤。
其次,这篇文章背后还有一段英雄相遇的故事。
ParaSpace:已更新dApp前端以改善用户体验,现支持用户查看更多NFT清算信息:7月5日消息,ParaSpace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该平台刚刚部署了前端更新,以改善用户体验并解决用户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次更新提供了有关NFT清算的更多信息,并允许用户在借贷页面上查看其清算的NFT。[2023/7/5 22:19:10]
与MattHuang共同成立Paradigm前,FredEhrsam是Coinbase联合创始人,当时MattHuang还在红杉资本,FredEhrsam代表Coinbase两次向红杉资本申请融资都被拒绝。
2017年,FredEhrsam离开Coinbase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然后MattHuang读到了这篇文章。
MattHuang被FredEhrsam的思考所吸引,向其发送邮件,原本,双方是讨论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去中心化计算平台,为虚拟现实元宇宙提供动力,这一想法最终并没有带来任何投资,但两人后来来往了60封电子邮件,集思广益讨论了与加密相关的潜在商业想法,然后决定在2018年加密币价格下跌时联合成立风险投资公司Paradigm。
MakerDAO推出DeFi借贷协议Spark:金色财经报道,稳定币发行商 MakerDAO 宣布推出 Spark,这是一种以 DAI 稳定币为中心的 DeFi 借贷协议。DAI 是第四大稳定币,市值为47 亿美元,仅次于 USDT、USDC 和 BUSD。通过 Spark,用户可以使用以太坊、质押以太坊 (stETH) 和 DAI 等资产获得 DAI 贷款。Spark 独立于 MakerDAO 的主要机制运行,该机制仅允许用户生成新的 DAI 作为超额抵押债务。借款人最初可以使用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品以 1.1% 的年利率借入 DAI。该借贷平台采用量身定制的利率模型,其中借贷利率由治理成员通过链上投票确定,而不是像 Aave 或其他借贷协议中那样根据供需波动。
MakerDAO表示,“Spark Protocol 的第一个版本 Spark Lend 是一个专门为提供和借入加密货币而设计的借贷市场,重点是 DAI。”从周二开始,所有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用户都可以访问 Spark 协议。[2023/5/9 14:50:27]
11月15日,Paradigm宣布将成立一个25亿美元的加密风险基金,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加密货币风险基金,超过了AndreessenHorowitz于今年6月筹集的22亿美元基金。
原推特CEO Jack Dorsey:Parag Agrawal和Elon Musk组合不可思议:金色财经报道,对于特斯拉创始人 Elon Musk 加入社交媒体巨头 Twitter 董事会,原 Twitter 首席执行官 Jack Dorsey 发文表示自己真的很高兴看到 Elon Musk 加入,Elon Musk 非常关心这个世界,也重视 Twitter 在这个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 Jack Dorsey 特别表示,Parag Agrawal和Elon Musk组合将会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团队。[2022/4/5 14:06:04]
这是一个高认知与相互欣赏的故事,一篇认知超越时间的文章将两人联合了起来。
所以,朋友,不要吝啬你的认知与想法,勇敢表达,你未来的合伙人正在寻觅你的踪影,发送信号,让他看到你。
他会懂你,他会来找你,你永远不是一个人。
Flare Network公布Spark代币分配方案,总量1000亿枚Spark:据官方消息,Flare Network公布Spark代币分配方案,总量1000亿枚Spark。单个XRP持有人预期总共收到的Spark数量可按公式计算。可claim Spark=拥有的XRP /(XRP总量-Ripple的XRP-交易所XRP)X 450亿。除了Ripple相关帐户中持有的XRP、不参加的交易所中XRP,Ripple联合创始人Jed McCaleb以及已知因欺诈,盗窃和而收到XRP的帐户也排除在外。
此外,任何已知属于同一个人的XRP帐户组均设置了10亿XRP上限,超过此上限本来应得的Spark将放入铸造FXRP的激励池。从本贴发布到12月12日,超过上限的XRP即便转入其它账户,转入的XRP应得Sprak执行同样操作。
在网络启动时,在网络启动时,每个claimed Spark的帐户将获得他们符合条件的Spark总数的15%,余下将在25到34个月分配。[2020/11/24 21:58:58]
原文标题为《VR是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以下为全文:
Yunoki Accounting Partners:5月1日,日本虚拟货币从业者协会(JCBA)在其官网宣布迎来了新成员,Yunoki Accounting Partners已加入该组织并成为其协力会员。[2018/5/2]
“元宇宙”?,一个沉浸式虚拟现实世界的名字,来自尼尔·史蒂文森1992年的虚拟现实小说《雪崩》。我花了一个周末与10位从事VR工作的大公司的高管讨论如何高效地创建它。这个想法非常简单:如果人们开始生活在虚拟现实中,它的规则和系统将与“真实”世界一样重要。
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设想每个人都生活在《魔兽世界》或Facebook正在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人们的社会生活、资产和工作将被捆绑在这个世界上。这意味着掌管这个世界的中央公司,只要觉得合适,可以随心所欲地夺走一切。
这就是最近流行小说《头号玩家》中展示的一个巨大的漏洞情节的来源。
这个小说描述了一个虚拟世界OASIS,人们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时间。一家名为“创新在线产业”(IOI)的大型公司拥有并运营着OASIS。在一场展开的寻找世界宝藏的竞赛中,普通人最终会和IOI的员工比赛谁先找到它。
尽管这本书很有趣,然而由于IOI拥有并控制OASIS的服务器和数据库,他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比如,删除其他人,访问任何信息,改变世界规则,并为自己印刷无限的货币。
所以很明显,不能让一个公司控制元宇宙——否则它会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改变你的身份,甚至删除你。
区块链可以解决许多这类难题。如果你的资产在区块链上,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运营商可以从你手中夺走它们。如果你的身份在区块链上,你就不能被删除。
也许最有趣的是,就像比特币一样,它使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在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网络中运行—世界超过500台谷歌或10000台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一起来运行世界,如果运行世界的服务器同样是去中心化的,或者所有的计算能力都用于运行世界呢,会怎么样呢?
如果这一切听起来太遥远或太未来,那么,现实是,《魔兽世界》仅在2010年,就已经拥有1200万玩家,他们平均每周花22个小时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旦进入游戏,玩家便会沉浸其中:90%的玩家每周游戏时间超过10个小时。
无论是好是坏,这都是依事实说话。而且,这些经济体变得非常真实。曾经有超过10万人在《魔兽世界》中通过赚取和出售金币(即游戏内的货币)谋生。
当人们想到“元宇宙”时,他们通常会想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在周末会议开始时,Metaverse被定义为“一个可穿越的、具有视觉沉浸感的、同步的多用户异构虚拟世界网络”。
然而,视觉上的沉浸感是最多余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它们之间的共享数据层。如果没有共享数据层,就不可能像虚拟“你”一样无缝旅行。由于人类更多地涉及疯狂的视觉体验,而不是数据层,所以定义为视觉沉浸感是有道理的。
然而,我认为共享数据层是使元宇宙成为元宇宙的原因,而这个数据层将基于区块链。
当你深入挖掘时,区块链实际上是每个人都认同的现实的共享版本。因此,无论是完全沉浸式的,增强现实的虚拟现实体验,还是物理世界中的比特币或以太坊,作为我们“现实世界”的共享账本,我们将越来越相信区块链是我们的现实基础。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很快就会模糊。如果有人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P2P借贷应用,让人们可以从美国借贷到巴西,那么这个应用就会立即出现在每个虚拟世界,因为它都运行在同一个区块链上。
来看看虚拟世界是如何发展的将会很有趣。我不会对那些开始于建立封闭的世界感到惊讶,尤其是那些拥有庞大的私人数据库和周围根深蒂固的网络效应的大公司(如Facebook)。
就像互联网之初美国在线和CompuServe的围墙花园一样,这样的世界可能会持续几年,但最终会被开放的世界压垮,就像美国在线和CompuServe被开放的互联网压垮一样。如果是这样,那就有很大的机会以开放的心态开始建设世界。
我认为基于区块链的代币模型是创建这些世界的成功商业模式。历史上第二大众筹是为虚拟世界StarCitizen筹集的,募资超过1.4亿美元。去年区块链的众筹资金超过2.5亿美元。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资助创建他们的世界,通过代币,鼓励人们进入并治理所创建的世界。
周末结束时,我意识到虚拟世界将成为区块链的第一批杀手级应用之一,或许是它们最深层的用户。
我猜测,在“现实世界”中也做同样的事情之前,区块链将成为虚拟世界(货币、资产、身份、甚至治理系统)的全面支柱。
我想这就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最终结局,问题只是哪一个先出现,以及两种情况都出现需要多长时间。
原文链接:https://fehrsam.xyz/blog/vr-is-a-killer-app-for-blockchains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