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新加坡的区块链认知差异及其带来的发展机遇

2020年新冠病(Covid-19)肆虐全球。近日,在由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G20虚拟峰会上,各国领袖普遍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和病共存的“后疫情时期”。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新加坡已经实现了14天社区0确诊,这是一个里程碑,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得好的和国民纪律性强的国家,抗议效果就比较明显,疫情带来的影响就相对比较小。新中两国政府,一方面积极抗击疫情;另一方面,努力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稳步推进各项重大政策,确保国家战略和重大创新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两国政府都毫不例外地把工作重点之一放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尤其是以区块链和金融科技为代表的一系列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

Ripple联合创始人:中国有能力逆转比特币交易:Ripple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里斯·拉尔森(Chris Larsen)在华盛顿知名新闻期刊《The Hill》上撰文提出“比特币中国威胁论”,该期刊的读者通常华盛顿特区的美国立法者和决策者。克里斯·拉尔森指出中美技术冷战已经开始,而美国没有赢,他认为美国政府现在只专注于在5G和AI领域对抗中国,却忽略了中国在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方面的威胁。克里斯·拉尔森表示中国政府已经为加密货币矿工提供了大量能源补贴,如今至少有65%的加密货币挖矿在中国进行,这意味着中国有能力对加密协议进行控制并能有效阻止、甚至逆转交易。克里斯·拉尔森希望美国政府决策者明白,如果中国接管比特币协议将会带来危险,未来甚至有可能阻止或撤销美国向盟军支付的国防费用。克里斯·拉尔森呼吁美国政府必须认真对待与中国的“比特币冷战”,并让更多美国企业押注区块链技术,同时对比特币算力进行更广泛的研究。(福布斯)[2020/8/24]

数字岛CEO刘靖:中国正在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跑道:金色财经报道,数字岛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2020高校区块链技术创新云论坛”6月20日成功举办。论坛由数字岛发起人兼CEO刘靖主持,汇集“百校百人百媒”,探讨高校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数字岛发起人兼CEO刘靖表示,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与越来越多的实体行业深度融合,在促进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数据共享,以及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区块链在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终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2020/6/20]

近来各国对于传统中心化的数字经济,都开始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试图缓解或者避免出现垄断和“赢者通吃”的行业架构,例如中国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刚于11月10日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新加坡和中国都在大力发展非中心化的新型数字通证经济(TokenEconomy)必需的基础设施。通证就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把实体世界里的各种资产和权益都通证化后就可以创造一个更包容更普惠更有效率的通证经济。有的读者会问,看以前的报道,在中国进行各类通证包括加密货币的交易都是违法的,那为什有还要大力发展通证经济的基础设施呢?我们新加坡业界的认识是“没有通证的区块链就不是真正的区块链”。这个认识看起来和中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呀!这里就说明了新加坡能深入解读中国国情,文化与科技政策的微妙,加以配合,並发挥本身的数码优势从中为新加坡创造机遇。

声音 | 李鸣: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正在组织国家标准:12月19日,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实验室主任李鸣在众安保险2019开放日上表示,每到一个阶段区块链会有一个发展的成果,这个成果在不同领域上面可能它的显示方式不一样,但是它会呈现一个基本的规律,这个基本规律总结出来形成一个通用的,就会给整个产业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当大家采用一定的格式,比如说数据格式,比如说跨链的协议,资产的协议,做到一致才能让产业快速发展,这是标准的几项作用。目前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实验室正在根据国际标准,组织国家标准,同时也正在筹备全国区块链技术标准委员会,做团体标准,已经发布了7个,还有3个即将发布。第二个是产业化,包括人才培养,标准化服务,测试测评。第三个是做标准落地相关的工作。[2019/12/20]

首先,通证是公有区块链的重要激励机制。近期全球通证市场上也的确存在着利用通证进行过度投机的浓厚气氛。近日比特币不断疾速上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加坡金管局最近通过建立新法或修改旧法已经相当全面和完整的覆盖了虚拟资产或数字通证的及时有效监管,比较好的抑制了过度投机风气。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周平:高交易成本和投机是区块链面临的核心问题:今日2018全球链界科技发展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工程与评估中心主任周平认为,区块链应用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难题:第一个是分布式大大提高交易成本;第二个投机问题。[2018/6/23]

中国这项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在这个领域内的过度投机,避免再次出现像P2P过度投机那样,给普通民众带来重大财产损失并对社会造成伤害。一刀切的政策虽然看起来缺乏弹性,但是不得不承认,它立竿见影,迅速有效。那么这会扼杀创新吗?是否可以理解为中国将只发展不需要激励机制的私有区块链呢?完全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组建全球公有链的联盟链框架,来部署区块链服务网络(Blockchain-basedServiceNetwork),打造全球性第二代智能互联网的网络。

新加坡在公有链和联盟链领域的系统优势非常明显,这也就是为什么,新中两国从来不强调区块链通证政策上的差异,双方都将着眼点放在这些认知的互补性上。再看新中两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新加坡的乌敏岛计划(projectUbin)专注于国家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结算和批发业务;而中国的数字人民币(DC/EP)将重点放在零售业务上,解决商业和民众数字支付需求,这种零售电子支付甚至可以是离线进行的。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充分地互补性。今年6月新加坡金管局局长孟文能先生在上海论坛指出,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新中两国可以进行深入的合作。中国的数字人民币也可以延伸到海外市场,原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近日就提议,新中两国的数字支付合作可以从零售业务起步,然后考虑把成功合作模式复制到亚细安甚至东亚。

有互补就一定有一致性,“区块链是为民众服务的”,因为它的内置平衡机制,可以用来创造更公平的世界,在这一点上,新中两国的认识又是高度一致的。发展数字经济,除了网络和系统基础设施,法律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在近日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在新中两国的一致推动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得到了协定的确认,数据存储策略也有利于分布式帐本,这将大大加速新中两国在亚细安各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新加坡的优势,不但来自于我们的完善健全创新的监管架构,而且来自于对各国科技发展和政策语境有效的深入地解读。这种理解“和而不同”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新加坡如果仅仅从政策的字面含义上认识中国对于通证基础设施的理解,那么就有可能错失中国由外而内地有序地部署公有链所带来的重大机遇和商业机会。在数字货币领域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和竞争。

新加坡大多数的新技术创业者技术专长优势明显,政府也通过各项计划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与资助,但是在交流中,我们发现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更进一步提升对科技文化与政策语言的的能力,以便深入正确解读他国政策的真正含意。普通公民和企业家在理解中文技术语言和金融科技文化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充分利用亚洲地区的商机,我们的大学科技与商业教育系统可能不得不更倾向于理解各国语言和文化。尤其是在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的地理环境和科技文化方面的认知要特别精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提前布局,进入战略蓝海,获得先发优势;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企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的综合优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银河链

[0:15ms0-0:71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