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设计的法定数字货币技术,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身份认证串联机制,方便DCEP在各类商家电子系统中流通。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使得用户的身份认证过程更加便捷。
简单点说,就是在DCEP交易流通的支付环节中,由于不存在中心化系统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即时性的在线管理,身份验证的工作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分散到各个商家应用系统中,只留下一个辅助用户的身份认证中介(专利未提及此中介的商业实现形式)。
但是这样以来,每当用户在切换登录商家应用平台时,支付前的身份认证就需要重新进行一次,用户使用DCEP系统进行支付的体验感就会变差。
所以,为了在技术上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减少用户的身份认证环节,央行设计了一套特殊的多重身份认证机制。
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公开了多项专利,其中一项涉及区块链技术:金色财经报道,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月前公开了多项专利,其中一项与区块链相关,名为“生成区块链的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区块链网络”。专利摘要显示,本公开涉及一种生成区块链的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区块链网络,以提高区块链的容量。(天眼查)[2021/1/12 15:58:35]
专利名:一种基于主身份多重认证的身份使用方法、装置及系统
申请号:CN201910823445.2
公开号:CN110602076A
本专利主要描述了一种技术实现方式,这种技术实现方式能够在各个应用之间统一认证用户身份,将现有的用户身份通过可信的身份认证网关与用户生成的公私钥主身份相关联。
meshDETECT获得关于美国监狱区块链无线服务的专利:为监狱提供Mesh网络和区块链解决方案meshDETECT宣布其关于“受限环境中的区块链无线服务系统和方法”现已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专利,专利编号为10,694,032。这是meshDETECT的第五项专利。该专利扩展了meshDETECT安全监狱手机解决方案的知识产权产品组合,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了安全、去中心化等性能。该系统的主要优点包括:1.为无线通信设备提供录制语音或视频会话的功能,而不是在中心数据库中;2.允许囚犯及其家人通过智能合约安排语音和视频通话并进行支付;以及允许节点在网络上验证和控制权限,规则和交易;3.允许网络上的节点去验证和控制权限、规则和事务。联合发明人Michael Byrne表示,区块链固有的安全性、透明性以及高效率优势是其在包括能源、金融、医疗保健和物流等众多行业中迅速被采用的原因之一。[2020/7/1]
用户可以利用主身份使用不同的应用,简化切换平台时身份验证的复杂流程,提高登录效率和用户体验。
动态 | Overstock的加密子公司tZERO获得TOME专利:据businesswire报道,Overstock的加密子公司tZERO被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Time Ordered Merkle Epoch (TOME) 专利,TOME是一种基础层技术,它使用数字签名来记录和验证时间序列数据,如交易、执行和结算。[2019/8/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户需要利用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应用,来处理不同的线上业务。比如:在执行一个简单的直播购物操作,用户可能就会使用三到四个APP平台完成支付行为。
在使用平台应用时,为了使用某些功能,用户需先用相应的应用身份登录。而由于不同的应用所对应的用户身份管理基本不同,用户在使用不同的应用时,需多次切换应用身份以登录不同的应用。
动态 | 美国银行获得加密货币风险检测系统专利:据ambcrypto报道,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BoA) 获得了加密货币风险检测系统的专利。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将对客户与第三方之间的加密货币交易进行风险评分。通过这项专利,美国银行旨在保持加密货币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从而确保能够降低所承担的风险。专利摘要表明,该系统将包括一个“处理器”,可以接收来自客户的请求,以便与被请求的第三方执行加密交易。处理器可以执行一系列功能,包括检索区块链信息、确定交易中的加密货币价值或者根据前面的因素计算交易的“风险得分”。[2019/5/2]
这会增加用户工作量,降低登录效率,降低用户体验。
在DCEP流通中,由于技术上需要保证货币交易的安全性,所以登录时的认证就更加必不可少。
为了兼顾安全和便捷,央行设计了一种基于主身份的多重身份认证,用户可以利用主身份使用不同的应用,进而提高登录效率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用户操作时的身份认证步骤:
接受使用请求,指示用户待使用的应用和用户主身份——请求接受模块。
确定与主身份关联的用户身份——证明确定模块。
将身份证明发给应用,以便使用——证明发送模块。发送模块会利用第一密钥对所述身份证明进行签名。应用可以使用对应的第一公钥对身份进行解密。
当接受到指示了用户待使用的应用和用户主身份的使用请求时,身份使用装置可以确定与用户的主身份相关联的身份证明,然后将与主身份相关联的身份证明发送给待使用的应用,以使用户可以根据主身份和身份证明使用该应用。用户无需多次切换应用身份以登录不同的应用,从而提高了登录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用户的身份证明是认证机构预先根据用户的认证请求生产的。身份使用管理装置接受到返回的身份证明时,将用户主身份与身份证明进行关联,以对多个身份证明进行统一管理。例如主身份M,关联了身份证明PA和PB,分别由A和B生成。
举个例子:待使用的应用所认可的认证机构为A,则身份使用装置仅将与认证机构A相匹配的身份证明PA发送即可。应用可以根据PA向用户提供身份证明服务,身份使用装置根据应用所认可的机构认证,对主身份关联的各个证明做筛选,最后仅仅将机构认可的发送。无需对用户所有认证进行验证,提高了效率和体验。身份使用装置只负责挑选和发送,不负责验证,负担小。验证还是交给应用完成,自主性更高。
身份使用方法一般由服务器执行,身份使用装置也设置于服务器中。
各类身份认证模块也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1、多重身份的参与者:
身份使用装置:身份装置是负责将用户的主身份与来自应用的身份证明相关联的装置,同时这个装置也负责管理用户的主身份的注册管理生成。
用户主身份:用户主身份是用户在身份使用装置中根据用户的注册请求创建的,身份使用装置会记录用户的主身份,管理主身份,以及相关联的身份证明。
用户身份证明:身份证明指的是同一个用户在各个应用登陆之后获得的证明信息,这种证明信息在现有的技术实现中是可以基于cookie认证,session,JWT,甚至于密钥认证等各种认证方式。用户登陆的其他应用可以根据对应的用户身份证明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身份认证机构:身份认证机构指的是用户在其他应用上登陆之后,为用户颁发相关身份证明的机构。在普遍的实现中,一个应用可能接入一个或多个身份认证机构。同时一个身份认证机构可以接入多个应用应用:指的是用户所使用的各种第三方应用。
2、多重身份的主要应用场景:用户同时管理多个应用的情况,用户只需要登录与管理主身份,就可以通过身份使用方式管理并登录使用不同身份认证机构的应用。
3、用户绑定主身份:用户首先向身份认证机构发送认证请求,获得用户的身份证明。(例如:用户首先登录第三方应用,收到第三方应用返回的身份证明)。将用户的身份证明发送给身份使用装置,实现当前身份认证机构返回的身份证明与用户主身份的绑定。(例如:将上一步收到的身份证证明绑定在用户的主身份上)。
4、用户身份证明的构造方式(本专利中举例说明):可以是用户在身份认证机制哪里的数字签名。(本专利中略有提及)可以是直接的应用账号密码,类似于密码管理器可以是应用分发给用户的登陆Token,类似于微信开放平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