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kkor
原标题:《MetaCreation-元宇宙创作者经济新范式》
随着Web2巨头悉数加入,元宇宙概念一时间将传统互联网与区块链为基底的Web3语境拉的更近。
在巨头们的语境中,Metaverse更像是刘慈欣描述的模糊虚拟与现实界限状态,即:在科技的赋能下,让可穿戴设备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同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最终造就一种在虚拟世界中五官六感与现实无限贴近的真实。
而在随着区块链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底的Web3语境中,元宇宙除去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模糊外,将去中心化摆在了更高的维度,在这一语境下,身份标识是权利和行为责任的统一,权利管理资产,行为责任影响身份标识的价值与声誉。
研究:政府对Meta公司用户数据最感兴趣:金色财经报道,Meta、苹果、谷歌和微软经常被指控收集和出售其用户的个人数据。根据Surfshark 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政府对此类个人用户数据的请求正在增加。该研究的重点是从 2013 年到 2021 年的时间段,其中 2020 年同比增长 38% 最为突出,其次是 2021 年增长 25%。
Meta、微软、苹果和谷歌是调查期间考虑的四家大型科技公司,其中 Meta 是政府当局最感兴趣的账户。Meta 托管的五个帐户中有两个在研究期间被请求 (660 万)。 60% 的请求来自美国和欧洲当局。美国要求每 100,000 名用户的帐户数量是欧盟所有国家加起来的两倍多。[2023/3/30 13:35:42]
对比两种语境下的元宇宙,两者并不对立,而是在交集之外各有特点,我们着重探讨后者的特点,我认为是更加注重创作者在经济撬动能力。如果简单总结,前者是“人们需要什么,facebook就创造什么”,而后者是“创作者创造了什么,人们就拥有什么”。这里的“拥有”,我们要将它放置在区块链语境下解释,它包含三个要素:治理、使用、再创造。而经济模型将这三要素串联起来。
百度发布希壤元宇宙底座MetaStack:金色财经报道,百度副总裁马杰透露,百度即将在1月10日的Create开发者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独立元宇宙解决方案——希壤元宇宙底座MetaStack。据介绍,基于一系列元宇宙组件化基础设施和一站式开发平台,原本需要6个月到一年的元宇宙开发,如今最快40天即可完成。[2023/1/4 9:52:15]
治理:元宇宙参与者们共同治理,决定一个创作的价值,决定给予创作者的收益,也决定人们对于创作使用的消耗与代价。
使用:基于治理,人们对创作进行使用,复用。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在元宇宙内的创作它是世界无差别与协议层无差别的,Flow链上创作的游戏场景可以搬到以太坊的DCL里面使用将成为可能性。
再创造:元宇宙的创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们的需求,治理的要求和技术的迭代与更新会进行不断的再创造。方便理解,用人们熟知的DeFi来做不恰当的举例:Bancor是AMM的开山始祖,Uniswap将其发扬光大,Curve、Balancer和PerpDODO们让他的应用外延扩展,UniswapV3成为了融合感更强,人们也更喜欢的AMM。
Solana生态DeFi项目Mercurial将更名为Meteora,并进行代币重置:12月28日消息,Solana生态DeFi项目Mercurial将更名为Meteora,并用Meteora代币进行重置,以取代其MER代币,MER持有者将获得Meteora的新代币产品。其中在1亿枚Meteora代币的供应中,20%将流通并完全流动,而80%将交给DAO管理,旨在激发用户兴趣,建立市场信心,与FTX/Alameda保持距离。[2022/12/28 22:12:06]
因此,在元宇宙浪潮下,创作者经济也由Web2世界中平台赋能创作者,创作者基于平台享受增长红利的范式,逐渐过渡过Web3的范式。举例来说,在Web2范式中,Tiktok的创作者们生长于平台,同样的,要被平台抽走接近一半的收入,而在Web3范式中,平台权利与收益将会极大的让渡给创作与创作者本身,我们将这种让渡与元宇宙结合后,便产生了新的创作经济定义——MetaCreation。
Meta或将于2024年发布元宇宙AR眼镜:金色财经报道,Facebook母公司Meta宣布计划在2024年推出首款增强现实(AR)眼镜,预计AR眼镜成本将超过去年推出的VR头盔,而设计上可运无需依赖任何作业系统如iOS或Android的设备。据悉,Meta首款全AR眼镜代号为Project Nazare,其目标是2024年推出首款产品,并且在为2026年研发更轻、更先进的第二代AR眼镜,2028年再推出第三代。由于材料价格昂贵,预计AR眼镜成本将超过Meta售价299美元的Oculus Quest2 VR头戴装置,该眼镜的重量约100克,比普通眼镜重4倍,并会使用特制波导和微型LED投影显示画面。(HKET)[2022/4/15 14:25:20]
MetaCreation可以用三个关键词组来解释:身份标识系统、创作的无边界、创作组件,最终成为一种bymetaverse,formetaverse,ofmetaverse的创作范式。
动态 | 以太坊钱包浏览器Metamask其他网络上记录了7.1万笔交易:据ambcrypto消息,以太坊钱包浏览器Metamask最近发布报告称,新用户增长通常与加密领域事件有关,例如ETH的价格的上升。此外Metamask还在其他网络上记录了7.1万笔交易,这表明它的交易范围超出了以太坊链。DApps是Metamask增加交易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其中包括收藏品,游戏,开发者工具和交易所。据此前报道,Metamask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浏览器出现8.9万个新钱包和5.3万个进口钱包。[2019/5/26]
身份标识系统
相信对于常年浸在Crypto和区块链世界中的原住民们并不陌生,因为在链上,身份标识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行为的合集,在过去几年里,也有很多项目,在DID上发力,希望帮助人们更方便的使用链上身份和链上数据,包括最早的DID方向的公链、DeFiPassport的ARCx、OnchainCredential的ProjectGalaxy、希望用域名系统来赋能ID的ENS和DAS等。
这些方向对于MetaCreation中的身份标识系统都是很好的启发,因为随着元宇宙的普及,身份标识所附带的链上行为本身的价值远远大于其本身,元宇宙中的创作也可以根据身份标识的不同给用户贴标签,进而进行不同的运营行为。譬如,一个参与过多个元宇宙的身份可以在一个新的元宇宙中获得更早的进入权限、在多个项目治理中均呈现作恶状态的身份理应让创作者对其进入设置一定的门槛等等。同时,TheGraph/DuneAnalystic等数据索引工具也帮助创作者更容易的去发掘需要的身份标识与数据,从而进行对症下药的创作。
如果,这仍然难以理解,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当前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的大数据,不同的是,身份标识与其行为数据不记录在中心化服务器上,也不因为某种算法而存在,它存在只因为它存在于链上。
创作的无边界
在这一部分,我想明确的阐述一下元宇宙中,什么是创作。
创作不是建筑设计师在DCL里面构建一栋建筑,也不是策展人去布置一个Gallery将自己收藏的JPEGNFT集体展出。它是以上的合集,还包括对于一个哪怕只有三个人参与的协作组织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也可以是一个未来100万人参与的城市的行政管理,社会分工,经济模型。换言之,创作者也由具象的创作作品,进化为更抽象的集理论研究,模型设计,概念落地与执行,甚至是行为参与。在这样的无边界创作中,创作者与一般参与者的身份边界也将变得模糊,创作也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成为了一种真正广泛参与的自治形式。
举例来说,任何一个创作团体都可以从现有的身份标识中获取需要的数据,组合数据,选定创作结果所面向的人群,进而设计经济模型,制定排放、消耗、通胀等规则去创建一个经济体,将他们灌注到一个有10000人参与的集教育/医疗/餐饮/商业于一体的社区中。这个社区不仅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元宇宙中使用,也可以部分或全部的搬迁或复用到其他的元宇宙中。这便是创作的无边界。
创作组件
除了上面提到的数据索引层之外,创作组件还将包括一些更加具体的Lowcoding或Nocoding设计工具,以便于没有编程基础的元宇宙居民们成为创作执行者。除此之外,整体经济模型等设计需要依托于类似于“雅典公民大会”的组织,群策群力,目前已有的一些DAO相关的治理工具也将会成为MetaCreation的创作组件的一部分。
MetaCreation作为一种新的创作范式,不仅将会成为元宇宙的创作范式,长期也将会一定程度促进新的元宇宙组织范式,因为在这一范式当中,参与者的定义将不再是一元的。传统金融中,股民达到一定持股可以成为股东,股东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进入董事会。在DeFi当中,这一过程变得扁平,即使是最小单位持股者也可以参与项目治理,项目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会过度为DAO,成为全民治理,全民决策的项目。而在新的创作范式下的元宇宙,参与者的身份除了持币者、治理参与者等传统DeFi角色外,会将VC等角色替代掉,变得更多元。
总之,当元创这种新的创作范式通用时,元宇宙的呈现也将会更加多元,有更强的可组合性,也会接纳更多的元宇宙居民,甚至迭代出原生的元宇宙居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