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被视作是下一代互联网,将会带来重大创新并重构当前的商业模式。在过去一年中,Web3.0的概念在全球以“病式”的速度流行起来。
GoogleTrends数据显示,Web3.0及其相关的搜索量一直处于上涨趋势中。
图1:近一年Web3的搜索趋势尽管对Web3.0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通常会将它与Web2进行比较。在Web2中,中心化平台掌握用户的数据和内容,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并且,平台之间的数据不能互联互通,用户可能还会受到中心化的审查和封禁等处罚。
Web3.0是上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Web3.0的核心理念是将数据的所有权归还给用户,允许用户控制自己的数据,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互操作性。同时,用户不需要担心中心化的审查问题。
i.Web3.0的基础设施
a)区块链和跨链技术
Web3.0这个名字出现得比区块链更早。但在区块链兴起之前,Web3.0因缺乏解决方案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加密货币投资者的增多,以太坊、Polkadot等区块链生态中涌现出一批与Web3.0相关的项目。因此,区块链技术奠定了Web3.0发展的基础。
分析:因比特币内存池已接近被清空,市场可能即将见底:中币(ZB)市场研究员分析,比特币内存池已接近被清空状态。内存池被清空一般是市场低迷时的表现,链上交易量不活跃,导致未确认交易内存池体积不断下降,再叠加最近挖矿难度下调,被清空的速度会更快。而链上交易不活跃的时期,往往是市场经历了大跌后的低迷,市场见底可能即将到来。[2021/6/3 23:07:26]
就整个区块链行业而言,多链并存的格局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区块链生态的Web3.0用户有进行交互的需求,跨链技术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主要的跨链技术包括公证人机制、侧链或中继、哈希时间锁定、分布式私钥控制等。
b)去中心化身份
在整个Web3.0的架构中,去中心化身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DID与Web3.0的核心理念相符,允许用户拥有并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DID中包含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隐私数据,只有在经过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具有安全性、可验证和互操作性等特点。DID系统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身份的发现、识别和验证,不依赖中心化身份系统的审核和许可。
c)分布式存储
Web3.0致力于改变中心化平台对数据的控制,从这个角度来看,Web3.0项目不会将数据存储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中。因此,Web3.0项目会有海量的数据存储需求,分布式存储是重要基础设施。
相比传统的中心化存储,分布式存储具有安全性高、隐私保护、防止单点失效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分布式存储面临着可靠性、用户体验和监管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当前主要的分布式存储项目包括Filecoin和Arweave等。
分析 | 若美国总统候选者Bernie Sanders的通用高速互联网计划得以实施 将有利于比特币:美国参议员Bernie Sanders上周五宣布了在全美提供通用高速互联网的计划。这项耗资1500亿美元的计划将创建基础设施,将互联网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带给每一个美国人,并有可能给比特币带来巨大好处。Beincrypto分析文章称,不管倾向如何,普及高速互联网对比特币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福音。作为一种数字货币,比特币需要接入互联网进行简单的交易和交易。虽然政府成本可能很高,但这样的计划将为整个国家提供获得比特币的途径。对于地方和国家政府金库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但比特币网络肯定会迎来用户。比特币良性的采用周期意味着,随着获取和采用的增加,价格也会上涨。而且,随着价格对更大的使用量做出反应,更多用户肯定会进入这个领域。当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计划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从而可能会挤压美元的价值。这将推动大量用户进入比特币,就像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国家的情况一样。(Beincrypto)[2019/12/9]
d)隐私计算
在Web2中,中心化平台的商业模式普遍是通过用户的数据资源获取流量和利润。在Web3.0中,也存在对数据的使用和分析需求。
但是考虑到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需要在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通过隐私计算的方式完成计算任务。安全多方计算是隐私计算的一种解决方案,可以使互不信任的参与方之间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实现协同计算。
ii.Web3.0的优势和制约
Web3.0可以看成是Web2和上述基础设施的结合,或者说Web3.0是通过核心理念和基础设施对Web2进行了重构。
分析 | Coindesk:BTC或将回调,跌破震荡区间下沿:据Coindesk分析师称,在4小时图上,如果BTC收盘价低于7805美元,则BTC将可能进一步跌破楔形三角下沿(7200美元),此外MACD指标已转为负值,预示看跌。在日线图上,BTC三次均未能站上8300美元,同时也多次未能站上8000美元,似乎早就应该出现回调。因此,BTC在逐渐收窄的震荡区间内,可能选择下跌。如果跌破前面提到的7200美元,则可能进一步跌至30日均线(6413美元)的强支撑位。[2019/5/22]
a)优势
Web3.0项目天然具有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的特性,不会受到单一节点故障的影响。当系统中某几个节点断网时,其他节点仍然可以完成信息传递和价值转移,整个系统不会受到影响。
在Web2中,中心化平台通过用户的数据获得收益,但不会将收益分配给用户。Web3.0的用户掌握自己的数据所有权,有利于实现数据平权。Web3.0项目可以设计更合理的激励机制,用户可以参与项目发展并从中获得收益。
Web3.0具备更好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Web3.0项目之间可以实现跨生态交互,打破平台间的数据孤岛和壁垒。基于用户许可的数据使用机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完成生态间的交互功能。同时,用户对数据有许可权和可访问权,Web3.0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b)制约
首先,Web3.0项目基于区块链进行开发,区块链的性能瓶颈制约了Web3.0项目发展。从过往的区块链项目来看,通过降低用户体验来提高安全性并不能获得用户认可。与中心化平台相比,区块链的TPS决定了它目前不适用于对低延迟有要求的应用场景。
分析 | BTC交易手续费一度高于BCH每日区块链奖励:4月15日,LongHash发文称,4月3日,BTC交易手续费总额超过BCH区块奖励总价值。这是自2018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意味着,有些时候,BTC网络会比BCH网络更加安全。就算货币供应达到上限,每个区块12.5个BTC的补贴没有了,情况也会是如此。 据此前分析,BCH要在BTC下次减半前40天左右的时间里迎来该网络的首次减半。在这两次减半之间的40天空档里,矿工的奖励变少了,失去了挖矿动力,这很可能会削弱BCH网络的相对安全性。而如果在明年BCH减半的时候,BTC的手续费比现在还要高的话,那么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可能要更加严重。总之,BTC矿工从交易手续费中获得的收益比BCH矿工通过区块奖励获得的收益还要高。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无论就采用率、安全性、价值,还是其他各种重要指标而言,BCH都无法与BTC相媲美。[2019/4/15]
第二,社交等类型的Web3.0项目有很强的网络效应,这意味着只有当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整个生态才会有大规模发展。区块链的使用成本和技术壁垒较高,用户的教育门槛很高。导致很多用户不愿意进入区块链生态,Web3.0项目的使用范围会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在用户体验与安全性之间寻找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和使用Web3.0项目。
第三,不同的区块链生态有不同的DID系统,这不仅是技术路线选择造成的,还涉及到参与者之间的复杂利益分配。不同的DID系统会有不同的标准,需要不同的验证方法。这可能会阻碍了数据的共享,造成数据和信息孤岛,与Web3.0的理念不符。
分析 | 资产上链类项目尚处技术积累阶段:TokenInsight与哈希研究院联合发布资产上链类项目评估报告。报告从团队、生态、项目进度、解决方案、激励模型等多个维度对哈希未来、比原链、比特股、Jibrel Network、FormulA、Latoken、Shares Chain七个代表性项目进行分析。资产上链的底层公链技术还处于积累阶段,一些技术实现难度较大。各项目创新或改进的公链共识机制可靠性及安全性,以及网络性能可拓展性尚待市场检验,目前仅可以用于低频交易等场景。各项目的解决方案均需要更加关注激励机制以及用户积累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项目的资产交易功能还处于测试或者概念验证的阶段,需要积累和沉淀。随着监管逐渐明确、技术持续发展,资产上链类项目有望充分激活资产活力,衍生出更多内容丰富的金融产品。[2018/7/26]
第四,Web3.0的核心理念对于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有重大突破,但同时也增加了监管难度。未来,Web3.0项目可能会受到监管政策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为监管部门不会认可完全抗审查的平台。
iii.Web3.0的机会?
参与Web3.0的基础设施是最直观的投资机会。不管哪些Web3.0项目脱颖而出,都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公链、跨链、身份系统、分布式存储和隐私计算领域都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例如,承载Web3.0项目的区块链的一定要有更高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分布式存储项目的使用成本要足够低并且与中心化的云存储的用户体验区别不大。
除基础设施之外,以下几个领域也同样是Web3.0的发展方向和投资机会。
a)链上数据分析
精准的数据分析可以对区块链项目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构,在这个过程中,DID和隐私计算等技术会在隐私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区块链用户的增多,链上数据的体量发生指数级增长。这些数据对分析用户画像有重要作用,精准的数据可以为其他项目提供可靠的数据输入,进而完成其他项目的产业重构和升级。
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链上信用等有效数据,进而拓展出不同的应用场景。以DeFi项目为例。目前很多DeFi项目采用抵押借贷方式而非信用借贷,资金利用率不高一直是困扰很多DeFi项目的问题。
如果有精准的链上数据作为输入,根据过往数据将信用引入到链上,提供Web3.0系统中的身份、信用、用户画像等与用户相关的数据的索引和聚合,精准筛选用户,那么可以对信用较高的用户实行信用借贷或无抵押借贷,大大提高用户资金的利用率。
b)身份数据服务商
理论上讲,在Web3.0中并不需要多套并存的DID系统。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区块链生态有不同的DID系统,短期内不会出现统一的DID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可以兼容和集成绝大多数DID标准的身份聚合项目会对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身份聚合项目支持跨多个生态连接用户DID身份信息,帮助用户查看、管理和聚合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上的身份信息。同时,身份聚合项目还可以与数据索引项目、应用项目等进行结合,进一步发挥作用。
c)隐私加强技术
目前,用户对区块链上的身份和账户等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在链上留下的公开信息越来越多,所有人都可以无需许可进行查阅,存在安全隐患。
在Web3.0中,人们对数据和隐私的保护意识会更强,用户不再希望以牺牲隐私的方式来获取便利,当前的模式不能满足Web3.0对隐私保护的需求。特别是DeFi兴起之后,很多用户并不希望自己在链上的交易行为被其他人监控。
隐私加强技术可以解决交易信息的机密性和隐私保护问题,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交易信息。隐私加强技术能够在不影响安全性和隐私的前提下安全地共享、汇集和分析数据。
d)Web2与Web3.0的中间件
目前,大量用户仍然集中在中心化的平台,他们已经对这些平台有了使用粘性并形成用户习惯。中间件项目可以充当桥梁,帮助用户从Web2向Web3.0迁移。通过在Web2平台上开发了一系列工具,用户可以通过熟悉的平台上发送加密信息和数字货币,降低用户对Web3.0项目的使用门槛。
iv.代表项目
a)ComingChat
ComingChat是以区块链为载体,是一个集钱包、数字身份、隐私社交、NFT创作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Web3.0项目,实现用户对数据的控制并保障数据安全。用户通过ComingChat来进行交流,信息和数据不会被平台或其他用户窃取,从根本上防止用户数据和隐私泄露的风险。同时,用户可以通过ComingChat进行数字资产的转账交易。
b)RSS3
RSS3是基于Web3.0的社交类项目,旨在构建新的内容社交网络,对不同模块进行集成,并使得参与的人们能真正掌握内容的自主权,从而摆脱中心化平台对用户数据和内容的控制。
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RSS3被设计为具有不同的可扩展性模块,开发者可以不经任何许可就为系统创建不同的模块。为了支持不同用途的应用程序,RSS3团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中间件,可以构建在RSS3之上,这将开启巨大的可能性,从而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内容社交平台。
从以太坊到Instagram,从NFT到推文,RSS3旨在为任何给定的网络元素提供索引。通过RSS3,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图谱,从而生成自己的社交网络。RSS3可以将网络聚合为用户控制的索引,允许用户添加配置文件。
图2:RSS3的架构图
c)Web3.0Go
Web3.0Go提供一系列与Web3.0相关的数据服务,为Polkadot生态系统中各种类型的数据应用程序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设施。Web3.0Go的服务功能主要包括跨链资产交易、平行链插槽拍卖、DeFi活动的分析和可视化。
作为数据分析项目,Web3.0Go可以完善的地址标注系统,根据链上的行为数据创建用户画像,积累用户身份库,并可以与其他项目进行结合使用。利用底层智能合约在Web3.0Go上部署奖励系统,来鼓励用户发布数据任务及查阅数据。
Web3.0Go能够在数据查询模块中处理和查询数据,并在特定事件上提供自定义数据显示。通过使用Web3.0Go的界面和编写SQL,用户可以自动生成图表并发布到社区以供成员参考借鉴。这背后是对数据平等化及价值分享化理念,让所有用户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操作即能真正掌握区块链数据背后的巨大潜在价值。
图3:Web3.0Go的架构图
v.小结Summary
中心化的平台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今,Web3.0的发展势头已经吸引很多巨头公司的注意,包括Twitter和Reddit在内一些公司正在探索在将Web3.0的理念整合到他们的平台上。他们从创作者激励经济、中心化身份的改进、数据和内容的所有权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塑造去中心化平台的未来。
未来,Web3.0会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将从根本上改变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模式,近期兴起的DAO也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作者:分析师Kevin
此处表达的观点、想法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并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ipholioVentures的观点和意见,且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