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新闻说四川省政府开始「引导挖矿企业逐步退出」,被媒体解读为政府对挖矿行业的新一轮监管开始。
政府对于比特币和其它数字货币挖矿的态度,变化过好几次,甚至可以说是反反复复,一会紧一会松。
从最早完全禁止数字货币相关业务,到后来认定比特币为虚拟财产,到后来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要求矿场有序退出,把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再到后来国家层面开始鼓励区块链行业发展又放松过一段时间,再到最近四川省政府的引导挖矿企业退出的新闻。
为什么政府对于挖矿行业的态度如此反复,挖矿行业未来的政策走向如何?我觉得有必要专门来聊一聊。
我就直接先说我的看法吧:从长久来看,国家不太可能支持数字货币挖矿行业的发展,如果能够放松对它的监管,已经叫做网开一面了,挖矿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发布“虚拟货币挖矿行为识别” 算法赛题,奖金达16万元:金色财经报道,2022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大数据赛道发布“虚拟货币挖矿行为识别” 算法赛题,奖金为16万元。赛题任务:为有效防范及处置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盲目无序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通过用电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识别虚拟货币“挖矿”行为。(人民网)[2022/3/12 13:52:41]
比特币的定位是数字货币,与央行的法币是有直接竞争关系的,比特币越发展壮大,后续一定会涉及到类似于、资本外流这一类行为,会给政府监管带来很大的麻烦。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家对比特币的态度一定是偏负面的,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同时政府并没有有效的办法完全取缔它,所以只能一方面限制它的发展,一方面承认它的存在,并尽量减小它的影响力。
量子矿池超级节点负责人Bryan:BTC挖矿行业发展三要素是电价、硬件和维护: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与时共创第二届年度金色盛典12月26日在三亚举行。量子矿池超级节点负责人Bryan现场进行“数字金融时代下的比特币算力产品新思路”主题演讲指出,2020年比特币吸引了灰度、Square、Paypal等专业投资阶层。目前全球BTC挖矿1枚成本均值分别为,美国约9516美元,加拿大约为7930美元,俄罗斯约为9350美元,中国约为8726美元。BTC挖矿行业发展三要素是电价、硬件和维护。[2020/12/26 16:35:14]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环保是政府工作的新的重点,而在政府和某些人眼中,比特币挖矿是一个严重污染、严重浪费的行业,他们认为挖矿完全是在从事无意义的工作,虽然我们不这么看,但是我们也很难说服他们,所以他们对比特币挖矿的限制会是长期的。
嘉楠科技邵建良:挖矿行业专业化程度和头部效应将愈加明显:嘉楠科技区块链总经理邵建良表示,减半造成大批高能耗矿机关机的现象已经在上两次减半中发生,相信这次减半也不会例外,高性能的新机器淘汰高能耗的旧机器是比特币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当其冲的是矿工群体。在区块奖励减半后,对于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矿工群体,生存状况将变得十分艰难,后续大概率会被淘汰出局;其次,减半并未让机构布局的脚步有所减缓,美国、加拿大等海外机构持续在设立挖矿基金并建设矿场,随着机构的持续布局,挖矿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头部效应会愈加明显,市场出清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那些比较优势不够明显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矿场、矿工等群体,均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证券日报)[2020/5/13]
有些区块链项目就是离不开挖矿
国家限制挖矿,这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的,但是从区块链项目的发展角度,有些项目却又离不开挖矿。
现场 | 李庆飞:显卡挖矿行业已然成型 不会“猝死”:金色财经现场报道,3月8日,F2Pool鱼池CMO李庆飞在由金色财经主办的金色沙龙现场以“ETH硬分叉对显卡挖矿的影响及应对办法”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在演讲中介绍了显卡挖矿的情况。他说,据估计,目前从挖矿市场中退出的显卡数量约占总量的30%左右(约400w张显卡);显卡挖矿市场中,硬件总成本估计在200亿以上;显卡挖矿相关的服务企业(系统、软件、资讯)或平台(矿池)有150多家。最后他指出,显卡挖矿的行业已然成型,不会“猝死”,ETH离开,不用担心,必有新的POW币种顶上。[2019/3/8]
首先,比特币肯定是离不开挖矿,离不开工作量证明的,这是比特币区别于之前的电子现金的根本所在,无需多言。
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有少数区块链项目也是离不开挖矿的。具体是哪些项目呢,我在之前的文章《工作量证明机制必不可少吗?》有提到,凡是涉及到直接点对点交易的项目,最终都离不开工作量证明,也就是离不开挖矿。
声音 | 新世代:应肯定区块链技术,但挖矿行为正在浪费大量能源:新世代金融基金会今日指出,应肯定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但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待商榷。挖矿行为虽能获得报酬,但却浪费大量能源。社会要共同思考比特币挖矿行为对于电力资源的无效率使用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气候变迁的影响,只为产出没有内在价值,并且对于实体经济效益没有贡献的投资商品,却危害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是否值得,人类是否真的需要比特币。[2019/2/21]
之前有一篇很出名的文章,叫做《区块链的最小可行性原理》,大家可以搜来看,写的很精彩。文章通过一连串的逻辑关系,证明了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就是最小可行性原理,所有要想实现直接点对点交易的项目,都必然会采用这个架构。
点对点的交易是最直接的交易,是成本最低、约束最少、效率最高的交易,是真正市场化的交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需求。凡是在没有强有力中心化机构存在的地方,凡是涉及多方不可信主体合作、涉及信息不透明、涉及流程链条过长的地方,都有着很强的这种点对点直接交易的需求,只要有这样的需求,就一定需要工作量证明,需要挖矿。
需要挖矿的项目不会太多,新增 PoW 共识类的项目会更少
一方面少数区块链项目离不开工作量证明,离不开挖矿,另一方面国家又限制挖矿,这就会使得挖矿类的项目不会太多,大量的新项目会选择 PoS、DPoS 等其它共识机制。
而且,正如我之前所说,采用 PoW 的公链项目本来就不需要很多,如果有大量的公链项目都采用 PoW 确实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而且从生态的角度来说,一种特定的算法下基本上只会有一条链活得最「滋润」,如果几条链的算法相同,那他们之间会有无穷无尽的算力战,直到一方加上各种保护措施为止。
虽然区块链离不开 PoW,但不是代表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需要 PoW,只有跟价值传递、货币、资产相关的行业,对安全、去中心化要求高的行业才离不开 PoW。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只是发个通证而已,并不需要 PoW,而他们只需要利用现有的 PoW 公链发发通证、跑跑智能合约即可。
另外,PoS 本身也有着很多的优势,它与当前传统金融里的股权模式最为接近,大众理解起来没有压力;而且它环保、高效、转账时间快,手续费低等等有很多优点;DPoS 同样也环保高效,对大多数区块链项目而言,根本不需要挖矿,PoS、DPoS 就可以解决问题。
纯挖矿模式会变成「计算+挖矿」复合模式
国家一直是支持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而且也把它们都列入了「新基建」,但是不支持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挖矿,那么如果我们对挖矿算法做一些调整,使得挖矿的过程本身就是人工智能和计算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够起到规避政策风险的作用呢?比如说,我共识机制的设计不以挖矿为主,而是以计算为主,也就是说主业是用来做计算的,挖矿只能是额外附加的效果。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很多企业假借「大数据」、「云计算」的名义来挖矿,之所以说是假借,是因为比特币的挖矿采用的是通用算法,这个算力基本上只能用来挖矿,不能用于做其它社会贡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
但是未来挖矿如果转向专用算法,事情就不一样了。原来是「假计算,真挖矿」,未来有了专用算法之后,专业算法可能与人工智能的某一块结合,这样就会变成「主要是计算,顺便来挖矿」的模式,这个时候区块链所需要的计算过程就是真正的「大数据」、「云计算」,这样不仅能规避政府的监管,甚至还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
我认为这会是未来的趋势:PoW 共识机制从完全以挖矿为主,变成计算为主、挖矿为辅;通用算法慢慢凋落,专用算法慢慢崛起;边缘计算这些与现实联系更紧密的计算方式会慢慢变成主流。
当然了,当这种采用新模式的挖矿行为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后,也会引发一些新问题。比如如果以计算为主、挖矿为辅,那么可能也就意味着计算的收入可能会超过挖矿的收入,这对于采用工作量机制项目的经济生态是很大的冲击。因为原本挖矿本质就是一种经济上的博弈,通过各方博弈、大量的沉没成本使得能够维持平衡,同时也保证系统安全、不被双花。但是当挖矿本身的利益变小,其它商业方面的利益变大的时候,系统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挖矿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是否会有冲突,这些都是我们后续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了。
国家对于比特币挖矿行业的态度,短期内也许会放松,但长期持偏负面态度;
某些特定的区块链项目确实是离不开工作量证明,离不开挖矿;
绝大部分项目不会采用工作量证明,会转向 PoS,DPoS 等共识机制;
挖矿类的项目,最终大概率会变成计算为主、挖矿为辅;通用算法也许会慢慢凋落,专用算法会慢慢崛起;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