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TrustMoreTruth”是本周柏林Web3峰会最为醒目的标语之一,也是对新一代互联网价值的简明概括——以可靠的技术解决“信任”问题,探寻世界的真实样子。人们曾从不同层面分析互联网的演进:内容生产和互动方式、信息获取的速度和便捷程度、商业模式等。而除了这些表现形式之外,Web3时代带来的变革更为深层,将探索解决互联网价值传输、隐私、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我们正处于Web3增长的拐点,也是时候了解这一新互联网范式。stake.fish首先简要介绍一下Web3:
人们为何需要Web3?
GavinWood最早提出Web3概念。Gavin是Web3基金会委员会主席,有以太坊“隐形大脑”之称,后创建ParityTechnologies,专注Polkadot网络和Web3建设。他从社会与互联网的演进角度解读了互联网发展,并曾撰文指出,当今的互联网需要从设计上进行改变。虽然通过包交换网络和超文本平台让网络触及每个角落,人们实现了Web2时代的非凡成就,但多种问题也随之产生。Web1时代,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们运行着个人服务器和网站,网络培养了一批学术研究与技术爱好者。彼时互联网与社会结构并无关联,人们也尚未开始探讨“网络中立性”的话题。Web2时代,在随后的20年逐渐壮大,巨头和中间人把现实社会结构搬到网络上,让其变得更有社会特征。Gavin指出:
“随着全球经济网络化,我们复制了以前的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网络造成了现代社会贫富之间、权利与弱势之间、开明与无知之间的鸿沟。”
Checkout.com报告:加密货币正在走向主流:4月6日消息,全球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Checkout.com今天(4月6日)在迈阿密举行的比特币2022年大会上发布了新报告。报告指出,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使用加密货币的积极趋势和需求都在增加。
Checkout.com加密货币策略主管Jess Houlgrave表示:“我们认为,这是同类调查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了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加密货币态度的明显演变。这是一个合理的过渡,从早期采用阶段到一个更实际、务实和积极整体的阶段。”
数据显示,加密货币在年轻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正在迅速上升,18岁至35岁之间的用户中有40%表示对加密货币感兴趣,并打算在明年使用加密货币支付产品或服务。(Finbold)[2022/4/6 14:08:41]
Facebook隐私泄漏、棱镜门等典型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愈加关注Web2带来的问题。互联网虽然更快、更坚固、更好用、更强大,但其模式带来的问题和分化也将更加突出。Web3想要实现的是互联网的范式改变。去中心化的技术得以改变科技巨头控制的局面,把权利还给网络参与者个人。“Web3用一套兼容协议为人们提供建设模块,代替传统的网络科技,创建全新的开发方式。”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将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通过更多的参与者和新的治理模式,解决当前互联网数据隐私和个人数据主权等问题。GavinWood提出Web3概念已将近5年。人们也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中逐渐形成新的网络治理概念,拉近了“验证”与“信任”的关系。
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陆唯一:企业完成自身数字化后会走向产业数字化协同:金色财经现场报道,9月26日,2021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于杭州开幕,会上,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公共发展部副总经理陆唯一演讲表示,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企业完成自身数字化后会走向产业数字化协同,最后会构成互通互联的产业协作网络。过去,我们用上网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通过上云使互联网从服务消费者的资源进化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型支柱,现在,通过“上链”将让更多的价值(资产)数字化,让人、设备、商业、社会协同。[2021/9/26 17:07:25]
Web3谁来维护?
如果新一代互联网不再需要科技巨头,将由谁来治理和维护?RyanZurrer把Web3的网络建设者成为“守护者”。RyanZurrer曾是Web3基金会总监,如今卸任并投入DAO的建设中。他在研究去中心化网络生态时这样定义“守护者”:
“区块链网络的应用层面由一部分追逐自身利益的参与者维护网络的稳定性,这些参与者很自然的获得网络原生代币的回报,也理应在相应网络发展治理层面保有一定的话语权。我愿意把这类参与者统称为“守护者”。
在加密经济模型下的不同分布式网络中,守护者维护稳定性,并发挥关键作用。Ryan将守护者分为信用维护者、套利者、资源交易者三种类型。当前,我们在区块链网络上常见的守护者负责交易验证和网络安全两个主要工作。但从Web3的长远发展来看,守护者不仅做这两项基本工作,而且参与全面的网络治理过程,并在其新的网络经济模式下实现纳什均衡,即:一个策略组合让每个博弈者平衡策略以达到自身期望收益的最大值,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网络参与者中,每人制定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最优反应。在去中心化网络治理模式下,网络参与者——守护者——正在寻找决策模式,找到各自的经济模式和位置。
声音 | 火星人柯里昂:脱离实际需求的TPS和人性的经济模型最后必然会走向失败:火星人柯里昂昨晚发微博表示,真正的区块链技术,应当符合如下特征:强隐私保护,抗审查,抗中心化,社区自治,有效防止单节点故障……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脱离了实际需求的TPS,和脱离了人性的经济模型,最后必然会走向失败。[2019/1/11]
Web3治理在今后将有哪些形式?
Web3的守护者正在并将会如何治理去中心化网络?除了验证和确保安全,守护者们也在寻找更多的发展方式,实现差异化服务,扮演分层角色,并实现网络系统内的自我调整,并在此过程中,考虑“经济利润”、“会计利润”等经济学问题。本周我们精选并编译了RyanZurrer一篇关于Web3守护者的文章,共同了解新一代互联网的更多治理可能。
原文题目:KeepersReboot—Observations&ForwardLookingTrends作者:RyanZurrer编译:stake.fish守护者是在P2P网络中应用层参与者的统称。他们提供重要的资源,实施关键行为以实现加密经济学的纳什均衡,他们是各个加密网络上的基本建设单元和重要的潜能之源。在此前的文章中,我曾对守护者进行过概述。JakeBrukhman称其为“广义矿工”,ChrisBurniske把守护者称为一种“生产性资本”。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中,守护者被称为“矿工”,他们对交易进行确认并负责维护网络安全。但是,在加密P2P网络中,守护者能提供的服务和贡献的资源远不仅如此。
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何宝宏:“去中心”变“多中心” 区块链技术正从理想走向现实:“成年的技术大多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何宝宏日前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一颇有新意的观点。他表示,为了满足落地需要,区块链技术正在从理想走向现实,原来区块链强调“去中心”,但是现在更强调“多中心”,这意味着区块链技术正在应现实需要进行一些改变和“妥协”。[2017/12/19]
守护者中的新趋势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参与者开始探索如何成为守护者,提供新一代相关服务。在投资和创业方面,我们也看到人们在“staking即服务”领域的热情显著提升,Jake将其称作StaaS。几百个初创公司提供这样的“守护者服务”,通常在多个区块链网络上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并从中积累经验。这股热情如浪潮般涌现,也让我与这些参与者打成一片,在交谈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思考:
差异化日趋重要
中长期看,逐渐细分、日趋复杂的守护者服务要求更高形式的智力投入,也会比提供单一“服务商品”守护者服务更具吸引力,过程中时机也非常重要。
staking服务其实并非十分复杂,进入门槛也没那么高,但是,它需要相当琐碎的计算过程和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币的所有权归属,因此staking的简单形式倾向于完全竞争市场——即便能有一定的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却将消失。。
守护者服务越复杂,进入的门槛越高,利润也越持久。
超级账本成员开始削减会费或退出,区块链走向成熟让大型企业更加具有选择性:根据路透社报道,超过15个超级账本(Hyperledger)区块链联盟成员已经要么削减财务支持,要么在过去几个月开始退出这个团体。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一些大型成员对超级账本支持的弱化显示出大型企业已经开始更具选择性地开展自己的区块链工作。[2017/12/18]
第一个例子是,以严谨的技术形成优势,在网络治理中赢得强有力的话语权。这样可以成为社区的专业服务者并获得回报,从而积累相当程度的投票权利——这种商业模式相比单一的staking服务更有自己的“护城河”。有理由相信,社区需要对治理行为给予酬劳以吸引最具才能的人专注于关键协议决策;
第二个例子是提供差异化的预言机服务。提供可靠的、可信的链上信息需要良好的声誉,这也并非易事;
在DeFi中的套利交易者也可以看作一种差异化的例子。这些参与者可以用算法的质量凸显差异化,有望逐渐积累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我们应该分清“机器服务”和“人力服务”的区别。任何机器服务最开始都需要人力去设置任务才能开始运行,但随着时间推移,机器服务会把会计收益商品化到最低程度;人力服务还会继续在经济利润上捕获价值。
目前,我们多半已经进入了加密网络的“机器时代”。但是随着不断演进,尤其是随着治理模式的出现,我们将向如DAO、控制论群体等这样去中心化的、更有意思的人力服务时代演进。
我认为,最有魅力也最为持久的利润将由要求有机器和人力投入的这类服务产生——想象一下建立“加密界的Palantir”这种商业模式吧。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staking对于许多新一代网络的健康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也会带来潜在的机遇,特别是在网络建设的早期。即便在长期,特定StaaS团队提供安全措施也会产生利润。在一些设定较为激进惩罚条件的区块链协议上,高度安全的staking服务也必定会产生更高的利润。但是,staking将逐渐发展为钱包内一键式服务的商业产品,或像Vest这样的StaaS协议。尽管如此,先发优势对于开发机器服务的利润空间仍是关键因素。在一个网络上进行验证的最初几个月将有可能比网络成熟时候的数年内加起来更有利可图。多层守护者网络人们正在不断实践,追求更加复杂的守护者创新格局。我注意到,许多令人瞩目的新一代区块链网络已经设计有守护者层面的服务,并贡献了相应的资源,这着实令人振奋。Polkadot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也对其十分感兴趣。Polkadot中,负责确认交易和执行消息路由的验证节点受到Fisherman的约束,这个角色类似于网络中的警察角色。通常,Fisherman也是平行链的核对人,负责命令和准备交易,以便将平行链导入中继链中。提名人可以为验证节点提供资金。这些不同的参与者必须找到彼此之间的多层纳什均衡。虽然这些看上去比较复杂,而加密经济学上的设计可以通过治理机制进行自我调整,提供必要的灵活性,以确保安全,带动网络效应,最终呈现一个高性能的网络。
缓和集中化趋势的方法:自我调整区块奖励
PoS网络中存在一些内在问题。人们很自然的得出一个结论:PoS网络中,staking也将因为网络增发通胀导致力量的集中,因为任何非staking的网络行为都不免要受到通胀的影响。而且,因为PoS比PoW更为复杂,我认为人们对网络攻击的研究还不够,也将导致一些“创造性”的持币者为了个人利益,通过攻击自己所在网络的方式获取超线性的回报。最后,如果诸多网络参与者把他们的时间、精力、代币全部投入到staking中,那么网络中其他领域的创新将会减少。因此,我们的风险在于,单一的PoS参与方式将会导致集中化的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出应对方案来。也因此,我倡导创业团队考虑如下思路:希望看到更多在区块链奖励设计上的实验,比如一个网络通过链上治理来分配区块链奖励,不仅仅考虑奖励交易验证和维护网络安全行为,还要为应用开发者、协议开发者、有能力的治理参与者、预言机服务以及其他重要参与者提供报酬。Polkadot社区将会用Edgeware来验证以上的模式。该测试网络以现实的财务激励进行治理模式实验。在Edgeware中,一个DAO组织将控制大约一半的区块奖励,将激励各个参与者以加速创新,塑造一个活跃的、崇尚创新价值的网络社区,探索周全的链上治理模式。预计在这一模式下交易的验证将会保持健壮和安全——因为更强大的社区将会引领更具价值的网络和更具收益staking经济活动。这一实验性的平台所能带来的影响令人备受鼓舞。另一想法是关于DeFi生态的:希望看到用这样一种区块奖励方式,用基于资本承诺和资本质量的算法不断引导DeFi领域中流动性提供者和做市商参与到网络之中。我们还没有看到大量去中心化交易网络或DeFi生态项目争先恐后建设网络的情况,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少持续的流动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流动性提供者视为协议层的守护者,并用连续的、原生的区块奖励对其进行直接的激励。比如,MakerDAO每个月提供一定数量的MKR代币,以期实现持续的流动性和做市服务。这种措施会导致MKR的通胀,但相应的也能够减少稳定费,让其在需求方更具吸引力,从而不断拓展网络。这种设计能确保做市商在长期的治理过程中扮演合理的角色,因而也带来了附加效益。
加密经济设计的更多建模及研究
我对新一代加密网络正在进行的创新感到颇为兴奋,并且非常感谢与领域内不同团队广泛交流,能够共同通过博弈论和新型协议的加密经济设计进行推理和探讨。通过这些探讨,我注意到,许多团队对于更先进的模式和加密经济模型试验非常感兴趣,也积极的寻找有才华的人们一同制造工具和数据驱动的模型,以验证文中的各种理论。你也无需迟疑,随时欢迎交流看法,分享新的数据、工具、优秀的实践与发现。当前,我们已经处于通向P2PWeb3网络创新迅猛增长的拐点之上,伴随而来的新世界,令人兴奋。鸣谢ChrisBurniske、JakeBrukman、JonChoi、AlokVasudev、RobbieBent、SinaHabibian、AliYahya、ZachLawrence的深入探讨和对本文提出的反馈。充分披露:我是Web3基金会董事会成员,CommonwealthLabs顾问,也是MakerDAO的早期贡献者。其中Web3基金会负责Polkadot项目,CommonwealthLabs负责Edgeware项目。
官方网站:https://stake.fishTelegram社区:https://t.me/stakefishTwitter:@stakedotfish微信公众号:stakefish新浪微博:@stakefish资讯WeKnowValidating.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