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欣辰
来源:锌链接
编者注:原标题为《香港新规推动STO发展,“高盛们”或是最大赢家》
11月6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有关虚拟资产期货合约的警告》和《立场书: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细则发布前,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AshleyAlder曾透露,该框架将使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能够受到证监会的监管。
细则表明,香港证监会将向数字资产交易所发放牌照;新的监管条例将涉及反、市场操纵、公平交易等问题的监管。具体规定极为细致,要求牌照申请人是“适当人选”;仅可向有相关知识的专业投资者提供服务;不允许期货合约;必须对钱包里的资产近全额保险;必须把98%用户资产存储于冷钱包;必须有合资质第三方出具报告等。
近一年来,香港在数字资产领域动作频频,从一年前颁布相关监管沙盒计划,到如今出台监管细则。
香港立法会议员:会继续沟通Coinbase,也欢迎全球其他虚拟资产交易所落户香港:金色财经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吴杰庄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今天得悉Coinbase回应我的邀请。Web3行业是全球产业,在非美国司法管辖区布局,香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香港的监管政策是全面和平衡的。我会继续沟通,也欢迎全球其他虚拟资产交易所落户香港。[2023/6/16 21:42:15]
对于一个被形容“暮气沉沉”的国际金融都市,错过了互联网红利后,抓住金融科技的浪潮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创新,香港势在必行。
一、“比特币不归我管”只监管交易证券型代币平台
AshleyAlder说,非证券类交易不适用新条例,并强调“比特币不属于证券。”
香港这次监管细则主要针对STO,即“证券化通证发行”,其目标是在一个合法合规的监管框架下,进行通证的公开发行。
香港虚拟资产评级机构HKVAC正式成立,将推出虚拟资产指数和交易所评级:5月31日消息,香港虚拟资产评级机构 HKVAC(Hong Kong Virtual Asset Consortium)宣布正式成立,正在推出虚拟资产指数及 虚拟资产交易所评级。其中,HKVAC 大型加密货币指数反映了市值高的加密货币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中的整体表现,包含符合其候选资格的全球市值最高的 30 种加密货币,指数调整于每季度进行检阅,调整检阅日期分别为每季度(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的最后一日。虚拟资产交易所评级反映交易平台的信用状况并促进虚拟资产交易市场透明度和问责制。
HKVAC 由专业评级机构及业界发起成立,由虚拟资产业界利益相关者包括大数据公司、交易所、机构投资者等并同香港牌照评级机构组成,旨在创造安全的虚拟资产投资环境,以提高公众投资者对虚拟资产的认可。[2023/5/31 11:49:32]
京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颖刚告诉锌链接,STO的模式主要分为权益性资产的证券化和通证发行两个层面,合规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境内STO,另一种为境外操作,存在合法化空间。即可通过海外架构的方式,在发行目的国按照该国的监管制度进行通证融资。
香港数字资产保险公司One Degree正在就通过空白支票公司上市进行接洽:金色财经消息,香港数字资产保险公司One Degree联合创始人Alvin Kwock表示,该公司正在与投资银行接洽,希望通过一家空白支票公司(SPAC)上市,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会进行一轮融资。One Degree成立于2016年,在香港拥有虚拟保险公司牌照。
2021年8月份,One Degree完成28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新鸿基、戈壁创投等。2022年4月11日,One Degree与全球最大再保险公司之一的MunichRe合作推出数字资产保险产品OneInfinity,该产品面向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托管人、资产管理人和技术提供商。(The Business Times)[2022/4/12 14:20:01]
二、新规或为传统金融大拿们扫清道路
监管立起了门槛,门内的人更具备先发优势,比如熟悉金融规则的大券商投行们。
Beeple将在香港展出最新 NFT 系列《B.20》:10月1日消息,NFT艺术家Beeple最新NFT系列《B.20》将在香港开幕的亚洲首个国际艺术科技体验展—DigitalArtFairAsia(DAFA)展出,本次展会还将带来超过200件不同类型的作品,包括:采用区块链NFT、扩增实境、虚拟实境等作品,期望营造艺术科技的沉浸式当代艺术体验,焦点展品还包含多件其他NFT收藏品,例如:AndyWarhol在1985年创作的首件数码艺术品《Untitled(Self-Portrait)》等。[2021/10/1 17:20:05]
香港证监会发布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标准,与传统持牌证券经纪商及自动化交易场所的标准相近,延续了一贯严谨的港式作风。
标准涵盖了妥善保管资产、认识你的客户、打击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市场操纵、会计及审计、风险管理等。
香港证监会中介机构部发牌科总监ClaraChiu强调,就算平台业务99%都是比特币、以太坊,但只要有一种代币属于证券,就在证监会监管之列,具备获牌照的资格。
声音 | 业内人士: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托管人寻求承保黑客和盗窃难度很大:据南华早报消息,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托管人正在寻求保险以覆盖黑客和盗窃的风险,以遵守香港证监会为全面保护客户资产而推出的监管规定。然而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托管人来说,遵守香港新的保险规定是一项代价高昂的挑战。由于风险高,很少有专业保险公司愿意承保盗窃和黑客行为。 怡安集团(Aon)亚洲金融主管Murray Wood称:“愿意承担加密货币网络安全风险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数量极其有限。目前,每笔交易的可用覆盖能力不足10亿美元。”[2019/6/23]
不过,牌照真的这么好拿吗?
PrimitiveVentures创始人DoveyWan在Twitter上兴奋不已,认为新规出台对于火币这样拥有大量中国用户的交易所将是非常直接的利好,有望帮助它们成为首家合法化的中国加密货币交易所。
随即,Bitspark的CEO反驳说“没有比特币交易平台会加入的,这些条例针对机构投资者。很多香港加密货币社区里的人认为这是个笑话。”
细则对于投资者的的要求的确严苛。
证监会规定平台营运者仅可向专业投资者提供其服务,并确保其客户充分认识虚拟资产。
首先,专业投资者的定义就是账户里拥有八百万港币流动资产的用户。其次,“充分认识虚拟资产”本身就是个比较难以细化的标准,在教育用户成本上,各家交易所也会有所权衡。
合规成本不仅限于此。
根据规定,交易平台业务发生任何修改都要向证监会汇报,并且每月出具报告,每个财年,还需有证监会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报告。
此外,由于区块链交易平台相应规范还未建立,香港证监会将要求平台营运者确保所投购的保险时刻有效,且热钱包资产要实现全保,冷钱包实现95%的保障。
香港的虚拟资产保险发展十分初期,市面上STO保险更是极为稀少,所以有人抱怨“要买不存在的保险”。
在营运细则规定上,证监会的标准甚至“精细到小数点后两位”。
细则要求平台营运者确保其把98%的客户虚拟资产储存在冷钱包,热钱包存储资产不超过2%。并且,平台营运者及其有联系实体,应尽量避免从持有大部分客户虚拟资产的线下钱包中,拨出资产进行交易。
除了高昂的合规成本,数字货币交易所并没有实际“刚需”。因此,对细则反应最强烈的恐怕不是“传统币圈玩家”。
“监管机构本质上希望申请者能是传统的基金经理”,Simmons&Simmons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GavenCheong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
普华永道香港的全球加密货币项目负责人HenriArslanian说:目前,小型基金、加密专用基金的已经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高盛、摩根斯坦利等传统金融巨头会更多地参与进来”,Tidebit交易所负责人曾俊杰告诉锌链接,他们相较于火币、OKEX等数字货币交易所,反而有更多的先发优势。
香港证监会颁布的1号牌和7号牌最受关注,香港的大投行、券商们早就拥有了1号牌照,要获得7号牌也并不难,他们早早就手握进入沙盒的入场券。
如今,监管细则明晰,政策风险大幅度下降,这些机构们当然不会错过机会。
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严苛的条例会导致更多机构将中心撤出香港以规避监管。
据悉,香港有数十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包括一些世界较大型的平台都在香港设立办公室。
证监会自己也预计到,部分平台可能不会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向证监会申领牌照。
尽管条例对传统券商更有利,在可预见的未来,大量Tokenfund、资管机构、量化团队、保理平台仍会涌入香港,毕竟,这是一场谁也不愿错过的资本市场实验。
三、警告:期货合约或被视为违法营运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证监会还针对期货合约给出了明确的警告:销售或买卖虚拟资产期货合约的平台在香港可能是违法营运。
虚拟资产本来就波动性极大,期货合约的高度杠杆化性质更是令投资者风险倍增。此外,这些产品的复杂性和固有风险可能会令一般投资者难以理解。
另外,销售或买卖虚拟资产期货合约的平台涉及操纵市场和违规活动。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可能并不清晰及公平,部分平台可能改变交易规则,例如中止买卖或取消交易,导致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
证监会提示说,在香港,任何交易平台或人士若在未获适当牌照或认可的情况下,发售虚拟资产期货合约或就虚拟资产期货合约提供交易服务,均可能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或《条例》。
他们表示,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人获证监会发牌或认可在香港销售或买卖虚拟资产期货合约。在未来,也不大可能会就经营有关合约的业务批出牌照或认可。
如此一来,交易所若想在香港合规,就得开始对平台在香港地区合约服务做剥离了。
OKEx首席战略官徐坤在微博上说,金融创新的红利最终会归属于敢于主动拥抱监管的企业,归属于能够放弃短期利益,不断进行自我合规的企业。
游戏规则出台,诸多大型金融机构们虎视眈眈,迫不及待进入“欢乐场”。
不涉及STO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短期看并不受影响,但长远看来,拥抱监管,或能从一众玩家中脱颖而出,这当中的机会与成本,他们无时不在衡量。
因此,细则会引来更多入局者,也有人退出,将业务和中心移至海外。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新规出台,又将迎来一波行业大洗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