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玖富研究院消息,近日,人民大学智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表示,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都是中立属性。在好的场景化或模式下应用,它就能发挥效能。如果在不好的模式或场景下运用,就可能产生不好的效果。任何一个商业模式,企业,或行为,更多的要看它的价值,它所产生的外部性是正的还是负的。当所谓的空气币,或一些炒作的概念被挤出,真正的国家队进场之后,我们能够发现,区块链的应用,包括在信息共享,在不动产登记,虚拟验证中应用场景还是非常广泛的。所以说,当国家队真正入场,原来不好的一些创意就需要退场。当然,并不是说国家队入场之后,个人或企业开发的积极性就会被打消,更多的其实是在合法合规,创造价值的情况下,对于新兴技术有更多的容错机制,容忍区块链的一些新兴创新的产生。
中国人民大学试点应用数字人民币: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消息,4月2日,数字人民币中国人民大学试点启动仪式在礼·念商店(崇德店)举行。据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早做布局,全员共计2542人已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审核,率先试点应用数字人民币。目前,校园纪念品商店已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近期,超市、餐饮联营单位等将逐步开通数字人民币结算渠道。[2021/4/3 19:42:51]
人民大学陈风:央行数字货币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风表示,DCEP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的法定货币。其中DC表示数字货币,EP表示电子支付,这意味着央行数字货币将同时具有法定货币与电子支付的双重职能。陈风认为,央行DCEP并不是一种“破坏性创新”,而是对央行货币体系M0、M1、M2的技术性补充,与原有的银行货币体系完全相容。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的是,DCEP的最大优势在于法偿性,具备国家信用背书,不仅更加安全可靠,而且任何交易主体都不能拒收。这使得DCEP原则上覆盖所有支付场景,不受账户体系约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支付行业的账户壁垒,使用范围更广。央行数字货币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不仅脱离了银行账户的限制,更是在技术的加持下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中国产经新闻报)[2020/5/19]
声音 | 中国人民大学杨东:对区块链的监管需要打破传统,“以链治链”:据新京报消息,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今日撰文指出,对区块链的监管需要打破传统,采取一些新型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链治链”,也就是建立起“法链”,借助区块链技术来对区块链行业进行监管,建立金融监管从双峰到双维的框架。若区块链技术被用于监管而非将监管者排除在外,那基于区块链的规制系统,无疑将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监管科技,构建内嵌型的、技术辅助型的解决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并考虑技术自身特性的有机监管路径。[2019/10/30]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