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支付的世界亦是如此。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家银行卡的壁垒之战,到新世纪之初银联的互联互通;之后是二维码第三方支付的崛起,支付宝、微信支付二主相争;如今二维码的互联互通再度预示着大一统的来临;而与此同时,数字货币亦疾驰而来,试图通过货币形态的革新,将货币与支付合二为一,在根本上形成一统。
这是个一箭三雕之策,监管强化、消费者便利、市场重构。
笔者马鑫依稀记得十余年前,金卡工程互联互通之艰。大小银行利益纷争,纠葛难解,最后在央行科技司推动下,银联行会员制,将各家银行纳入其中,以打造民族支付品牌之大义,唤醒市场合纵连横。
如今,自发于互联网市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同于银行,多为民营资本实控。连横之举必将面临更复杂的利益协调。然而这背后受益的将是无数消费者。
香港首创推出区块链驱动的名贵腕表保险服务“TimeCare”:金色财经报道,港股上市公司东方表行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东方表行有限公司(东方表行)、YAS (亿有限公司)、及昆士兰保险(QBE)联合宣布推出香港首个区块链驱动的名贵腕表保险服务“TimeCare”,该保险跳出传统保险框架,将保险涵盖无缝整合至腕表购买过程当中,并且凭借区块链技术提高理赔安全性、透明度和效率。(prnewswire)[2023/7/15 10:57:12]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要看到,数字货币洪流已至,分裂的二维码支付,纵有数亿受众捧月相待,但相对于来自央行部门的货币形态革新,以及互联互通的惠民之实,如不拆除壁垒,将成为阻碍时代脚步的藩篱。
未来已来,原有技术基础上的利弊权衡是必须进行的考量,而自我颠覆已然在路上。
2023年美国元宇宙商标新申请数量较2022年下降50%以上:金色财经报道,据美国商标律师Mike Kondoudis披露,2023年美国元宇宙商标新申请数量较2022年下降50%以上,其中,1月申请279件,2月申请 238件,3月申请352件,4月申请222件。2023年的1/3有1091个申请,而2022年1/3有2424个申请。[2023/5/11 14:57:39]
二维码支付尚未一统江湖,另一场来自数字货币的竞逐已然敲锣。支付未来,统合之下,必然是一场数字对决。
“用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
不久的将来,消费者用条码支付结账时当下常被问起的这个问题有望省去,人们也无需为使用哪一个二维码APP而感到纠结。因为,微信与支付宝之间的互扫已指日可待。
周杰伦与中国移动开启元宇宙合作,发布数智人“周同学”:金色财经报道,5月8日,周杰伦亮相厦门的中国移动咪咕元宇宙总部,与中国移动达成元宇宙领域系列合作。现场,周杰伦发布了中国移动与好莱坞顶级特效团队WETA为其打造的超写实数智人“周同学”,并官宣“周同学”三重新身份——中国移动动感星推官、中国移动5G元宇宙星际开拓官、中国移动5G视频彩铃推广大使。双方还推出了元宇宙手办,并将举办元宇宙演唱会。(《科创板日报》)[2023/5/9 14:51:09]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同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分论坛上提到“将进一步加快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标准,统一监管规则,推动实现不同App和条码的互认互扫”。
Wrapped Cryptopunks系列NFT24小时地板价涨幅超250%:金色财经消息,据NFTGo.io数据显示,Wrapped Cryptopunks系列NFT总市值达1.466亿美元,24小时涨幅达268.32%,在所有NFT项目总市值排名中位列第18;其24小时交易额为78,426.48美元。截止发稿时,该系列NFT当前地板价为5.85ETH,24小时涨幅达251.25%。[2022/7/14 2:13:15]
这意味着,超过30万亿市场规模,涉及十亿以上用户、几千万家商户的二维码支付市场,经过四年合规化发展后进入疾速融合阶段,支付巨头各自为王的割裂局面也将因此终结。
政策落地有声,统合已在路上。
进入2020年二季度,网联完成标准条码互联互通“付款扫码”多机构的生产交叉验证;财付通与银联正在开展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试点;工行与银联、支付宝合作,实现二维码互认互扫……
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牵头,支付清算协会配合的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相关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制定工作正在完善推进,此前,监管部门已向相关业务机构发送草案以方便技术验证试点。
接近央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如同21世纪初银联成立、银行卡联网带动了银行卡产业整体发展,条码支付统一标准对支付市场,甚至对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巨头的正向效应都较为显现。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保持平稳发展,交易规模约为59.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3.4%,支付宝、财付通二者份额达到94%。当季,线下扫码支付交易规模约为9.6万亿元,环比增速约11.6%。
商业机构给出预判,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不仅仅方便商户、用户,还一定程度提高了支付安全度,但是,这种融合并不利于支付机构垄断地位的稳固,进而将诞生新的商业竞争模式。
科技创新洪流推动之下,支付巨头的挑战远未结束。2020年,二维码互联互通刚刚起步,后疫情时代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发改委日前表示,受疫情影响,DCEP或成为新版定向刺激的选项,推出进度将在疫情后加速。
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研发的电子货币,是DIGICCY的一种。DCEP的完整字面意思就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数字货币的货币形态本身包含了支付功能和渠道链接,将通过货币形态的创新来推动支付形式的迭代,这同时意味着直接的技术标准统一。
根据官方披露显示,DCEP完全是针对M0(流通中现金)的替代,依据M0属性来看,DCEP主要是针对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此次,华西证券指出,从公众侧来看,支付领域受到DCEP直接冲击。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向《财经》记者表示,“将要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与已经普及的二维码支付应该会并行不悖、平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谁能够做得更好,更加便捷,更加可靠,成本更低,谁就会拥有更大的市场。”
2020年4月23日,人民银行2020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2020年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工作要践行“支付为民”理念,大力加强支付体系管理,充分发挥支付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可以预见,从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到法定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在支付为民的宏大理念之下,涵盖监管、清算、银行以及支付机构的“支付大一统”将无可避免,行业格局亦将因此而变。
打破壁垒:二维码互联
在央行统一标准基础上,两大清算组织银联、网联各自持有一套方案拓展条码支付互联互通。2020年春节之前,网联牵头的人民银行标准条码互联互通已在宁波、杭州、成都三地试点城市成功完成“收款扫码”现场验证;银联也在加速推动与商业银行、支付巨头的条码互联互通。
另据《财经》记者从接近央行人士处了解,更为市场关注的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互联互通的技术验证试点已经在福建、成都和宁波三地进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