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六月以来defi异常火爆,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初p2p互联网金融的火爆。那么defi会不会象p2p一样“昙花一现”?二者有些什么不同?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
一、公信来源
虽然是基于互联网来进行相关业务,但P2P本质是属于传统金融。传统金融的公信力与生命力取决于相关机构的实力、权威性、稳定性。从p2p金融的产生、发展与渐渐沉寂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p2p平台的实力、权威性、稳定性、经营水平直接决定着p2p平台的生死存亡。
相比之下,defi作为去中心化金融,其生命力取决于其协议、密码学和智能合约的强度。借贷等相关服务沉淀固化成为了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通过密码学、智能合约,由开放社区维护并完善。
Clearpool与Qredo 合作,为机构对DeFi的安全访问提供支持:据官方消息,Clearpool与去中心化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提供商Qredo合作,使机构能够安全访问数字资产和DeFi。
Qredo的托管解决方案将集成到Clearpool的协议中,使机构能够在强大的基础设施上轻松安全地将资本部署到DeFi中。此外,Qredo将把机构借款人和贷款人社区带Clearpool的生态系统中。
Clearpool协议将机构借款人与DeFi生态系统直接联系起来,允许流动性提供商,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向他们选择的机构放贷。[2022/2/3 9:28:46]
二、用户资信
分析师:DeFi市场由业内人士驱动,没有太多新参与者:金色财经报道,加密货币分析师Alex Krüger今日发推称,“加密DeFi 2020”已经成为了一个由追求利润的加密业内人士所驱动的,重新激烈定价的故事。这次没有太多的新参与者。即使在代币完全没有价值的情况下,这一次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他们在投机毫无价值的代币。[2020/8/15]
目前的defi对用户身份和资信的要求是不高的,主要靠资产抵押率和智能合约保障交易安全。但未来,defi智能合约更完善以后,是不是可能针对资产有保障守约率高资信好的用户抵押率是不是可以更低?我认为是可能的。这同时需要将用户有关信用、资产等数据与抵押率关系写进智能合约,而且defi中这些数据将可能是实时的、动态的、客观的。
跨链DeFi项目Kava获Framework Ventures75万美元投资:据Coindesk报道,跨链DeFi项目Kava在周二宣布已向Framework Ventures筹集大约75万美元的资金。据了解,Framework Ventures是通过购买Kava1%至5%的原生代币注资。此外,Kava计划在下个月启动其借贷平台。Framework联合创始人Michael Anderson称,Framework Ventures就通货膨胀模型向Kava提供了建议,并计划为Kava团队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Framework Ventures是一家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基金,投资组合包括Synthetix和Chainlink。[2020/4/22]
而人们通过P2p申请贷款,总体上还是遵循着传统金融模式,申请人向平台提申请,然后对申请人进行审查,最终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具体额度,通常是一个相对繁琐的过程。即使经过彻底的尽职调查,最终信用评级结果仍然可能是模糊的、静态的;何况,相关资信评级机构在主观上还可能作恶,正如大家所熟悉的,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著名资信评级机构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更不用说其他金融资信评级了。因此由于资信审核方式本身的特性,总体上来说传统金融包括p2p在内的资信数据是相对静态、滞后和主观性强的。
三、操作过程
金融作为资金中介,应该做好他该做的事,而不应该有主观的偏好或错漏、甚至权利的滥用。然而传统金融与我们的理想相甚远。
defi与p2p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defi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可以做到尽可能去除人为干预,一切通过智能合约进行。
1、DeFi运作更公平。DeFi可以服务于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人,只要符合参与条件,就可以得到公正的服务;他类似于一个高度流动性的全球性价值交易市场,只要有价值的token或其他交易凭证以及交易需求,就可以进行交易;算法会根据供需情况自动调整利率水平,而不会受到人为主观干预;如果它有任何缺陷,这些缺陷就会很明显,并会要求立即修复。
2、DeFi资金及处理更安全。通过defi可以将资金安全地存储在一个全球分布式账本上,任何人只要有网络连接,都可以查看这个账本;通过DeFi,您可以将您的资产发布到一个智能合约上,这些资产被指定为你希望借入的任何资金的抵押品,当然你无法偿还贷款,协议将自动将你的抵押品分配给贷款人。
总之,P2p网贷在业务操作上可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但本质上属于传统金融,整个过程仍处于中心化运维之下,因此对p2p的监管总体上还是基于传统的监管方式;而defi则从业务模式上属于新一代金融,对传统金融而言是颠覆性的,很可能成为新一代金融或者说数字金融的历史和逻辑起点,需要有与之相适的体系性风险防范及用户权益保障法律体系相适用。
本文链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21516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