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9月24日在第九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表示,在数字化推动下支付产业在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赋予了支付产业更多历史使命。预计支付产业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的跨越发展,数字化是支付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动力。目前支付产业数字化已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数字化顶层设计加速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高点定位,规划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从顶层设计上力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人民银行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前瞻性开展个人银行账户分类改革,鼓励运用新技术优化账户服务,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催化金融业科技应用,加快跨部门数据共享和融合应用,努力实现数据多向赋能,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
中国人寿区块链助推精准扶贫升级加力:4月8日,新华网刊文“扶贫助农新出路 中国人寿区块链助推精准扶贫升级加力”。文章表示,中国人寿积极探索“金融扶贫保险先行”模式,以区块链+扶贫为手段,用保险机制链接社会扶贫力量,惠及贫困家庭,以此形成了一套透明、高效的区块链扶贫模式。区块链技术把“顶梁柱”项目打造成了一本“公共账簿”,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框架实现承保数据实时对接,实现捐款人、公益机构、保险公司、受保人在内的所有项目参与方,共同“记账”和监督,任何一方都无法篡改账目。运用区块链技术助力公益项目,是中国人寿区块链技术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人寿已将该技术应用于金融、保险、信用卡、企业年金等场景。未来,中国人寿将继续深入推进“扶贫保”工程,充分发挥保险、投资、银行等综合金融优势创新扶贫方法,进一步拓展“区块链+公益+保险”扶贫模式,为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提供国寿方案、注入国寿力量,用实际行动向中央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华网)[2020/4/9]
二是数字化支付服务全面发力。在顶层设计指引下,产业各方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在数字货币、数字化开户、数字票据、数字银行卡、基于区块链跨境汇款、数字化网点等方面均有所斩获。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例,数字人民币是运用新技术对M0的数字化,旨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性的技术货币。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内部的封闭测试。
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举办“分享区块链技术,提升履职质效”主题党日活动: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科技处联合国际收支处等6个处室开展“分享区块链技术 提升履职质效”主题党日活动。各党支部负责人和党员共65人参加活动。科技处党支部书记许健在会议上围绕区块链相关知识开展了交流学习座谈,概述了区块链技术的起源,讲解了区块链核心技术和特点,分析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并探讨了未来的监管重点。乌鲁木齐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阿达来提·吐尼亚孜参加并主持活动,并强调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2019/12/18]
三是数字化基础设施更加健全。传统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以大额支付系统为核心、零售支付系统参与的批发支付生态系统,有效支持移动支付高频广泛应用。今年3月以来,数据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银行积极响应,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年8月人民银行贵安数据中心建设达成协议。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制定发布管理办法明确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管理平台的数据安全责任,保障数据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金融是区块链应用的最大场景,监管则是第二大应用场景:据人民网消息,在2018第二届中国(上海)区块链新金融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指出,金融是区块链应用的最大场景,监管则是第二大应用场景,通过监管科技能够更好地解决政府的监管和治理问题,比如互联网金融的乱象和治理问题。目前区块链正在为政府监管治理提供有效手段,社保、不动产、税收等区块链的应用正在推进中。不过他同时指出,如何建立一个系统的、逻辑性较强的监管思路是当前需要考虑的。[2018/6/7]
四是数字化监管转型初显成效。人民银行启动非现场监管系统建设,实现功能、行为、过程监管,强化资金流向流量和支付风险监测。同时人民银行推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研究设计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打造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国国情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截至目前9个试点地区共发布60个试点项目,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全面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杨东:法律技术规则和人才是区块链发展的痛点:以“驱动未来,链接世界”为主题的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先锋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针对区块链领域目前的发展情况、变化、痛点、以及监管环境等方面做出诸多分析与解读。杨东认为,目前区块链发展痛点包括:第一,法律和监管仍然相对滞后。第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速度和效率还比较低,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交易和场景应用。第三,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够主导区块链技术和场景落地的标准和规则。第四,区块链相关的人才匮乏,并且在这一领域的各类学术研究稀少,研究力量不足,这是目前的痛点。[2018/4/16]
五是数字化标准规范成果丰硕。人民银行用标准规范为市场创新留足空间,涉及技术应用、安全风控等方面,明确基础性、普适性要求,打造既有利于金融数字化发展又能满足金融治理需要的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制定50余项金融行业标准规范,支付数字化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
范一飞指出,数字化浪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据安全都给支付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更高更严要求,要加快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
一是加快转变数字化发展理念。数字化不同于传统支付业务办理和管理,许多情况都是新事物、新问题。加快数字化发展要理念先行,鼓励“试试再说”,破除“等等再说”。要去除占有数据生产要素等传统惯性思维,向数据共享要效益,让“数据矿产”发光发热。
二是加快完善新发展格局支撑。产业各方要提高站位,聚焦衔接产供销,畅通流通体系,促进“双循环”。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合作,推动数据自由充分流动。加快数据商用步伐,让产业各方能找到数据、用上数据,形成用数据管理决策的行业氛围。要坚定不移继续深化支付行业全面开放,助力国际要素资源流入国内市场,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与境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三是加快优化数字化协同治理。数字化发展跨界融合对协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要以大力整治跨境网络为靶向,不断深化支付产业数字化协同治理。政府部门、自律组织、持牌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各方要继续携手前行,在治理跨境资金链方面共商共治。支付清算协会要切实担起责任,运用支付清算数据,加大对无证经营特别是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的监测,采用全链条、全流程、穿透式分析方法,有效监测资金转移,为打击治理跨境等工作提供支撑。
四是加快提升数字化发展应用。首先要提升数据整合共享能力,树立面向持牌机构的数据采集,坚决推进数据共享,加快建设共享所依赖的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等基础设施,让数据资产动起来、用起来。二是提升数据融合使用能力。在保障数据质量前提下,依托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分布式计算资源共享,加大基于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数据模型和分析算法供给,支持多主体提升数据挖掘能力和洞察能力。三是提升数字化国际竞争能力。努力打造更多国际一流支付产品,培育更多国际一流企业,加快数据安全国际标准建设,提升数据治理国际话语权,推进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五是提高数字化的安全水平。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虽然具有融合性、智能化特征,但绝不是任性发展、无序融合,必须坚守安全底线,从事金融业务必须受监管、必持牌照,持牌机构务必回归业务本源、聚焦支付主业。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旗下机构将支付业务与信贷等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嵌套,形成业务闭环,业务过程难以被穿透监管,极易引发风险跨市场蔓延。希望这类机构提高站位,积极配合监管,切实整顿超范围信贷业务,消除利用支付拓展交叉金融业务的风险隐患。下一步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商业银行、互联网联合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将该类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国辉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