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Why are there so many Web3 startups?
撰文:Eric Feng
本周,Pitchbook 发布了最新的新兴技术指标 (ETI) 报告,该报告跟踪了全球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早期投资活动,以「衡量哪些科技领域正在吸引风险投资公司的注意力」。根据 ETI 的报告,在第三季度,获得风投资金最多的行业是 Web3,接近 9 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安全、电子商务、游戏和其他几十个主流行业。
2022 年第三季度按行业划分的 ETI 资金
第三季度并不是 Web3 第一次在 ETI 报告中名列前茅。事实上,Web3 已经连续 5 个季度在 ETI 排名中领先。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有超过 65 亿美元的 ETI 资本投资于 Web3,这是第二高的金融科技类别的两倍多。
Filecoin发布2022年Q3季度状态报告,协议收入在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9%:10月21日消息,Filecoin 发布2022年三季度状态报告,Filecoin 网络上的活跃存储在2022年第三季度保持了增长,与上一季度相比环比增长82%。存储容量在2022年第三季度保持新高,而存储利用率在过去一年增速比存储容量增速快6倍。协议收入在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9%(以FIL计价),而以美元计价则下降43%。由于奖励的降低,存储提供者的总收入在22年第三季度降低4%(以FIL计价),而以美元计价则降低了50%。在2022年第三季度,Filecoin上搭建的总项目数量增加了12%,标志着生态的健康发展。[2022/10/21 16:34:40]
过去 12 个月按行业划分的 ETI 资金
自去年 11 月以来,加密货币的总市值下降了 2/3,尽管加密货币面临着持续的挑战,但对该行业的投资兴趣仍然比其他行业更强。为什么?因为创业者仍然想创办 Web3 公司。
Filecoin存储交易环比在第三季度增长82%:金色财经报道,据Messari报告显示,22年第三季度,Filecoin的使用量出现上升,活跃的存储交易环比增长82%。尽管整体市场低迷,但存储容量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2022/10/15 14:29:02]
建立一个好的 Web3 创业公司是很难的。要去理解 Web3 公司就更难了。以下是一些尝试。Web3 的主要投资者 A16Z 将 Web3 描述为「由建设者和用户拥有的互联网,由代币精心编排」。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创造了 Web3 这个术语,他将其描述为「网络的另一种愿景,我们使用的服务纯粹是由每个人托管的算法」。Web3 也被称为「人类存在的超级金融化」,「每个产品同时都是一个投资机会」。很让人困惑,对吧?
「Web3」谷歌搜索趋势
韩国SK集团的“SK Coin”将在第三季度发行,第四季度上线交易所:3月28日消息,韩国SK集团负责区块链业务的SK Planet首席执行官Hansang Lee今日在SK Square分拆后的第一次股东大会上宣布,SK集团的加密货币“SK Coin(暂定名)将于第二季度完成区块链相关服务的开发和白皮书的发布,在第三季度发行,并在第四季度在交易所上市。若此计划得以实施,SK Square将成为韩国十大企业集团中第一家开发本地加密代币的子公司。此前消息,韩国SK集团子部门SK Square成立了一个负责加密货币业务的区块链工作组(TF),并计划发行加密货币。(E-Daily)[2022/3/28 14:21:50]
这里有一个更简单的定义:Web3 初创公司与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交互。通过 RPC 提供者从以太坊进行读取?那就是 Web3 公司。在 Solana 网络上发送交易?也是 Web3。在你的网站上实现连接钱包按钮?依旧是 Web3。区块链,公共共享的信息分类账,是 Web3 的数据构建模块,如果你在你的产品中使用任何这些数据,那么你也是 Web3 的一部分。
58COIN季度合约完成第三季度第11次结算:据58COIN官方公告,其季度合约已于今日17:58启动2020年第三季度第11次结算,现已结算完毕,分摊机制未启用。据官方介绍,其季度合约拥有浮盈开仓、双向持仓、USDT计价结算、最高150倍杠杆等独特设计及特点。[2020/9/11]
为什么这对企业家来说很有趣呢?因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自由访问数据了。
所有的消费产品都需要数据。如果你正在建立一个发现餐馆的网站,你需要评论。如果你正在开发一个购物应用,你需要一个产品目录。如果你正在构建一个照片、音乐或视频共享应用,你需要照片、音乐或视频。当然,你可以让用户为你创建数据,用户创作数据是 Web2 的核心原则。但这需要大量用户来创建有用的数据量,在此之前,少数最初用户的产品体验将是不完整或糟糕的,这将成为获得更多用户的障碍。所以你陷入的不是恶性循环,而是停滞循环。
对于十多年前的企业家来说,数据在网上很容易获得。你可以抓取它 ( 比如 Airbnb 从 Craigslist 上抓取公寓列表 ),或者通过发布者广泛分发的 RSS 订阅它。Facebook 和谷歌等平台也慷慨地提供了强大的 API 访问数据 ( 还记得所有使用 Facebook Graph API 的社交游戏吗?) 曾经甚至有一整类产品被称为 mashup,它们都是围绕着可组合的共享数据这一理念进行预测的。
动态 | 灰度:第三季度投资流入超2.5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两倍:灰度投资(Grayscale)最近公布了其2019年第三季度数字资产投资报告,并称这是一个破纪录的季度。报告称,尽管整个数字资产市场的价格最近有所下跌,但其投资流入比上季度增长加了两倍,从8480万美元增至2.549亿美元。图表显示,自成立以来,灰度本季度流入的以美元计价的资金占灰度产品累计流入总额的近27%。灰度在过去三个月筹集了2.549亿美元,本季度所有产品的平均每周投资额为1960万美元。此外,本季度有67%的资金流入了比特币信托,33%流入了除比特币信托以外的灰度产品。这比过去12个月的情况更加平衡。(AMBCrypto)[2019/10/16]
Housingmaps.com,被认为是最早的 Web2 的 mashup 之一。
不幸的是,对于今天的企业家来说,数据不再那么容易获取。RSS 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抛弃,大多数网站禁止抓取,并会进行起诉以防止抓取,来自 Facebook 和其他平台的 API 要么被完全关闭,要么受到严格限制。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是一个由少数守门人控制的数据花园的集合,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数据和运行这些数据的基础设施非常有价值。Gartner 去年报告称,全球 80% 的云基础设施市场由 5 家公司控制。这并不是巧合,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 5 家科技公司。
「拥有」( 拥有数据的公司 ) 通常不再希望与「不拥有」( 初创公司 ) 共享,这就是为什么 Web3 对企业家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你可以在 Web3 中使用数据进行构建。有了区块链,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数据。区块链数据没有看门人,因为所有权分散在成千上万的个人或实体中,这些个人或实体运行着他们自己的数据共享副本。你可以在几分钟内启动自己的以太坊节点,并将整个区块链下载到大约 1TB 的存储空间中。它可以安装在许多笔记本电脑上,所以你也不需要很多昂贵的基础设施。
因为区块链账本,Web3 中的数据访问是平等的。每个初创公司都可以访问相同的代币、钱包地址、交易历史等,并可以像其他公司一样构建完整的客户体验。在 Web3 中,我们都是「拥有」者,但我们拥有的东西有用吗?换句话说,Web3 初创公司现在可以开发新产品,这些产品从第一天起就充满了所有这些公开的区块链数据。但是,这些公开的区块链数据是否有助于生产出客户真正想要使用的产品呢?
今年所有 Web3 初创公司都有一个主要的客户价值主张。他们所有 Web3 产品——从游戏到艺术再到健身追踪——都在帮助客户的一个强大用例就是:盈利。在上一轮加密货币牛市中,每一个 Web3 产品都成为了投机资产,盈利成为 Web3 公司不得不考虑的唯一场景。当你的产品承诺为客户带来正回报时,它就不必再承诺其他什么了。
以 NFT 为例,今年它的受欢迎程度飙升,数百万人拥有它。在牛市中,NFT 初创公司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帮助这百万用户赚钱,因为 NFT 的主要用例是金融盈利。在追求推高价格的过程中,大多数 NFT 产品创新都围绕着建立持有 NFT 的奖励系统,以及围绕 NFT 所有权创建围墙花园 ( 即代币门控内容 )。但这些功能是以投资为代价的,这些投资可以说是更有趣的产品探索,比如能够使用 NFT 做一些事情,并让它们与其他项目交互。
NFT 存储在区块链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访问数据。因此,Web3 企业家应该用 NFT 构建各种新颖的、可互操作的体验,就像 Web2 的 mashup。但由于每个人都只关注底价,NFT 项目开发了完整的产品,旨在防止人们用他们的 NFT 做其他任何事情或让他们与其他项目互动。对金融投机的追求凌驾于一切之上,把原本开放的数据变成了封闭的数据。
但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回报率为负的市场。Web3 产品不能再仅仅依靠为人们赚钱的用例,而必须提供其他价值来赢得客户的时间和惠顾。我们将看到很多企业家的时间和精力会从金融投机的创新转到追求新的想法上,除了赚钱之外,你还可以用存储在共享账本上的数据做什么。客户会发现这些新场景有价值吗?填充了公共区块链数据的产品有用吗?
谁知道呢。但是,由于企业家仍然想建立 Web3 创业公司,投资者也想为这些公司提供资金,我们应该会即将找到答案。
ChinaDeFi
个人专栏
阅读更多
金色早8点
金色财经
去中心化金融社区
CertiK中文社区
虎嗅科技
区块律动BlockBeats
念青
深潮TechFlow
Odaily星球日报
腾讯研究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