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越加成熟,区块链所带来的风险也愈加受到重视,目前区块链技术已在金融等领域率先应用起来,但其风险也因区块链逐步放大。如何防范区块链行业的风险,成为监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2020年9月22日,区块链行业应用反标准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分会作为主办单位协同多家机构对《区块链行业应用反一般性要求》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最终达成下一步成立“区块链行业应用反技术联盟”的共识。
对此,9月29日,金色财经邀请到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金融与互联网法律事务部主任王风和、《区块链行业应用反标准》起草小组副组长宋爱陆、北航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蔡维德、天德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邓恩艳、火链科技高级研究员卢军做客「金色相对论」直播间,讨论分享了国家在区块链领域开展的反专项举措!
为了便于更清晰的理解每位嘉宾的观点,金色财经特对每位嘉宾在直播过程中的分享做了整理,以下为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金融与互联网法律事务部主任王风和的分享。
金色相对论 | William:Compound与Fcoin机制设计上的显著不同在于是否有分红机制:7月16日消息,在今日举行的金色相对论中,针对“DeFi项目总市值快速增长的市值是否合理”的问题,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员William表示,DeFi项目总市值的迅速增长出现在Compound发行COMP之后,是由Token激励带来市值和交易量的上涨。其实大家不需要对“流动性挖矿”过度神话,其本质是一种用户补贴,这种快速增长的市值从中长期看并不可持续。Compound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发行的COMP价格一路高涨;但同样的,如果COMP代币的价格降低或放缓,用户就没有了继续在Compound上“提供流动性”的动力,进而会减少在平台上的借贷交易。
刚刚提到Compound与Fcoin的区别,双方在机制设计上有一个显著不同:Ft当时有分红机制的,即持有Ft可享受交易费分红,但Compound没有。Fcoin的暴雷很大程度上是由分红机制引起的---当时Fcoin的后台财务系统没有建设好,导致分红出现问题,Fcoin产生很多亏损。
分红机制可以增加用户对Token本身的粘性,但容易带来财务风险;COMP去除该风险,但却少了用户粘性,所以COMP的繁荣时间变得更短,仅仅只有半个月的时间。
由于COMP每天发放的数量固定,随着平台借贷规模的不断上涨,每借贷出价值一美元的资产,其所能分配到的COMP数量将会下降。当用户借贷能获取的COMP收益低于所需支付的成本时,类似开始十天的疯狂增长便会放缓。因此大家可以看到,COMP的神话持续时间仅仅是6月下半旬,无论是Comp价格、交易量,还是锁仓价值。[2020/7/16]
王瑜琨:区块链是一项新兴的技术领域,本身具有一定的门槛认知,这对区块链反标准的建立形成了哪些挑战?标准的建立要注重哪些方面的考量?
金色相对论 | BSN副秘书长李慧:支持区块链发展就是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今日举行的金色相对论中,针对“国家、企业、个人及如何协同促进区块链产业的健康落地”的问题,火币区块链研究院副院长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副秘书长李慧表示,这几年从美国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封锁行为,相信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所以,要避免这种卡脖子的问题再现,在新兴技术领域,我们是一定要去争取技术上的领先性,区块链技术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但要知道,发展技术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地到产业应用的,同时产业的发展也能更正向地推动技术的进步,有需求才有动力,他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支持新基建,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支持产业落地,核心就在于要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并且推动我国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且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占据一席之地。[2020/6/3]
王风和:区块链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本身确实有一定的门槛,这对区块链反标准的建立有哪些挑战呢?我认为它首先有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让大家形成区块链的技术共识,比如对数字资产、资产钱包等,大家应该有一个共识。目前技术行业和法律界对区块链技术存在的不同认识,因此对区块链的监管,就需要在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以及技术层面达成共识,这个共识要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也希望这个区块链标准能够尽快出台。
金色相对论 | 寒江孤影:比特币走势其实和近期纳斯达克科技股有点类似:在今日举行的《危机向左,信仰向右》的比特币减半特辑之行情篇的直播中,针对“金融危机下,BTC涨跌的逻辑到底是什么”的问题,火币分析师寒江孤影表示,最近行情确实跌宕起伏,减半对价格的影响也很好反应投资者的市场情绪,根据历史预演减半价格上涨的心理,今年行情叠加了很多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减半行情应该如果不受疫情影响2-3月就开始了,随着疫情高峰期过去,投资者押注经济复苏,整个市场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都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比特币走势其实和近期纳斯达克科技股有点类似,最后对于减半是否结束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是起点,因为减半之后比特币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首先热闹起来的是旧算力矿机的淘汰和新矿机的面世,比特币新一轮算力竞争会拉开序幕。[2020/5/12]
关于区块链反标准建立的挑战,我认为是区块链的监管应该如何进行,换句话说,它首先应该依法进行。我们的区块链标准,要符合中国的反法。我们国内的反法是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它是我国目前统领所有反的技术、规则和标准的一个基本大法,其次还有对金融机构反的规定,以及金融机构大额交易的可疑性的行业管理规定,这是国内关于反的一个法律体系。
金色相对论丨火币集团副总裁Will Huang:去中心化钱包可以保障保障用户隐私与安全:在今日举行的金色相对论中,火币集团副总裁、火币钱包CEO Will Huang谈到如何保证数字资产安全时表示,保护自己私钥安全是第一要义。此外用户也要注意:
1、不要把资金长时间放在不知名、不靠谱的小交易所;
2、根据资产数量和用途分散存贮在去中心化软件钱包和硬件钱包;
3、离线保存助记词和私钥,不要以任何形式透露给任何人此外,也要注意防范网络风险和,比如核对网站域名,使用2FA验证;
4、不贪图便宜有防范意识,目前有一些子喜欢在用户群以折扣价出售同名假币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户有判断意识,不要轻易相信。
Will Huang表示,火币钱包作为去中心化钱包,用户助记词/私钥完全由用户保管,用户资产由且仅由用户控制和管理;所有交易全部走链上,不存在提币审核等人工干预,完全用户自主操作。此外,火币钱包依托火币良好的安全声誉以及强大的安全运维团队,全方位确保用户的隐私与安全,火币钱包没有账户体系,无法定位获取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对于注重隐私匿名的用户是很好的选择。[2020/4/7]
我们现在谈及的区块链,国家层面把它定位为一个技术范畴和标准来看待,而社会上对这种技术规范的属性很不敏感,比如我们近几年不断发生的互联网犯罪的案件,很多是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所以,另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对技术行业依法进行宣传,尤其是网络技术工程师等技术大拿,让他们认识到在互联网上也有法律禁区。
金色相对论 | 谭智勇表示:稳定币在市场上对机构投资者的意义更大:本期金色相对论中,对于发行稳定币的讨论,欧链创始人谭智勇表示:我们在考虑区块链场景的稳定币时除了讨论发币机制和价值机制外,也要考虑稳定币的区块链token化。仅仅是把现实世界的美元在区块链上资产做价值映射,都有相应的市场。所以稳定币是一定有需求的,当然细节上还值得探讨。从设计来看,稳定币就是提供目前数字货币市场上的一般等价物,或者再细分应该要实现三个基础功能:交易媒介,价值储存以及记账单位。所以稳定币其实在市场上相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意义会大于一般的个人投资者。[2018/9/20]
总结来讲,区块链反标准形成的挑战,第一个是技术上共识标准上的挑战,第二个是依法对从业者进行法律宣传,第三个是在内心有公序良俗和有法可依遵守的基本操守。
王瑜琨:此前,就是否执行韩国政府的新“KYC及反”法令,在韩国加密交易所方面引发了混乱局面。尽管许多交易所已经建立了合规基础设施,以让金融监管机构监管,但交易所仍不确定其在这方面的法律义务。区块链反标准建立的法律意义有哪些?对于交易所交易行为的界定有哪些?哪些区块链交易有望合规化?
王风和:关于韩国政府新的反法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在韩国对于加密交易所引发的一些混乱,社会上有各种评价的声音,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对于韩国政府反令引发的社会问题,我从我的角度来做一个解读。
反在监管层次上,第一层是政府监管,如政府出台各种法律;第二层是行业的自律,如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等,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协会,在行业协会出台的行业自律的规范性文件,它也会成为监管的主要法源;第三层面就是机构,我们现在的反法实际上重点执行机构就是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它是主要义务人。除了这三方面,其他的层面就比较辅助了,比如说通过社会监管等等。
反法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是反反的是什么?第二是怎么反?第三是反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
第一,反反的是什么,根据我国反体系来看,反主要是针对通过隐蔽方式运作的犯罪渠道,包括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行动、走私以及跨国贪污贿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破坏金融监管秩序的一类犯罪,包括金融,国际跨境等。
第二是如何进行反,首先是能够做到预防,如何做到预防呢?一是要有一套体系,在区块链背景下进行反,就要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主网,留下一些节点,将这些节点接入到金融机构、国家外汇监管部门、有关司法部门等,这都非常有必要。
其次是监控,对于国际跨境的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行为,非常具有隐蔽性,但这种恐怖活动和黑社会性质大多都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流动,这些资金在国与国之间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大的金融机构来进行流转的,对于这种行为需要在网上密切监控。在区块链搭建的系统下,监管部门需要建立相关机制,使得金融客户的身份信息接入到链上能够被准确的识别,并对交易数据进行完整的记录保存,形成可信的时间戳。对可疑的交易,要对交易者身份加码标记,比如对他的区块链地址染色,进而达到对可疑交易身份进行识别,而且要分层,如建立红黄灰绿等层级,完善建立对可疑身份大额交易的报告制度和紧急处理机制。
总结来说,反首先要有预防措施,其次要进行监控,对可疑身份进行识别,还要有对交易记录的纯正和可疑交易的检查,最后对行为进行处理。
最后,关于韩国的特经法,韩国特经法的出现,使得这个原本处于灰色地带的加密货币在韩国有了一个正式的法律依据,它界定了虚拟资产的范围。特经法定义了虚拟资产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可以用电子交易的方式转移的资产,对于代金券、游戏币以及公司股票、电子票据等这些都不属于虚拟资产。
王瑜琨:您如何看待区块链创新与监管的关系?针对区块链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您认为后续可能会重点关注并出台相关法律的领域有哪些?
王风和:区块链的创新和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如何看待区块链的创新与监管,这是摆在金融监管机构和国家技术监管机构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社会上对于区块链的创新和监管有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它涉及到一个新兴行业,对于新兴行业的创新,一方面要支持,另一方面必须要进行监管。我认为创新和监管,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监管中进行平衡。
其实有一个问题,是目前摆在社会上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是法律对于区块链的监管和区块链生态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区块链行业的监管,首先要“监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论是高精尖的技术还是创新型的技术,没有监管是不行的,这一点实际上是社会高度关注的。如果把区块链创新的事业比作是轿车高速行驶,创新就是轿车的动力系统,那监管就是轿车的刹车系统,只有创新而没有监管,就相当于轿车只有动力系统而没有刹车系统,一旦前方遇到险沟,就会车毁人亡。区块链行业的监管,就是汽车的刹车系统,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在技术领域不能来去自由,应该存在红区。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动力平衡系统,依然拿轿车举例,一辆车除了动力系统和刹车系统,它还要有一个能够兼容动力和刹车的一套系统,即它的动力平衡系统,比如说底盘。这套动力平衡系统,在一个公司是一个风险管理系统,保证公司能够健康运作。
现在中国最缺少的就是法律监管和区块链创新中间的动力平衡系统,我也希望在区块链行业当中长期以来的研究的学者,可以在中国建立一套这种动力平衡系统,让法律监管和创新二者相融共生。
最近国内的一系列动作,如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还有央行关于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这种阶段性成果的颁布等等,都标志着我国对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已经到了关键的时期和阶段,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