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在全球数字货币赛道上具有先发优势
孙立坚
日前,包括土耳其、印度等在内的多个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相继颁布了严格的加密数字资产监管措施,市场还有消息称美国财政部将指控数家金融机构使用加密货币。受此影响,4月18日,比特币一度跌至5.2万美元每枚下方,一日之内跌幅超17%,随后又大幅反弹,使加密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再度站上风口浪尖。
比特币这一轮出现大幅度下跌,实际上是投机者想以此为由头,进行“现金为王、落袋为安”的一次调整。现今投资比特币的热潮其实只是反映了人们对未来场景的一种预期和共识,即现有的金融资产储蓄渠道中,比特币的收益被认为是更高的,而并非源于比特币带动经济增长形成了创造价值的生态环境。全球多国央行为应对疫情冲击、走出经济低谷,采取了大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金融储蓄的赛道可能受到未来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的影响,因此一部分投资者其实是寄希望于比特币的收益能够跑赢未来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人们投资比特币的心理并不是认为比特币本身具有价值,而是想通过比特币的投资套取更多的资金。
复旦大学陈文君:比特币市场虽相对独立 但并不是金融市场崩盘的避难所:有业内人士指出,比特币是一种交投活跃的虚拟资产,价格暴涨暴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跟经济状况没有关联性。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君指出,一方面,目前由于各主流金融投资机构持有比特币比较少,暴涨暴跌对金融市场影响并不大;另一方面,尽管比特币市场相对独立,但也不是金融市场崩盘时的避难所。比特币市场中微量的、少量比特币持有者占大多数,能够操控市场的比特币大钱包比较少,市场上有人抬高,可能会受到不明力量的打压,从而提供了投机博弈机会,目前没有一个市场能够提供如此大幅度的价差变化。(北京商报)[2020/6/3]
比特币这轮热潮源于全球通胀预期
声音 | 复旦大学陈文君:疫情对区块链行业考验和机会并存: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教授陈文君表示,这次疫情对区块链行业考验和机会并存。考验在于区块链行业的组织能力是否都能够在远程情况下不影响开发进程;如何与没有疫情的国外科技公司竞争;如何与疫情中的场景方、上下游企业合作均是难点所在。不过,数字政务在疫情当中产生更多需求,这将是区块链很好的场景;此外,产业数字化建设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增多,区块链落地将进一步加快。疫情之下,机构应该练就更高强的团队作战能力,就远程如何合作,海外分支机构、合作机构如何在疫情中起重要作用,也需要机构经营者思考与布局。(北京商报)[2020/2/10]
整体而言,各国央行加码比特币监管,以及比特币近日“过山车”式行情的背后,有三方面问题需引起注意。
声音 | 复旦大学凌力:需求侧对区块链技术比较陌生 供给侧联盟链技术市场尚不发达:复旦大学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凌力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需求侧对区块链技术比较陌生、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导致无法制定规划、正确决策。同时,供给侧联盟链技术市场尚不发达,难以提供多样化、强有力的支撑。此外,联盟链技术的成熟度有限,可靠性、安全性缺乏有效验证,Dapp和智能合约开发环境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底层-工具-设计-开发-服务”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国际金融报)[2020/1/13]
第一,各国央行纷纷宣布加强对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的管理,也是由于市场对比特币的追逐在一定程度上吞噬了各国货币政策在扶持实体经济上的有效性。比特币的投资事实上是一种脱实向虚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通过投资比特币“对冲”央行货币超发的方式,反过来又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使这些国家央行为应对经济下行采取的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大幅降低。各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未来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胀预期上升,此时大众消费需求有所削弱,并将现金投入理财通道,导致物价水平降低,其结果就是使通胀发生在金融资产的世界。市场是利己主义的,不会自觉去调整宏观经济遇到的物价不稳定、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对于尚没有能力进入比特币赛道的人而言,若收入涨幅跟不上通胀预期,则会降低就业意愿,这将进一步影响社会稳定。
声音 | 复旦大学贺学会:通证经济模式下企业因存在激励机制更易正常运行:据新华网消息,近日,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贺学会表示,在通证经济模式下的企业因存在激励机制,更容易正常运行。通证经济可以把可用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种共赢机制。在优质的通证机制下,正反馈系统将让企业强者恒强。因此,只有去中心化的通证治理才是企业的出路。[2018/11/14]
第二,美国财政部释放将打击金融机构利用加密货币的消息,或是出于巩固美元国际地位的考量。许多普通民众都没能将数字货币与比特币区分开来,同时美国在美元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上起步较晚,因而这次美国对比特币的打击也是希望促使市场将比特币抛售换回美元现金,并间接打破中国在数字货币跨境使用上的领先优势,继续保持美元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垄断地位。
第三,比特币行情震荡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一部分投机者“为了做多而先做空”的需求。当前,市场上有一部分人坚定相信:今天的信用货币缺乏像过去金本位一样的货币锚的约束,所以未来各国在解决经济复苏的时候增发的货币越多,民众储蓄的价值就越缩水,比特币的升值空间就越大。而比特币的震荡走势恰恰源于这一部分投机者进行高位调整,他们等待“信念不足”的人抛出筹码后又再次进场,因此比特币当天大跌后又呈现了反弹态势。
厘清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的区别
然而要真正理解比特币市场的纷扰现象,还必须回到其本质属性上,厘清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的区别。
日前,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要区分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对比特币这类数字资产并非现在要下结论,但“要提醒,要小心”。此外,央行副行长李波也强调,比特币是加密资产,是一种投资选项,它本身不是货币。
这一系列的发声其实就是要告诉大众,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不一样。比特币是没有经济基本面支撑的数字资产,民众投资它是出于储备或者投机目的,因此它事实上退出了流通环节,仅仅作为储备资产、金融资产存在。而中国央行推出的与M0挂钩的数字货币是用于流通、消费、贸易的货币。因此,我们可以从使用场景来清晰划分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前者在创造价值的支付体系中适用,后者则是资金推动下的资产配置的价格效应。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信用卡支付惯性后,在基础设施与大众观念方面都难以迅速转换到数字货币这一新赛道上。例如美国,其在数字货币的应用上不仅缺乏技术,同时还存在着被新的货币体系替代的风险,推广应用数字货币的机会成本很高。
而中国目前通过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已经构建起了新的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场景,也在逐渐创造新的数字货币生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建立起了先发优势。其一,中国社会已经习惯了“二维码支付”这种数字化的支付方式,很容易适应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模式;其二,中国具有举国体制的优势,能够充分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发红包”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带动各方进入数字货币的使用场景,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未来,中国可以通过数字货币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领域创造新形态,那么人民币(6.4995,-0.0108,?-0.17%)国际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