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议和争论中,数字人民币在政策、场景落地上加速落地。
9月21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提出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京东数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以数字人民币项目为基础,共同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等研发建设;并结合京东集团现有场景,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数字人民币在转账、缴费等场景外,也已开始测试“信用卡还款”这一流量入口级别的场景。
北京在政务服务领域已落地百余个区块链具体场景应用: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蔡亮表示,北京在政务服务领域已落地百余个区块链具体场景应用。区块链在服务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更加广泛和深度的应用,并在服务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展开了积极探索。在政务服务方面,自去年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若干政策和规划,在结合区块链进行区域产业转型、民生服务提升、政府治理升级等创新应用探索和布局。另外,新冠疫情期间,区块链领域也进行了很多深入探讨,并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进行了实践,例如通过区块链慈善捐赠溯源平台来提升捐赠行为的公信力。此外,可以通过区块链建设感染病科研平台,多机构在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进行联合科研,来促进科研工作的进展。(贝壳财经)[2020/10/27]
在政策措施上,北京自贸区将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依托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创新。
北京市电子证照区块链试点第一批应用落地东城:日前,北京市电子证照区块链试点第一批应用落户东城区,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材料共享、业务流程优化,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便利。
第一批试点共推出身份证、户口本、居住证、驾驶证、结婚证和离婚证、营业执照等7类高频电子证照应用,截至目前,涉及11个委办局的107项个人事项可使用由北京市机关颁发的身份证、户口本、居住证、驾驶证、结婚证和离婚证等6类电子证照,涉及14个委办局的168项法人事项均可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北京市东城区融媒体中心)[2020/4/8]
这是又一地明确支持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今年苏州也宣布,获批开展国家级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三大创新试点。
根据央行主管《中国金融》杂志刊文,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就开始了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201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成立,截至2020年4月,已为数字货币及其相关内容提交22件、65件、43件专利申请,涵盖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应用的全流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已完成技术储备,具备了落地条件。
北京音乐家协会:拟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音乐人作品的登记备案工作:专家建议,利用高科技为版权提供保护,增强创作者的维权能力。北京音乐家协会摇滚音乐分会牵头成立了音乐人权益保护平台,拟使用版权区块链技术实现音乐人作品的登记备案工作。(半月谈网)[2020/2/28]
不过,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孙国峰表示,数字人民币还在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阶段,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也即,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并没有变化。深圳、苏州、雄安、成都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及中西部的代表,人民银行正在上述四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动态 | “北京云·融媒体”与人民网等单位共建“人民版权,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保护:日前,歌华有线承建的“北京云·融媒体”市级技术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北京云·融媒体”与人民网等单位共建“人民版权”,与国家监管机构、权威媒体机构、版权中心、仲裁机构、公证机构、互联网法院等共建版权保护联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版权保护,促进内容共享,促进各级媒体内容原创、共享的积极性,解决媒体内容确权难、维权难、用权难的问题,发挥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版权保护方面的领先示范作用。(每日经济新闻)[2019/12/30]
“前几天我们进行了大规模测试,主要是银行内部员工,一些公务员,检验数字货币的可用性,先把系统跑起来。”一位国有大行华南分行人士表示。
8月27日,央视称,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各项测试及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深圳,数字货币内部测试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在苏州,有的公务员已领取用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部分工资;在雄安新区,麦当劳等19家公司已开始试点数字货币。可以预期,虽然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并非一回事,但未来数字货币将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样随处可见。
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撰文称,从M0的费用体系看,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向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计付利息,央行也不对兑换流通等服务收费。从M0的发行模式看,应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数字人民币的职能。为确保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审慎选择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实力较为雄厚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在央行中心化管理的前提下,兼顾稳定和创新,探索指定运营机构与其他商业银行及机构的合作模式,共同提供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
与之同时,数字人民币场景测试和落地正在加速。
9月21日,京东数科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京东数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以数字人民币项目为基础,共同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等研发建设;并结合京东集团现有场景,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
除此之外,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数字人民币在转账、缴费等场景外,也已开始测试“信用卡还款”这一流量入口级别的场景。信用卡还款是入口级的应用,在支付宝、微信支付钱包等App功能上,信用卡还款均是其核心流量来源。
一位大行人士表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主要聚焦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与电子支付平台的使用场景相似,支付体验上也比较类似。最大的难题是是否接入第三方支付,获取商户端。
根据记者向多位业内人士沟通了解,数字人民币仍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大规模试点,四大行在各自开发自己专有的数字人民币APP,有的银行开发的APP就叫“数字人民币”,有的银行则使用动物命名。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8月29日,建设银行测试性开放了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在其官方App增加了“数字钱包充值”以及“数字货币”两个子菜单,用户可以从银行卡中将活期存款转换为数字货币。该行“数字人民币钱包”目前已经实现付款、收款、扫一扫、转款等功能,付款可通过二维码扫码、NFC“碰一碰”付款。实测发现,目前仅有试点地区开户才可申请数字人民币钱包。
不过,上线当天的晚些时候,该功能就关闭。对此,建行方面向媒体回应称:建设银行在手机银行系统开展相关功能测试,目前本次测试已经结束。当前,网传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部分已经开通钱包并进行了充值的用户,系统已将账户作自动注销处理,而用户转入的款项也已退回原储蓄账户。
(作者:辛继召 编辑:张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