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COffice,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发布。
OpenSea
作为NFT交易最早的参与者之一,穿越了行业周期的OpenSea分享了NFT市场快速增长的红利,目前拥有约97%的市占率。然而,有待提升的用户体验、以及近期浮现的中心化倾向,都为OpenSea带来不少争议。
对于潜在对手来说,OpenSea的这些负面要素无疑带来了机遇。在诸多的竞争者中,近日上线的LooksRare平台对OpenSea的市场地位构成了最大的挑战——自从1月10日上线以来,该平台的成交额已经连续多日超越OpenSea,而在最近一个完整交易日,LooksRare与OpenSea的成交金额比已经达到了约4.3比1,这一迅猛的势头,使得LooksRare其成为了近期加密社区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之一。
网信办:加强对《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的宣传解读:金色财经报道,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网信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其中指出要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的宣传解读。[2021/11/18 6:57:19]
图表1??近期LooksRare与OpenSea成交金额对比
LooksRare是否会改变OpenSea现有一家独大的态势?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这两个平台的各自的特点进行对比。
OpenSea最大的护城河在于其流动性。由于OpenSea允许用户免费制作和销售NFT,降低了参与门槛,扩大了长尾创作者的供应,因此吸引了一级和二级市场上的用户和流动性。由于NFT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外加NFT产品本身的低流动特质,因此其流动性难以被迁移,这都加大了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的难度。
动态 | BitSG币星唐伯虎解读趋势之王ETF产品:今日(2020年2月17日)晚19:00,BitSG币星创始人唐伯虎通过社群与用户深度探讨了其最近推出的交易衍生品ETF,并与现货、杠杆、合约等投资方式进行对比,剖析了在趋势行情中ETF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键多空、比现货赚、比合约稳、永不爆仓,完美平衡了收益与风险,唐伯虎认为ETF产品应用于主流数字货币市场拥有巨大优势,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热点投资渠道,BitSG币星ETF产品的独到设计融合了再平衡、复利等先进机制,将帮助投资者在趋势行情中取得意想不到的超高回报率。
ETF全称为Exchange Traded Fund,含义是可交易型基金。ETF在传统金融中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指数跟踪,并将底层资产的价格波动,按约定的杠杆反应在基金净值上,使投资者更便捷、更有效的获得价格波动产生的收益,是一种低操作门槛、高应用覆盖的成熟金融衍生品。[2020/2/17]
LooksRare方面,其针对OpenSea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针对OpenSea存在的一些体验短板进行了改善,例如提供一键报价/撤单、即时版税返现、ETHWETH混合支付等功能,另一方面是通过token的经济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用户的活跃性,具体包括两点:一是流动性挖矿,用户通过交易NFT可获得lookstoken,二是质押分红,将手续费以WETH的形式,100%返还给在LooksRare上质押LOOKStoken的用户。
动态 | 江卓尔解读甘孜藏族自治州通知:冬天枯水期发电少,挖矿的就不要用了:金色财经报道,就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布《我州积极做好迎峰度冬保电工作》通知一事,江卓尔发微博称,看标题,翻译一下:虽然我们四川甘孜州,夏天丰水期弃水弃电很多,欢迎你们挖矿来用,增加我们收入,但是现在冬天枯水期了,发电少,你们挖矿的就不要用了,各电站要把大部分电卖给电网,不要自己矿场用光光,不然我们电就不够用了,还要从外面买电。[2019/12/26]
从数据来看,LooksRare对OpenSea带来的压力,正是源于其token的激励模式:从近期LooksRare与OpenSea的交易数据对比来看:虽然近期LooksRare连续多日交易金额均超过OpenSea,但用户量与转账笔数的对比却出现大幅失衡,以最近一个完整交易日为例,LooksRare与OpenSea的成交金额比约为4.3比1,但两者的用户数量却是1:45,转账数量更是达到1:92。
动态 | 纽交所为Bakkt测试举行启动仪式 外媒解读此举表明监管机构已为Bakkt开绿灯:据Trustnodes消息,比特币结算期货平台Bakkt将于7月22日开始测试。7月18日,纽约证交所(NYSE)董事会已举行比特币结算期货启动仪式。区块链投资基金Pantera Capital首席执行官Dan Morehead表示在Bakkt数字资产峰会(Bakkt Institutional Digital Asset Summit)上表示:“我们坐在纽约证交所的董事会会议室里——这是比特币的第一次。”Trustnodes评论称,到目前为止,峰会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也不清楚是否有媒体受邀,但此次活动的举办表明,经过数月的漫长过程,Bakkt目前正在推进比特币期货的测试工作。Bakkt已经通过自我认证获得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批准,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旧的规章制度得到了政策上的调整。[2019/7/20]
图表3??近期LooksRare与OpenSea转账次数对比
声音 | 证券日报:应正视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的作用 不可过度解读:据证券日报4月2日报道,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发布公告,披露第一批共197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值得注意的是,“备案编号”并不能看做是给区块链披上合法的“黄马甲”,应正确认识“备案编号”的作用。网信办表示,备案仅是对主体区块链信息服务相关情况的登记,不代表对其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并强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2019/4/2]
如此一来,我们便有理由认为,LooksRare近期的高成交量不仅是因为token激励模式的吸引,而且很有可能也是少数套利团队的操作。事实上,如果我们对比LooksRare与OpenSea分小时的用户量、成交量与转账笔数,这一趋势便体现得更加明显——从下图可见,作为全球化的NFT交易平台,LooksRare与OpenSea在不同时间段的用户登录数大体平缓,但在成交额和转账次数两个指标上,LooksRare却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呈现出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的峰值,这很明显是一个或者几个团队在某一时间点进行连续大额高频的成交所导致的。
Part2:LooksRare能否引领web3.0的发展?
回到OpenSea和LooksRare的竞争上,这两者的竞争之所以为多方所关注,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并不单纯是一场NFT交易赛道之间的竞争,更是一场web3.0话语权的争夺。
尽管目前尚缺乏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但“去中心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web3.0的重要内涵之一。由于提供了数字所有权去中心化的确权功能,NFT被视作是Web2.0用户向web3.0转移的关键一步,而OpenSea作为NFT最大的交易平台,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web3.0理念的产品之一。
在一些环节,OpenSea确实展现出了去中心化的开放性,例如:它天然地搭建了钱包系统,交易的过程都记录在ETH上,在用户创建NFT时也没有中心化的审核步骤等。但是,另一方面,OpenSea似乎又缺少web3.0一个重要的去中心化特征:就是品牌与社区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典型的案例就是其此前的IPO倾向,这意味OpenSea可能将用户们共同的努力的成果与Web2居民分享,这种行为在社区看来,显然不符合web3.0的理念。而包括LooksRare在内的潜在竞争者,也正是通过“利益共享”的理念,激发起人群对OpenSea的情绪,从而在web3.0的赛道上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LooksRare是否是更贴近于web3.0的产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这并非是对于LooksRare“利益共享”理念的质疑,而更多是出于于对LooksRare现有激励模式可持续性的观望,事实上,“流动性挖矿”的理念,已经有着包括FCOIN及COMPOUND在内的前例,从以往来看,如果token机制设计不善,该模式很容易被矿工团队通过量化交易所利用,进而控制token的流通,最终将交易平台实质上变成套利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平台方出现负面消息,很容易引发负反馈螺旋,届时整个经济模型将难以维系。
因此,对于Lookrare来说,未来是否能够改变NFT平台格局,甚至是开启新的web3.0时代,需要着重观察以下几点:
一,能否设计相关机制,避免刷量现象的大规模出现,从而鼓励交易者在LooksRare上正常交易而非投机套利。如果平台token集中于若干套利机构的手中,将会使得平台方后续的运营持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二,能否通过质押资产上链等方式,数据保持公开透明可追溯,这是保持用户信心,避免资产挤兑的必要条件;
三,能否尽快改善LooksRare平台的使用体验,培养交易量粘性,将LooksRare从交易所转型成正常交易所。事实上,在推出数小时后,LooksRare就一度因DDoS攻击导致短暂离线、部分用户无法连接钱包并上架NFT,这说明LooksRare在用户体验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Vitalik曾经在twitter上评论:“真正的web3.0世界应该有一个连续的过渡光谱,在最好用的中心化平台、和最难用的自架服务器之间,有大量的过渡态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可预期的时期之内,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产品,很可能都会介于这两者之间。
尽管承载了较多的社区情绪,但正如目前的OpenSea并没有完全滑入到web2一样,目前针对OpenSea的竞争者们,也未必能够立刻承载社区的web3.0愿景,这其中可能是出于团队的主观意向,也可能有客观商业规律的原因,尽管人们通往web3.0的意向已经很强烈,但这个过程出现的一座座山丘,还要一座座地去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