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正在准备明年推出完全去中心化的QredoV2时,首席执行官AnthonyFoy为大家回顾了Qredo的发展历程;中文社区的各位伙伴,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去中心化之路。
早在2011年我第一次发现比特币时,它与美元价格差不多,而中本聪还只在BitcoinTalk论坛上发表点评论。
悲惨的是,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购买!
当时我住在阿姆斯特丹,一个朋友告诉我,可以去红灯区一个神秘的酒吧柜台买东西。但这在当时的我看来,做世界第一个加密货币经纪人几乎和冒险进入阴暗的黑社会一样没有吸引力。
因此,尽管看到了可编程货币的前景,但我错过了机会,比特币被我搁置一旁。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继续带领几个前沿科技公司,并获得了一系列成功退出投资的机会。
但我从来没有完全摆脱自己错失比特币的错误,2018年又回来狠狠地惊醒我一次。
安全模块后,他开始将敏锐的分析思维应用于另一种加密产品——加密货币中。
Stargate EqReward升级设计提案已获投票通过:6月1日消息,Snapshot投票页面显示,跨链桥Stargate社区已投票通过“升级Stargate EqReward设计”提案,最终支持率达92.66%。该提案或可解决此前某巨鲸反复添加和移除流动性以套利的行为。
该提案提议取消给予再平衡转账的折扣,使其支付较少的协议费(将所有转账的协议费保持在6-10个基点);更新feelibrary,使分配的最大eqReward是该途径的最大协议费(6-10 个基点),这意味着再平衡协议用户将收到0费用,但不会因为这样做而获得额外的奖励。上述更新不会对Stargate核心协议产生实质性影响。通过修改feelibrary,只返还费用而非提供奖励,用户将无法获取额外eqRewards,允许协议保留更多的eqRewards,并激励Stargate的持续平衡。[2023/6/1 11:52:41]
几年前,当我提出收购他的公司时,我们就见过面。虽然当时没能成功收购他的公司,但我们成了朋友。因此,随着比特币进入主流,我们开始比较新兴的多链世界。
DeFi基础设施平台Qredo上线自托管钱包管理平台New Qredo:5月30日消息,DeFi基础设施平台Qredo宣布上线其改进后的机构级自我托管和钱包管理平台New Qredo,New Qredo使用称为多方计算 (MPC) 的智能密钥分片技术,改进了对团队权限和批准流程的控制。
去年2月,Qredo曾完成80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达4.6 亿美元。[2023/5/30 11:48:18]
当时的加密市场——今天仍然如此——形成了一系列围墙花园。大家无法直接跨链移动资产,并且很难安全地存储和管理这些资产,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尤其如此。
为了帮助克服这个问题,Brian向我展示了一个诱人的解决方案,可以追溯到比特币的主要价值主张:信任最小化。
他认为,加密市场的碎片化来自于管理私钥的集中方法——例如热钱包、冷存储解决方案和数据库——这些方法想把分散的资产硬塞进集中的盒子中。
如果没有分散私钥管理的方法,加密资产的发展潜力将受到管理和保护其所需的中心化基础设施的有限能力的限制。
Qredo Network将于7月8日在CoinList启动公开发行:去中心化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提供商 Qredo Network 宣布将于北京时间7月8日在CoinList平台启动公开发行。此前消息,Qredo完成1600万美元私募融资,Coinbase等参投。[2021/6/30 0:17:36]
我完全赞同。
不久之后,我对Qredo进行了第一笔天使投资。这样,Brian的企业密码公司MIRACL中加入了他的专家团队,并有更多人手来开始构建。
然后,随着第二年加密货币熊市的到来,我们在WeWork的一个小共享办公室里有了远大的抱负:将去中心化的监管带入生活。
大隐于市
Brian的想法是,将中本聪的精神扩展到私钥管理,并从数字资产托管业务中彻底去除受信任的第三方。
但正如您想象的那样,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经过数月的研究,我们找到了一个植根于多方计算(多方运算)的概念——一种鲜为人知的加密技术,使分布式计算机可以在不生成完整私钥的情况下随时生成数字签名。
加密托管公司Qredo完成1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金色财经报道,总部位于伦敦的加密托管公司Qredo宣布完成1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该公司正准备发展成为一个DAO。Celsius、Wintermute、Deribit等区块链行业基金参与了投资。
据悉,Qredo提供了去中心化版本的MPC,协议最终将由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控制,验证者社区负责监督操作。[2021/5/4 21:21:25]
然而,由于早期的多方计算托管实施只是复制了需要信任第三方的老问题。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完成这件事。
因此,当从IBM到柯达的每个人都在寻找区块链进行赎回时,我们从炒作中挖掘出真相并得出结论,事实上,区块链的不变性实际上提供了实现多方计算的唯一安全方式。
通过将多方运算节点与快速终结区块链相融合,我们为由共识驱动的去中心化托管第2层多方运算网络奠定了基础。我们意识到,这可以消除对管理所有权的私钥的需要,允许资产在不需要中介的情况下存储、即时转移和跨链灵活管理。
跨链流动性协议Qredo Network为BTC和ETH开启机构原子交换功能:11月30日消息,跨链流动性协议Qredo Network宣布已为比特币和以太坊开启了机构级原子交换(Atomic Swaps)功能,提供即时跨链点对点交易。(Finance Feeds)[2020/11/30 22:36:43]
很快,我们的密码学家和开发人员家团队不断扩大,超出了WeWork共享办公室的承载规模,于是我们就把新总部搬到了伦敦Shoreditch。
然后我又进行了一次更重大的天使投资,并正式加入公司担任CEO。不久之后的2019年12月,我们有了我们的第一个最小可行产品:Qredo测试网。
突破
有了工作原型,我们着手将计划的下一阶段付诸行动:向机构参与者——例如交易员、托管人和做市商——证明我们拥有解锁这一新资产类别的技术。
一开始,单是跟投资人解释Qredo未来的业务就是一个挑战。
我们在拉投资时,遇到了许多阻力。投资人对我们描绘的前景,觉得既困惑,又可疑。有些投资人甚至断然否认去中心化私钥管理的可能性。
但是在经过数小时的讨论,给足对方信息之后,他们相信我们了。
我们扩大了销售和营销规模,以及影响力。到2020年9月推出主网时,我们已经获得了大量支持。后来这些支持也转化为QredoLtd的资金,我们在2019年3月完成了由gumiCryptos领投的290万美元的种子前轮融资,随后又在2021年3月完成了11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Celsius、Deribit、Nexo和CoinbaseVentures。
与此同时,我们的纸板原型正在被真正的多方运算节点的闪闪发光的硬件所取代,安装在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这为我们提供了启动以太坊支持和原子交换的功能,并获得启动机构参与者所需的行业首创能力。
广交朋友
最早真正了解Qredo的人之一是投资组合管理系统HedgeGuard的ImadWarde。我们在2019年CoinDesk共识会议上偶然会面,之后成为我们的首批合作伙伴之一。
这为许多合作伙伴关系和集成奠定了基础,包括获得许可的托管人HexTrust、借贷协议X-Margin,当然还有Web3网关MetaMaskInstitutional。最近,我们与比特币联盟合作,为萨尔瓦多的比特币化提供技术动力。
总的来说,这些伙伴关系推动的活动帮助推动了Qredo网络的发展。截至2021年11月,我们的资产管理规模已接近80亿美元,拥有约50,000个钱包和超过11,000名每月活跃网络用户——这反映了产品与市场的紧密契合。
我们当然不会满足,就此止步。
从一开始,Qredo的愿景不仅是向机构开放数字资产市场,而且是让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机构级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更好的是,我们会让社区拥有和运营的开源平台上享受这一切。
2021年7月推出Qredo代币是这一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激发了网络上的一群专门的代币持有者,并使我们走上了去中心化的道路,最终核心团队将所有权和控制权交给社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随着这种去中心化过程的逐渐展开,将有更多机会成为Qredonian故事的一部分,并作为Qredonian、验证者、流动性提供者等加入我们。
请加入我们的电报群并在推特,持续关注QredoNetwork。
—Anthony敬上
创始人AnthonyFoy和BrianSpector收购了Qredoshell。
2019年3月
完成290万美元的种子期前融资。
2019年12月
第一个最小可行产品
2020年3月
致力于ApacheMilagro孵化项目的专利工作
2020年6月
推出共识驱动的多方运算网络v1.0Testnet
2020年9月
推出支持BTC和即时转账的Mainnetv1.0
2020年12月
添加了以太坊支持和BTC到ETH原子交换
2021年3月
包括Celsius、Deribit、Wintermute和CoinbaseVentures在内的战略投资者完成了对Qredo的11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2021年3月
推出了对多用户控制的USDT和USDC公司账户支持。
2021年5月
扩大ERC-20代币支持
2021年6月
宣布与HedgeGuard合作
2021年7月
在CoinList上推出Qredo代币(QRDO)
2021年8月
在公开测试版中发布流动性中心
Qredo未来可期
2022年3月
将推出主网v2.0
原文链接:https://www.qredo.com/new-blog/qredo-story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