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北商金融调查小组?
买数字藏品吗?1000元制作一张、不限量复制的那种。
2022年以来,数字藏品交易热度不减,从最初绘画、音乐作品到一双鞋、一张门票,从流行潮牌到非遗文化,从互联网到餐饮界……数字藏品覆盖范围不断延伸,“万物皆可NFT”逐渐演变成“万物皆可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的“风”越刮越大,数字藏品交易平台也如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在各类公开平台上,一面是新上线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通过“空投”奖励等形式卖力拉新获客。而另一面,有人做起了数字藏品交易平台App研发的生意,最低3万元可买一个“壳”,最快一周即可上线提供交易。
不仅如此,数字藏品发行也能一并“打包”计价,2D作品每份1000元,3D作品每份2000元,不限量发行,甚至还能帮忙对接支付机构和上链……一条围绕数字藏品平台研发、运营的产业链条,正在悄然生长。
3万元即可搭平台
行业人士:由于很难再次申请牌照且用户信任受损,FTX重启困难重重:1月20日消息,针对FTX新任CEO考虑重启加密货币交易所一事,Binance Australia首席执行官Leigh Travers评论称,FTX将很难再次获得许可证,特别是在该行业进入新的一年,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和监督的情况下。Travers还指出,自关闭以来,FTX用户已经迁移到“其他平台,比如Binance。他质疑这些用户是否会放心地回去。
澳大利亚律师事务所Gadens合伙人、数字资产律师Liam Hennessy认为,鉴于FTX的声誉受损和缺乏信任,任何客户或投资者“都很难再接近他们。Hennessy还对FTX是否会再次获得许可表示怀疑,称这将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完全取决于司法管辖区。该律师认为,在一些离岸司法管辖区,交易所获得牌照审批会更容易,但如果用户不打算回归,那就毫无意义了。
与此同时,RMIT大学区块链创新中心的高级法律讲师Aaron Lane表示, FTX考虑恢复交易所业务“并不奇怪”,他指出这是第11章破产程序的目的,让公司能够提出一个计划来运营业务,并在法院批准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偿还债权人。[2023/1/20 11:23:08]
数字藏品爆火,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涌现。紧随其后的,是“NFT数字资产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商”这类新群体。“你是想要搭建平台还是发行数字藏品,我们公司都可以做。”7月5日,有业务员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
数据:去年涉加密行业刑事案件达409起: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2020年与加密货币相关诉讼高达872起,从2014年开始收录加密行业相关案件诉讼起,从12起案件到2017年首次超过100起案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从案例性质来看,其中2020年与投资相关案件占有223起,非法占有占169起,民间借贷占87起,76起,融资相关51起,经济犯罪64起;其中刑事案由占409起,民事案由占457起。(华夏时报)[2021/1/21 16:41:26]
制作一个数字藏品交易平台App需要花费多少钱?前述业务员给出的最低报价是3万元。按照现有的模板,公司根据顾客实际需求修改页面和名称,最快1周内即可上线并提供交易。
从前述业务员提供的案例App来看,该案例App中,在售藏品、寄售市场、公告区、客服等板块一应俱全。在登录页面,还设有《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等内容。“就是套模板,所以不会花费太长时间。还有一款带3D动态效果的,‘部署’一套是4万元。另外公司赠送一年系统维护权益。”前述业务人员介绍称。
SEC修订规则扩大合格投资者定义,多数加密行业大V看好:8月26日晚间,美国SEC官方发文宣布,通过修订规则,扩大其合格投资者的定义。对此,Gemini联合创始人Tyler Winklevoss发推评论称,SEC承认,没有资金的创业者可以像华尔街的繁荣一代一样成熟,这一点值得称赞。财富不等于投资敏锐,看看华尔街的“专家”是如何错过比特币的就知道了。
Zcoin创始人Poramin Insom表示,这一变化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包容性,对未来证券型代币的发行产生积极影响。他表示:“这将允许更多投资者涌入这个重要的市场,帮助较小的项目启动。”
交易平台Uphold首席收益官Robin O’connell称:“很高兴看到监管机构正在逐步适应。它增加了获得投资的机会和途径,而这些投资以前只提供给少数特权人士。”
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Celsius Network首席执行官Alex Mashinsky表示:“99%的人都被排除在美国最好的创新之外,所以现在的问题是,监管机构是否会仍然要求对零售用户进行认证,还是SEC会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Cointelegraph)[2020/8/28]
相较于买“壳”套模板的操作,另一位业务员介绍指出,还可以采用“独立部署”的模式,即支持在原有基础上二次开发和定制功能开发,签约付费后预计2周上线,费用最低6.8万元起步。后续由商家自行进行系统维护。“这类App能够支持更大规模的用户同时在线,也不用担心数字藏品发行时出现网络卡顿、拥挤。”
俄媒文章:主权数字货币将改变世界银行业:6月16日消息,俄罗斯《消息报》网站6月15日发表作者德米特里·米古诺夫的文章《国家大事:数字货币或将消灭银行》称,美国费城联邦储备银行的分析师得出结论,各国央行着手建立主权数字货币将对整个银行系统构成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考虑建立数字货币的消息给世界银行业敲响警钟。而率先使用数字货币的国家将因金融系统更加专业有效而获得很大的优势。(参考消息网)[2020/6/16]
“实际上的区别,在于App开发的源代码。‘套壳’模式下,源代码由开发者掌握,通过外网映射形成开放域名,购买者无法对App进行后续的修改和维护,开发者可以无限制地将App系统进行售卖;‘独立部署’在源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了需求加工,购买者可以获得该部分权益,但原始系统仍在开发者手中。”一名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解释道。
这两种方式下产生的App,相较于从头研发能节省更多的时间。但这类近乎批量的快销式生产方式下,也隐隐透出了数字藏品领域的“乱”。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这一情况说明数字藏品沦为赚钱、炒作工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网贷行业掀起离职潮,部分从业人员进入区块链行业:在严监管的背景下,网贷行业现离职潮,人员流动加速,但可匹配岗位却非常少。此前一些被网贷平台高薪挖走的人,纷纷降薪回到传统金融机构,也有的去了现在更为红火的区块链行业。[2018/6/7]
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更是直言,这种现象很好地解释了数字藏品乱象逐渐出现、平台质量良莠不齐的根本原因。当前数字藏品领域规范不清晰,可能存在一部分参与者从一开始就抱着炒作圈钱的目的进入市场。
制作、发行均可外包
在沟通过程中,业务员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了多款客户案例。10余家数藏平台名称、风格以及数字藏品类型方面各有不同,但细细看去,在业务分区和版面格式上,并不难发现相似之处。
而服务商的业务,并不仅仅局限于开发App。号称不可篡改、独一无二的各类数字藏品,也可以由服务商代理发行。
“图片类数字藏品制作,2D类型1000元/张,3D类型2000元/张,均支持不限次复制。还可以对接上链和支付平台。”对于公司具体可以开展的业务部分,业务员给出了“一条龙”服务介绍,后续还可以提供营销获客的专属方案等。
其中,上链是数字藏品的价值所在。在数字藏品交易中,平台方将发行的数字资产登记上链,形成独特的链上地址。用户在平台购买对应的数字藏品后,这一链上地址就计入了用户的数字钱包。
从研发到发行再到营销,一切都可以“外包”,数字藏品运营似乎变得简单化、流程化。“数万元买一个‘壳’,再加上对接上链,数字藏品像极了当年买系统、造资产标的的P2P。”7月6日,区块链行业人士李言(化名)打趣道。
对于数字资产上链的情况,李言介绍称,当前国内数字藏品采用的是“联盟链”,大部分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本身没有“链条”,只能向开放链条的平台购买相关服务。数字藏品在链上的每一次流转,都会产生新的计费。
“一张图片制作好之后,在链上登记1000次,就会形成1000个地址,也就是交易平台所说的发行了1000份。”李言表示,数字藏品平台运营还涉及到IP版权方、藏品制作方和流量端口等多个环节,平台往往会寻求大公司合作。
蒋照生认为,通过这类“外包”模式进入数字藏品市场的参与主体,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和研究数字藏品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而是试图通过营销炒作的方式来吸引关注,最终达到自己获利的目的。
终极归宿
当前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家数字藏品交易平台,谁也没有办法给出准确的数据。300、500、800、1000……在所有关于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讨论中,“越来越多”成为了共识。
无数不知名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化身一张二维码,一个H5(即“HTML5”),一个网页链接。它们藏在各类公开社交平台或数字藏品相关的社群中,在不断推广下等待更多新用户;也随时准备变身“数字藏品刺客”,在发行方圈完钱后变成一张不再具备交易价值的照片。
过去的几个月间,数字藏品风光无两。大部分数字藏品平台自带二级市场,因数字藏品暴涨而出圈的平台不在少数。但其背后存在的金融化风险也让市场质疑声不断,期间也夹杂着跑路、割韭菜等传言。
“国内数字藏品平台的日成交额在2022年1月达百万元水平,到4月该数字就突破1000万元,较年初增长了10倍有余,”蒋照生透露,从最近几周市场表现来看,数字藏品市场热度正在衰退,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数字藏品平台正加速消亡,即便是较为主流的数藏平台也开始采取相对稳妥和保守的策略。
蒋照生认为,代为开发App、发行数字藏品的服务商也是数字藏品爆火后的产物,数字藏品市场正在经历一轮低潮期的考验,这种考验也是市场快速发展之后的自我消化与沉淀。在当前的数藏市场环境下,通过全线外包、代理等模式入场,试图投机取巧、占地圈钱的平台终将被淘汰。
李言团队在2022年上半年也曾计划上线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在李言看来,数字藏品平台的运营并不仅仅在于上线App、发行数字藏品。而在综合考虑到国内监管、市场流通性等多方因素后,李言团队最终放弃了这一创业思路。
“风刮过后只留下一地鸡毛,这并不是我的初衷,”李言坦然道,“从现在数字藏品行业炒作的情况来看,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飒分析指出,长期来看,数字藏品不应该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数字文化领域,而是需要跳脱出“藏品”的概念范畴,在更多元和更广泛的场景中去应用实践。比如资产数字化。将数字藏品置于整个数字经济的宏观发展框架之下,去思考数字藏品对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积极作用,在合规守正的基本前提下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
肖飒认为,“跑路”等负面消息会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如果数字藏品行业持续被“跑路”这样的字眼所包裹,那么整个行业都会陷入到“赚快钱” 的节奏之中。数字藏品在我国目前主要是作为文化数字化、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创新的工具和成果,而绝非是一个金融产品。让文化的归文化,金融的回金融,也许才是数字藏品市场的终极归宿。
(原文标题:3万元就能买一个数藏交易平台!制作、发行都可外包,“速成”秘诀竟然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