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证明共识协议真的靠谱吗?为何小型加密货币频遭“51%攻击”屠戮

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至少有五个采用工作量证明共识协议的加密货币遭受了所谓“51%攻击”。上个月,Verge和Electroneum都遭受了攻击之后,损失金额都超过100多万美元。就在上周二,Verge再次遭受了同样的攻击,结果导致3500万XVG加密货币被窃,损失超过170万美元。此外也有报道称,Monacoin也遇到了“51%攻击”,迄今已经有超过价值1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被窃。比特币黄金是比特币的一个硬分叉币,最近也遭受了双重支付攻击,通过对比特币黄金区块链的控制,攻击者获得了超过价值3500万美元的比特币黄金。所有这些被攻击的加密货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使用了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共识协议。“一币多付”问题的罪魁祸首,竟是比特币工作量证明共识协议事实上,工作量证明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容易受到所谓的“51%攻击”——当一个实体获得了51%的网络算力控制权的时候,就会发生“51%攻击”。该实体一旦获得网络算力控制权,不仅能阻止有效交易发生,而且还可以阻止区块链中已经发生的交易。通过这种控制,一个加密货币可以用于两次支付交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重支付”问题。现在看来,工作量证明似乎只适用于比特币,而对于小型加密货币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共识协议。实际上,比特币区块链不太可能因为“51%攻击”而受到损害,因为它需要非常非常大的算力才能够获得超过50%的网络控制权——尽管比特币矿池Ghash.io曾经差一点实现。但是,为什么对小型加密货币实施“51%攻击”更容易呢?皮特?托德是比特币核心开发人员,他解释说:“如果认为工作量证明是个天衣无缝的共识协议,那真的太天真了。工作量证明的一个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求算力不能被攻击者超越。一个拥有自己的工作量证明区块链的小型加密货币,可以用于防御攻击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也是不安全的。”皮特?托德拿Verge举例,认为Verge的区块链技术故障导致他们很容易受到攻击。即便这些缺陷得到修复,也无法完全解决区块链“51%攻击”的问题——为了让工作量证明共识协议按照预期的方式工作,你仍然需要“提防”攻击者算力不能超过这一临界值。不仅如此,皮特?托德还表示,所有遭受攻击的加密货币其实都在偷懒,所以才选择了这种技术架构——为自己设立一个完全独立的工作量证明区块链。有靠谱的解决方案吗?

北京公布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加快区块链先进算力平台建设:金色财经报道,据北京日报2月2日消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正式公布《2022年北京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其中指出将继续加强区块链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区块链先进算力平台建设。[2022/2/2 9:27:56]

现在的问题是——难道小型加密货币就真的这样束手就擒,被所谓的“51%攻击”屠戮吗?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比较聪明的方式,就是分享现有工作量证明区块链的安全性。而且,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点,避免OMNI协议开发的嵌入式共识机制。举个例子,以太币也使用了比特币工作量证明区块链,但是在共识协议上部署了OMNI之后,如果你想要攻击以太币,就必须先获得整个比特币生态系统的51%算力——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皮特?托德强调说:“所有小型加密货币都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你们只是比特币的一个‘克隆品’。我怀疑,最近遭受攻击的那些加密货币,它们所使用的技术只是复制粘贴了其他大型加密货币的代码,而不是实实在在地进行自主研发——毕竟他们极可能仅仅是想投机发币而已。”不得不说的是,对于“克隆”现有区块链的加密货币,加密社区真的需要引起注意了。星球日报此前曾报道,仅比特币就硬分叉出了44个“分叉币”,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给加密社区带来任何新东西。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技术缺陷,但这些遭受攻击的小型加密货币依然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包括比特币黄金和Verge在内的这些加密货币,目前均跻身加密货币市值排名前100位——因此,加密货币社区有责任做的更好。

动态 | Nework启动时间向量结算引擎的模型优化工作:据Nework官方消息,其已启动时间向量结算引擎的模型优化工作,优化模型将提升时间向量在工作证明中的结算权重,支持更细腻的工作操作和更广泛的工作场景。目前,Nework双边技能工具正根据业务内测情况进行同步优化。[2019/6/6]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技术性信任可以一定程度上取代商业信用:金色财经6月2日现场报道,在今日召开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会上表示,可持续的金融科技发展之道应该是勇于创新但固守金融本源,敢于变革但不触金融安全底线,善于构建捷径但不走旁门左道。他说,区块链通过“共识协议”和编程化的“智能合约”,可以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从而实现价值交换的针对性和筛选性,以及价值交换的限制性或条件性,实现价值的特定用途。他强调,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中,技术性信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取代商业信用。但并非否定或去除传统的信任方式,是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这样有利于维护和执行契约关系和契约原则,有利于维护金融诚信,十分契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更多内容请关注金色财经的后续报道。[2018/6/2]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银河链

[0:31ms0-3:3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