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正在介绍迅雷链10月25日,这是迅雷链技术沙龙的香港站。迅雷链近期在多个城市举办了技术沙龙,4-7月则是漫长的开发者大赛,这看似密集。如果你和行业近期举办的技术沙龙和黑客马拉松相比,却又顺理成章。一名伦敦黑客告诉我,他在半年内参加了5、6场与区块链相关的黑客马拉松。来香港之前,Odaily星球日报刚从牛津的一黑客马拉松回来,在这之前还有北京的数场黑客马拉松。技术活动的泛滥让人切身体会到,这个行业的风气在改变。在监管规范与资本寒冬下,原来北京内外to投资者的项目路演,如今变成to开发者的技术大赛和沙龙。“我觉得技术一点都不难,头疼的是人才。”迅雷链沙龙上周大福集团高管李天熹一句话点出了行业的现状——区块链不缺钱,缺人。5000条公链,1400个开发者
缺用户,缺开发者。“无论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最根本的是看一下用户的情况。在座有没有人知道区块链的用户在全球到底有多少个?”迅雷链的产品经理马双阳计算出来的数字是:区块链占总人口的不到千分之二,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我这里做了一个整理,全球大概是70亿人口,互联网用户大概40亿左右,也就是互联网的渗透率非常高。这40亿怎么算出来的?我把Facebook、微信等加在一起,这就是互联网的大盘用户。区块链的用户有多少?比特币钱包和以太坊用户钱包总数,加在一起是2000多万。实际用户不到2000多万,因为很多用户有多个地址。”他补充,即便是1993年互联网基础设施刚刚搭建,那时候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2000万。
10月6日公链数据一览:据Kingdata数据,Heco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298.68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8635个、每日交易次数为67.47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4.88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2288.66万个;
ETH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985.21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9.2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112.15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13.07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1.71亿个;
BSC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8287.05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15.94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583.53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13.39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9780.42万个;
polygon链上当前每日新增地址数13.43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543.47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9.27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9679.74万个。[2021/10/6 20:08:32]
区块链开发者紧缺区块链和互联网的用户量之间,还差了5个微信。即便区块链有5000个公链。这是马双阳提醒大家的另外一个数据:据中国官方标准统计,大陆区块链的开发者大概在1372人,公链却有有5000个。“也就是公链的数量是比工程师人才多的,所以存在严重的人才缺口问题。以前经常有从业人员开玩笑,区块链是专家比人才更多的情况,专家多,人才少,相关的人很多,真正从事开发的人是非常稀缺的。”看到这个数据也许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行业在争相举办技术比赛:区块链在吸引了无数关注的资金之后,仍未吸引足够的技术人才。对于一些融了钱却几无技术的区块链网络来说,他们需要“洗白”;对于迅雷链等已经上线的公链来说,生态建设的比赛也才刚开始,他们需要争夺,甚至孵化开发者。先行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力气铺路。就像分布式资本合伙人王礼明对Odaily星球日报表示:“在一场黑客马拉松上就冒出惊天想法不太可能,但活动能让更多人知道区块链,在参赛者心中留下一些种子。”迅雷链的意图与之类似,希望“在座开发者,可以往区块链上迁移”。底层在先还是应用在先?
9月10日公链数据一览:据Kingdata数据,Heco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564.92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14.5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79.63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4.69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2032.22万个;
ETH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002.26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9.79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118.48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12.76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1.69亿个;
BSC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9003.21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18.1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599.21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11.96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9323.51万个;
polygon链上当前每日新增地址数54.16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666.39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7.66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5726.25万个。[2021/9/10 23:14:20]
公链作为操作系统级别的产品,往往最有动力建设生态。因为它们需要“一个浏览器,或是电子表格”,让它们成为像互联网和个人电脑一样,无所不在的基础设施。区块链是一种技术底层,注定离用户太远,需要有应用靠近用户。就像普通用户肯定不知道万维网,他们只懂得在浏览器输入网址就能上网。可是每一个网页,其实都基于这个协议。Mosaic是第一代图形化的万维网浏览器,也是点燃互联网的火种。互联网原来也离民众很远,只用于军方或大学学术研究,一般人用起来太难了。Mosaic的出现成就了万维网。其核心团队而后创立了让微软颤抖的网景,网景的IPO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开始。从此以后,无数的浏览器出现,但底层都是基于http协议。40年前,没有人觉得自己需要一台个人计算机。两个在哈佛大学的年轻人,在公司的阁楼里研发出了第一个电子表格VisiCalc。他们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并把这个电子表格软件和苹果电脑捆绑销。“这个程序太好用了!”当时根本没有Excel,大家都为了能用这个程序买苹果电脑。这个电子表格程序不仅推动了那款电脑的销售,还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销售。在那款苹果电脑之前,电脑都是IBM出品的笨重而庞大的机器。VisiCalc成了第一款最流行的个人计算机上的商业程序,被称为促进PC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催化剂之一。Mosaic浏览器和VisiCalc电子表格,都不是最后胜出的产品,但是他们是第一个爆款。公链们正在寻找或孵化像哈格蒂一样,能把区块链带到用户身边的人。与此同时,开发者也需要一个帮助他们快速部署应用的平台。
8月17日公链数据一览:据Kingdata数据,Heco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806.07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1.78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83.8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4.49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1813.4万个;
ETH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004.46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3.45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125.4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12.48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1.66亿个;
BSC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2052.93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12.79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714.45万笔、累计总交易次数为10.31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8952.48万个;
polygon链上当前每日新增地址数61.55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489.67万次、累计总交易次数为6.3亿笔、独立地址总数为4607.57万个。[2021/8/17 22:18:52]
SUV认为,APP和基础设施其实是在响应周期中共同发展,而不是归属于在完全隔离分开、彼此互不相关的独立阶段“我们是先有DAPP还是先探索基础设施,也就是所谓的公有链的发展,这个问题更像是鸡和蛋的问题,是没有结论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互相推动和螺旋上升的。”马双阳的看法跟知名投资机构USV的观点类似。USV认为,APP和基础设施其实是在响应周期中共同发展,而不是归属于在完全隔离分开、彼此互不相关的独立阶段。Mosaic成就了万维网,但没有万维网也不可能开发出Mosaic。VisiCalc推动了苹果电脑的销售,但也是因为在苹果上开发成本的低廉赋予了那年轻人开发的机会。这跟移动互联网降低开发门槛乃道理无异。现在需要回答的是,谁是下一代的开发平台?总而言之,哪个平台能抓住开发者,就抓住了未来。区块链开发者需要什么?
8月11日公链数据一览:据Kingdata数据,Heco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690.36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1.51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88.46万次、累计总交易次数为4.44亿次、独立地址总数为1799.92万个;
ETH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006.59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7.11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121.86万次、累计总交易次数为12.4亿次、独立地址总数为1.66亿个;
BSC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2759.51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10.28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834.65万次、累计总交易次数为9.78亿次、独立地址总数为8861.89万个;
polygon链上当前每日新增地址数25.59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621.55万次、累计总交易次数为5.95亿次、独立地址总数为4024.17万个。[2021/8/11 1:47:27]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可以吸引更多开发者?开发者们的痛点和需求是什么?“用户基数、TPS和入门门槛。”区块链游戏FoundGame创始人石磊第一反应给了我这三点。这个回答与迅雷链调查的结果有相似之处。迅雷链将其用户分成集团性企业、成长型企业和初创企业,石磊属于初创企业。这也是马双阳认为“真正的DAPP开发者”,因为他们“业务是全新的,没有包袱,所以转型最快”。初创企业也是需要最多帮助的。根据迅雷链的调研,初创企业在技术、流量、资金方面,都需要扶持。“比如我做一个产品,用户从哪里来?刚才讲到用户教育成本极高,所以有用户从哪里来的问题。我的成本非常高,有可能比原来做中心化的APP成本高,这个成本谁来负担?因为初创企业是缺乏资金的,又涉及到资金的问题。”
8月4日公链数据一览:据Kingdata数据,Heco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836.3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6.83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83.62万次、累计总交易次数为4.38亿次、独立地址总数为1784.21万个;
ETH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931.29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10.7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126.95万次、累计总交易次数为12.32亿次、独立地址总数为1.65亿个;
BSC链上当前每日Gas消耗量为15229.58亿Wei、每日新增地址数9.89万个、每日交易次数为934.72万次、累计总交易次数为9.18亿次、独立地址总数为8574.32万个;
polygon每日交易量为743.29万、总交易量为3.43亿,当前总市值为65.82亿美元、钱包地址66万个、总质押量为17.85亿美元。[2021/8/4 1:32:49]
开发者需求这三个方面,迅雷链分别提供了相关产品化和扶持的手段:一、底层技术是公链的基础。迅雷链的首席工程师来鑫总结,主链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四个点:性能,每秒可以处理多少请求;效率,一个请求多少时间才能得到确认;扩展性,企业业务发展时底层怎么支撑它的横向扩展;存储,大块的数据怎么存,区块上单个节点存储空间有限。她表示,迅雷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首先,我们做到百万级的TPS。其次,我们可以做到秒级的确认。这两个成果基于共享计算业务。现在迅雷共享计算的业务已经有150多万个节点部署在用户的家里。”她进一步说明了,性能和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DPoA共识机制和同构多链的架构实现。至于存储方面,迅雷链文件系统TCFS于7月份发布,专门用来存储区块链上大块的数据,数据的哈希信息上链。来鑫表示,除了防篡改和可靠性,文件系统需要考虑经济性。区块链上每一个节点要存全量的数据,文件系统如果这样设计这肯定是不经济的。因此,TCFS采用冗余编码的技术,提升了存储效率。“正常存一个文件,在中心化的云计算平台存在三台服务器上,10M的文件整体存储容量是30M。我们的环境里面不是存30M,也不是存三份,只需要20M。”二、智能合约事关程序员学习门槛。来鑫表示,迅雷链的虚拟机现在支持EVM,将来可以支持C++等各种语言开发的虚拟机。另外,为了降低了编写门槛。迅雷链把把各行业区块链的通用解决方案做成快速的集成模板。即便是刚开始接触区块链开发的开发者,对开发都不是很理解,都可以做快速集成,相当于把区块链接入过程标准化了。开发者可以快速做接入来完成业务发展,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自己的二次开发。迅雷链的开放平台还做了沙盒环境,方便开发者做调试。三、迅雷有4亿用户,迅雷链表示将利用这些流量来帮助开发者推广应用。相关产品化的服务包括链克生态下的链克兑换和链克商城。马双阳认为,第一批开发者面临流量扶持的问题,同时区块链的用户教育成本又极高。因为用户已经习惯的中心化互联网产品的交互方式。因此,迅雷链把链克兑换做得更像是互联网产品的使用特征,通过集成第三方的SDK,通过扫一扫,业务的第三方APP跳转到链克口袋里完成支付的过程。在链克商城里,开发者可以上线自己做的业务和产品,在里面获取用户,也可以在里面兑换所需的云服务等。四、资金方面,迅雷链会联合创投机构提供资金,加上免费的政策。以太坊上每次合约的执行需要消耗gas。马双阳表示,“我们是零成本的,第一年在我们这里做接入的开发者是免费用的,你花的费用在第二年返还给你,按月的方式,持续一年的时间。”
现场的一位开发者Louis认为存储是迅雷的亮点。他之所以关注迅雷链,就是因为它说会解决存储问题,否则“自己解决非常麻烦”。他认为专门对BT起家的迅雷而言,解决这件事并不是难事。不过,迅雷链同时也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现场的开发者Ben对“定位为公链”的迅雷链居然需要开发者签约入驻感到诧异,按理来说公链应该permissionless。此外,一般的公链都是开源的,开发者会看过公链的代码才会决定是否在上面开发,但目前迅雷链并不开源。迅雷表示,对于开发者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完美公链没出现之前,安全是处在首位的核心因素,伴随技术的不断升级,迅雷链和开发者都需要时间继续突破,这是一条充满荆棘,但是必须要走的路。石磊、Ben和Louis几位开发者都在观察新兴公链,但他们均表示,考虑到开发安全和稳定性,他们还是会选择以太坊。但是,以太坊的性能目前还存在很大瓶颈。基因测序项目HGBC选择部署在迅雷链上,是后者的明星项目。其创始人林晶也表示,当前,如何确保上链数据的正确性、怎样满足更细粒度数据的授权以及满足全流程的上链,仍然是HGBC以及迅雷链面对的挑战。我是Odaily星球日报编辑卢晓明,探索真实区块链,爆料、交流请加lohiuming,烦请备注姓名、单位、职务和事由。参考文章与相关阅读:昨日互联网,明日区块链迅雷链技术沙龙第一站:百万级TPS是怎样炼成的迅雷:与开发者同行知名风投USV如何看区块链:加密世界里真的有“基础设施阶段”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