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少人认为区块链正处于基础设施阶段,目前只能投资基础设施。美国知名风投机构USV却不那么认为。在今年10月,他们发表了一篇名为《基础设施阶段的迷思》的文章,分享了他们对加密货币领域的投资见解。点击这里可以查看USV的投资组合,包括coinbase、kik、kickstarter、stripe、twilio、tumblr、twitter、Algorand等。当你深入到Web3.0社区,会发现“我们仍处于基础设施阶段”是里面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所以,现在开展工作的正确方式就是要构建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基础链、更好的链间互操作性、更好的客户端、钱包和浏览器。理由是什么呢?可能是我们需要一些工具,能够轻松在区块链上构建、运行应用程序,仿佛一旦拥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就可以立即着手开发这些应用程序了。但是,当我们与专注于构建基础设施的企业创始人沟通之后发现,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是让开发人员在顶层构建应用程序。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真的处于基础设施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呢?所以我们觉得,目前行业内的实际情况应该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地说——我们并不处于基础设施阶段,而是处于“APP-基础设施”周期中的另一个转折点。事实上,如果我们回过头看看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通常都是由APP引发基础设施变革。也就是说,我们并不会首先构建所有基础设施,或是等到拥有我们所需的基础设施之后才会开始构建应用程序。另一方面,我们其实也都深知“平台”的重要性,因为目前也只有“平台”能有机会获得最大价值,对于Facebook、亚马逊/AWS、Twilio等都是如此——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愿意推动构建一个能够获得价值的平台,然而在分布式网络中,价值并不总会在出现在协议层,而是经常在应用端才能获得。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平台基本上是通过“APP-->基础设施-->APP-->基础设施”这种迭代循环中演变而来的,你很少看到能够脱离这个迭代循环构建的基础设施。实际上,APP往往会刺激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基础设施会为新的APP提供支持。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主要平台转变的过程,就会发现首先需要一个突破性的APP,然后这个APP会激发我们进入到一个构建基础设施的阶段,当我们构建好了之后,就会发现开发同类APP会变得更加简单,也能让更多消费者采用这些APP。有点像是下图所呈现的:APP和基础设施其实是在响应周期中共同发展,而不是归属于在完全隔离分开、彼此互不相关的独立阶段
华尔街知名空头Wilson:美联储的鹰派表态将引发股市震荡:5月1日消息,华尔街知名空头、摩根士丹利策略师Michael Wilson表示,股市投资者对美联储将在下半年降息的希望将破灭。美联储将于本周四加息,如果这次会议美联储传达的信息更加强硬,可能会给股市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即便是在银行业动荡和经济衰退担忧加剧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好于预期的企业收益感到欣慰,并预计任何经济放缓都将是温和的。但Wilson认为,投资者对今年下半年和整个2024年美国企业实现利润复苏的预期有些过头了。[2023/5/1 14:37:04]
举个例子,电灯泡就是在有电网之前发明的,你不需要电网来安装灯泡,但是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使用电灯泡,就必须要部署庞大的电网基础设施。所以,你看到灯泡在1879年首次出现,然后在1882年才开始构建电网基础设施,之后才有了电灯泡的突破性应用。还有一个例子,飞机是在机场之前发明的,你不需要现有机场才能发明出飞机。但是如果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搭乘飞机,你确实需要建设机场。所以作为颠覆性“应用程序”的飞机是在1903年首先发明出来,并且启发了人们在1919年组建了航空公司,但是机场却是在1928年才建立,而且直到1930年才进入到空中交通管制时代。看看下面这张飞机老照片,你会发现在开发如此规模的应用,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不过是一片海滩和一些零配件而已。事实上,从我们发明的第一个APP开始,互联网就遵循了相同的模式。比如即时通讯应用是在1970年推出的,电子邮件则发明于1972年,之后才刺激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太网在1973年创建,TCP/IP协议也在1973年出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1974年诞生,让更广泛的消费者使用即时通讯应用和电子邮件服务。然后到了下一波应用程序高峰,也就是门户网站的兴起——包括1990年推出的Prodigy和1991年的AOL,门户网站刺激了我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搜索引擎和网络浏览器。接下来,另一波应用程序高峰就是早期的互联网网站,如1994年成立的亚马逊Amazon.com,这同样刺激了我们构建基础设施,例如大量编程语言出现,其中就有1994年诞生的PHP、1995年推出的JavaScript和Java,这些编程语言无一不让搭建网站变得更加轻松简单。再接下来,就是一批更为复杂的应用程序,比如Napster、Pandora、Gmail和Facebook,他们刺激了另一批更厉害的基础设施出现,让人们可以构建更为复杂的应用程序,包括2004年推出的NGINX和RubyonRails编程语言,以及2006年诞生的AWS云技术基础架构。有趣的是,这种迭代循环仍在继续。在迭代循环中,现在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移动应用程序时代,而“APP推动基础设施”这种模式在当今时代中依然存在,比如我们会首先看到一批严重依赖流媒体视频的移动应用程序忽然“火”了起来,比如2011年出现了Snapchat,2014年诞生Periscope,以及在2015年和2016年登场的Meerkat和InstagramStories。现在,我们逐渐看到一些构建基础设施的公司出现,让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更轻松地添加视频,包括Ziggeo、Agora.io、Mux、TwilioVideoAPI、以及CloudflareStream。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开篇提到的Web3.0,没错,这种迭代循环规律可以很好地解释Web3.0基础设施问题。让我们从从第一个颠覆性的应用程序开始吧,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而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也是第一个基础设施;紧接着是2011年出现的暗网“丝绸之路”,它也是最臭名昭着的早期加密应用程序。但另一方面,这些应用程序“刺激”了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比如2012年成立的Coinbase和2016年发布的Metamask以太坊轻钱包,以及2015年推出的Sidechains和Drivechain、以太坊智能合约和ERC20、闪电网络等,都可以轻松构建区块链应用程序,并且帮助消费者轻松使用这些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不仅如此,全新的基础设施再次催生出了新一代应用程序,比如我们在2017年看到了数字代币和初始代币发行和早期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然后这些应用程序再激发出新的基础设施,比如Infura和Web3js和、以及Zeppelin——周而复始。现在,我们正在等待下一个“刺激”基础设施的大型应用程序出现。临近可能性
Lookonchain:Paradigm、AlamedaResearch、3AC等知名机构均参与LDO交易:1月11日消息,据Lookonchain对链上交易数据分析后发现,Paradigm、Jump Trading、Alameda Research、3AC、Dragonfly、Robot Ventures、DeFiance Capital等均在2021年5月参与LDO交易。
其中:Paradigm买入7000万枚LDO,成本0.76美元,当前仍持有7000万枚;
Jump Trading买入约560万枚,成本0.85美元,当前仍持有约430万枚;
Alameda Research买入约540万枚,成本0.74美元,当前仍持有约165万枚;
3AC买入350万枚LDO,成本0.7美元,当前仍持有310万枚;
Dragonfly Capital买入约187万枚LDO,成本0.75美元,当前持有近1500万枚;
Robot Ventures买入约94万枚LDO,成本0.7美元,当前持有约94万枚;
DeFiance Capital买入208万枚LDO,成本0.7美元,当前共计持有710万枚。[2023/1/11 11:06:19]
每个主要平台的发展过程其实都有一个共同主题,那就是要为我们提供可用的工具。那么,好的创意想法又从何而来呢?著名科普作家史蒂夫·约翰逊在他的《创意从何而来》一书中提到了促进创新的情境条件,其中之一就是“临近可能性”。通俗来说,就是你可以尝试打开隔壁房间的门,但是却不能真的跳过台阶,或是从前廊打开后门。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创新的发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在现有材料和技术界限上一步一步地拓展,而不是凿空而作的。因此,你其实很难成功构建出一种远超出现有应用市场的基础设施。每次“APP-->基础设施”迭代循环周期重复的时候,恰恰是由于之前周期中构建了一些基础设施,才让新的应用程序变成可能。例如,YouTube之所以在2005年、而不是在1995年创立,是因为2000年初美国部署了宽带等基础设施,而此时推出视频内容才会有意义。同样地,eBay、亚马逊、AskJeeves和Neopets等首批“.com”时代的热门网站也都是在基础设施阶段完成之后蜂拥出现的。值得一提的是,克里斯·狄克逊和弗雷德·威尔逊两位投资大咖在最近一期的a16z播客中也谈到了这个概念。在“.com”互联网泡沫时代,克里斯·狄克逊投资了一个名叫“DotBomb”的网络游戏,这款游戏拿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com”时代开了不少玩笑。不过,克里斯·狄克逊之所以会提到这款游戏,其实是因为这款游戏里面提到很多被嘲笑的“愚蠢想法”现在都变成了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因此在互联网里,“APP-->基础设施”迭代循环周期的关键可能是APP的数量,仅有一两款APP应用很难获得成功,而一定数量的APP再结合基础设施的支持,就会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架构阶段神话”的关键——如果我们脱离未来将会使用的APP去思考“基础架构阶段”然后盲目、投机地去构建基础设施,无疑会带来很大风险。所以,我们需要“APP-->基础设施-->APP-->基础设施”这种迭代循环来提升成功几率。在每个新平台中,这种迭代循环周期可能会越来越多,因此构建和使用这些应用程序的成本会更低。比如,在1995年搭建一个网站所耗费的成本要比今天搭建一个网站所耗费的成本高出好几个数量级。同理,如今我们开发Web3.0应用程序所耗费的资金、工作量和时间肯定也会比15年后高出很多。开发框架和投资框架
知名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提交NFT相关商标申请:4月29日消息,美国商标局商标注册律师 Mike Kondoudis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知名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提交 NFT 相关商标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与 NFT 相关的多媒体、游戏、奖励和数字收藏品。[2022/4/29 2:40:44]
现在,让我们再来简单解释一下投资人的事情,并且解释一下如何明确在什么时候建立什么样的技术框架,以及投资框架在什么时候才能促成一个好的投资。“APP-->基础设施-->APP-->基础设施”迭代循环周期解释了什么时候可以构建APP或基础设施,但是却不一定说明什么时候可以投资APP、以及什么时候可以投资基础设施。以灯泡为例——没错,灯泡是在电网之前发明的,但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没有人有能力在电网部署到位之前卖出很多灯泡。总结
我们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应用程序会首先出现在迭代循环周期中,而不是基础设施首先出现呢?这里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有应用程序要求您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之前,创建基础架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根本无法知道自己正在构建的基础设施能够真正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除非你拥有了一个要去解决的应用程序开发团队。现在,构建加密基础设施将会是一个挑战,因为现在需要有一个突破性的、并且其他开发人员想要模拟的加密应用程序出现,因此我们也需要更好的开发工具和基础设施来实现这一目标。加密行业里的人总是说,我们首先需要构建出色的基础设施工具,一旦我们拥有工具,我们就可以开发应用程序。但是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的是,在其他平台转变过程中,其实可以在基础设施工具构建出来之前,先开发几个应用程序,然后这些早期应用程序就会激励我们构建更优秀的基础设施工具——循环重复。写在结尾的话
知名比特币巨鲸Joe007宣布退出加密推特:知名比特币巨鲸Joe007宣布退出加密推特。在他的长篇大论中,这位自称“原比特币鲸鱼”的人在推特上回顾了自己六个月的旅程,这段旅程始于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一段标志性语录。他声称推特上有一些“伟大的人”,但在他看来,推特总体上不像是一个好地方,因为它充满了“子”、阴谋和“空洞的姿态”。 在忍受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后,在2月中旬比特币的涨势开始放缓时,Joe007在几分钟内就赚了1000万美元。这位交易员曾对比特币在2020年初的反弹持怀疑态度,但在3月12日的崩溃中最终成为市场赢家,值得注意的是,他从未做空比特币。(U.Today)[2020/5/7]
事实上,加密网络可能真正模糊了应用程序与基础设施之间的界限,因为加密网络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和可互操作性。因此,包括加密猫、或是任何智能合约、以及比特币本身这样的“APP”都可以看作是基础设施——如果有人可以基于它们构建应用程序的话。当然也有一些网络组件是“纯粹”的基础设施,比如闪电网络、Zeppelin等,但坦白说,“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界限也是模糊不清的。过去,像亚马逊和Facebook这样的平台会有意识地开发应用程序接口,并且发展成为一个平台,而加密应用从诞生第一天开始就是开放和可互操作的,也让“APP-->基础设施-->APP-->基础设施”迭代循环周期变得更加紧凑。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可以跟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提并论:叶檀在其《8年涨800万倍 比特币是不是美国针对中俄的大阴谋?》中提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有可能是美国的国家项目,是另一个新货币转型时期。其意义,可以跟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提并论。”[2017/11/29]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