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近因为“251事件”舆论已呈鼎沸之势,但区哥是个专业的区块链小编,不该追的热点不会瞎追。之前区哥写过《阿里、腾讯、百度区块链落地案例一览,谁弱谁强?》,详细描述了阿里、腾讯、百度截止到目前的区块链落地案例,本文将会分析华为的区块链布局及落地案例。首先说明的一点是华为在区块领域的布局相比BAT三家来说相对薄弱,且没有知名产品的推出。如此强大的华为,为什么在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上显得有些弱呢?姗姗来迟的华为区块链
首先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下华为在区块链领域的动作,以便有个整体认知:
从上图可以看出华为16年就加入了腾讯等牵头成立的金链盟,但直到18年才推出了BaaS产品的测试版,在这之间也并没有什么知名产品推出。而直到18年10月BaaS平台才正式可以商用,以及今年4月才推出了《华为区块链白皮书》。华为现在的区块链体系只有一条线,相比之下BAT三家都是两条路线齐头并进,一面是底层的自建区块链体系,如阿里的蚂蚁区块链、腾讯的腾讯区块链及百度的超级链。同时还提供基于多种底层的BaaS服务。那华为的BaaS服务和其他大厂相比又有哪些异同及优势呢?大厂BaaS的异同
2000枚比特币从未知地址转入币安:金色财经报道,Whale Alert监测数据显示,北京时间13:33:08,2000枚比特币(约6000万美元)从未知地址转入币安。此前3月15日消息,该巨鲸曾向币安转入2500枚BTC,当时价值6200万美元。[2023/4/11 13:56:26]
华为BaaS服务正式商用1年多以来,从公开资料可以得知华为现阶段重点依然BaaS平台,华为区块链相关负责人对外介绍内容主要都是在介绍其BaaS平台。BaaS平台的客群是机构,不同企业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来对某些场景提供更为优秀的支持。华为硬件实力强大,在可信执行环境构建上具有优势,可信执行环境对于数据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等都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物联网时代,意义可能更加非凡。华为BaaS服务的价格专业版、企业版、铂金版包年的价格,分别是5万、10万和60万人民币,相比BAT来说,价格相对较高。
华为BaaS平台商用已经一年多了,又有哪些落地案例呢?华为区块链场景一览
Vauld拒绝Nexo最终收购提案,并质疑其偿付能力:1月5日消息,由于担心竞争对手 Nexo 的财务状况和其他问题,陷入困境的加密货币贷款机构 Vauld 及其债权人委员会 (COC) 拒绝了竞争对手 Nexo 的最终收购提议。一位 Vauld 债权人表示,希望得到 Nexo 强有力的偿付能力保证,以免陷入另一场破产危机。[2023/1/6 10:24:23]
华为在硬件领域具有强大技术实力,《华为区块链白皮书》中直接表明,华为将以区块链平台为核心,联合网络和可信硬件执行环境,形成三位一体的端到端区块链框架,实现软件+硬件结合,提供更快、更安全的区块链端到端解决方案。根据这个构思,华为将依托其在硬件领域的优势,结合区块链技术来打造区块链产品,所以区哥觉得物联网领域,华为硬件+5G+区块链可能会大有可为。从白皮书、官网等公开资料来看,华为布局四大场景,分别是数据、IOT、电信和金融,每个大场景下均有细分场景。
Hyperledger基金会新增数字美元项目等7家新成员机构:6月10日消息,Consensus 2022 大会上,全球企业级区块链开放生态 Hyperledger 基金会宣布新增 Avast、Corsha、Infosys、NextGenTek Consulting、数字美元项目(The Digital Dollar Project)、摩根州立大学国家金融科技中心等 7 家新成员。[2022/6/10 4:17:11]
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华为官方公布的落地案例并不多。在今年6月底华为云区块链技术团队的一场分享上,华为云区块链解决方案架构师Kevin表示,华为的区块链技术在一些场景上已经实现了落地,但暂时还没有公开。以下是从公开渠道整理的部分落地案例介绍,以期能够为大众梳理出华为区块链目前的落地情况。2018年9月,在福建互联大会暨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华为云BUPaaS产品部总经理廖振介绍,华为基于区块链的技术为自己的物流系统做了分布式的共享帐本,能够协同快速实现签收和结算,使效率得到提升。2018年112月,在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区块链创新应用年会上,华为云区块链服务产品总监刘再耀,介绍了华为通过区块链技术对物流货物进行跟踪的案例、华为与SAP联合打造区块链+跨境物流的案例、华为云助力企业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案例。2019年1月,在BCCon全球区块链生态技术大会上,华为云区块链服务产品总监刘再耀再次发表了关于区块链的演讲。介绍了华为区块链在保险领域、新能源交易、区块链物流三个方面的落地案例。保险领域华为切入的是互助保险,互助保险因为其潜在风险很高,没有传统大公司的信用背书,也没有传统保险公司复杂、严格的监管体系,所以在监管上难以获得实行。使用区块链技术提供一个透明的、去信任的系统,通过智能合约让所有的流程透明地记录到区块链里面去,实现互助保险的施行。新能源交易领域同样有案例落地,在有些国家没有庞大的国家电网支撑,新能源领域具有小而散的特点,使用区块链结合智能电表等技术,形成一个多方可信的、不可篡改的共享电力账本,同时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多余电力的点对点认领和交易。在物流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构建由生产商、仓储、物流商和客户作为参与方组成的协作联盟,将货物从生产,仓储、干线物流,经销商,本地物流一直到客户全流程信息的可信记录,解决信息孤岛,信息流转不畅,信息缺乏透明度等行业问题。2019年11月的乌镇大会上,华为区块链负责人张小军介绍华为近期正式对外发布了目录链系统。实现北京市50多个委办局上链,44000+条数据项,8000+职责目录,1900+信息系统,2.7T的数据共享,未来将16个区县的信息接入,打通政府间数据共享权限管理,实现百姓办事少跑腿。以上是公开资料能够找到的一些落地案例,已经可以大致描绘出华为区块链的落地场景了。从以上可以看出,华为已经公开的落地的案例不多,案例中比较突出的是物流和政务。那为什么华为这么一家大公司,区块链领域的落地案例如此之少呢?任正非的态度
上海气象博物馆将发行中国首张台风眼手绘图数字藏品:5月15日消息,上海气象博物馆将于 5 月 16 日联合文博数藏平台公益发行中国首张台风眼手绘图数字藏品,限量 3000 份。据了解,中国首张台风眼手绘图是上海气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次发布的数字藏品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拥有独一无二的链上序列号,不仅具有收藏价值,也让探索科学、普及科学变得更加有趣、多元。(新民晚报)[2022/5/15 3:17:20]
相比BAT三家都有拿的出手的知名区块链产品来说,华为并没有这种产品出现。在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中,阿里是最重视区块链的,已经把区块链技术和自身多项业务深入融合,比如天猫商品溯源、卖家图片版权保护、基于区块链的互助保险平台等。在今年的乌镇大会上,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把区块链技术作为蚂蚁金服核心技术进行介绍。相比之下2018年4月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对于公司来说,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在今年11月份的采访中,任正非表示“大家说区块链多么伟大,但在量子计算机前它不值一提”。从这两次言论来看,任正非对于区块链是不怎么看中的,这也必然影响华为对于区块链的投入。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任正非对于区块链会是这样一个判断,为什么华为的区块链成果不多,又有哪些深层原因呢?据蓝血研究消息,2018年3月华为蓝军组织开了一次内部批判会并列出任正非十宗罪,将其以电邮文件等方式公布。其中一条即为过早否定新生事务。区哥对新生事务这一条做了简单的精简摘抄:这几年,任总强调聚焦的多,「收的」多,对一项新技术、新事物,在没有看清楚之前否定的多。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AR、VR刚开始出来,老板就说未来要浅滩捡鱼,但浅滩捡鱼能做啥呢?就算我们浅滩捡鱼也要具备判断捡哪条鱼的能力,去捡哪条鱼也要能识别,也要建能力。人工智能出来后也是很保守,就是跟着走。还好逼着我们在麒麟970上把人工智能短短的时间先立起来了。还有区块链,老板说区块链不能搞,因为我们不能去中心化。智能驾驶还没开始谈,老板就说我们不能做,由于我们没有数据,所以不能做。任总担心公司摊子铺得太开,最后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强调聚焦就多,但强调聚焦和新技术、新事物的发展并不一定是一对矛盾,聚焦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不能突破现有的业务边界,不能调整我们的业务组合。从这里可以很明白的得出结果,任正非担心摊子铺得太开,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所以导致华为对于新生事务的投入上偏保守,以至于如此强大的华为在一些新兴技术上的成果相对较少。没有任何一个巨头想要成为没落的巨头,但新技术的崛起总会有一批老巨头的没落,同时造就出一批新的巨头,案例已经太多了。不能把握新技术、新趋势的巨头,终将成为没落的巨头。站在历史的路边看逝去的巨头远去,下一个又会是谁呢?参考资料《华为区块链白皮书》,2019年4月;《乌镇·华为张小军:区块链是为了节约成本,不是为了创收》,碳链价值,2019年11月;《首届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区块链创新应用年会在深圳成功举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8年12月;《华为内部批判任正非十宗罪:任正非为何多次被处罚》,蓝血研究,2019年10月;《与任正非咖啡对话》,华为,2019年11月。-END-声明: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块链研习社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图片来源网络。
元宇宙、虚拟数字人概念明显走低:4月28日消息,行情显示,元宇宙、虚拟数字人概念明显走低,天地在线跌停,山水比德跌超10%,蓝色光标、中文在线、湖北广电、奥飞娱乐等跌超5%。[2022/4/28 2:35:46]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