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1月14日向社会公示了首批6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平台查询,这6个应用分别为: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微捷贷产品、中信银行智令产品、AIBankInside产品、快审快贷产品、手机POS创新应用。第一批入围“监管沙盒”的选择主要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涵盖数字金融等多个应用场景,旨在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金融便民服务水平、拓展金融服务渠道等。试点项目代表了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先进成果,具有技术先进、场景普适、示范性强等特点。央行营管部负责人表示,目前进入“监管沙盒”的都是持牌机构,这是我们最大的特点,与英国、新加坡等推出的“监管沙盒”不太一样。
微软中国首个工业元宇宙应用中心项目落户昆山:金色财经报道,昆山市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微软(MSFT.O)中国首个工业元宇宙应用中心项目落户昆山。据介绍,此次落户昆山高新区的微软中国工业元宇宙应用中心,将聚焦推动跨国企业工业元宇宙应用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构建工业元宇宙产业创新生态,助力昆山打造元宇宙产业集聚高地、技术创新高地和行业应用示范高地。[2023/3/3 12:41:07]
动态 | 汇丰完成其中国首笔区块链跨境信用证业务: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4月1日宣布,已协助一家南京的贸易企业完成了其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信用证交易。[2019/4/1]
图源/网络近年来,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浪潮中,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但在帮助传统金融行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其潜藏的风险也逐渐显露。一方面,金融科技机构期望相关监管给予足够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监管亦努力探索在科技创新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此背景下,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应运而生。去年12月5日,央行发布公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北京市金融监管部门表示,将探索推动以监管沙盒为核心的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落地。2019年12月23日,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何首落北京?央行营管部副主任曾志诚直言,北京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方面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人才、创新投入、创新主体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北京是国家的金融管理中心,完备的金融体系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北京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良好的监管环境。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此前在首届“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上,用一组数据展示了北京的金融科技实力:北京目前拥有持牌的金融法人机构超过700家,金融资产总量占了全国的45%;北京的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都接近6%,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超出了3倍以上;此外北京现在每天新登记的创新型企业的数量都在200家以上,像科技、独角兽这类企业的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而此前,作为鼓励产业创新,为金融科技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的“监管沙盒”一经问世就曾在虚拟货币行业掀起过一股讨论热潮。此前有观点认为,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不排除纳入网贷、虚拟货币等机构的可能性。但是去年12月7日,在“北京金融科技创新媒体交流会”上,央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必须是持牌金融机构进入,这是底线,不会纳入网贷、虚拟货币等机构。
声音 | 福布斯中国首席执行官:媒体能协助建立区块链的风险预警系统:7月19日举办的2018年全球媒体区块链峰会上,福布斯中国首席执行官李思卫表示,媒体可以在信息服务、投资者教育、纵深研究和平台互通这四方面有效地助力区块链的发展。“媒体能通过提供精准有效的行情和深厚扎实的研究,协助建立区块链的风险预警系统,并打通行业内的资源。”与会者也谈到区块链发展中的问题。李思卫表示,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到区块链。该产业也存在业务同质化、配套监管不完善等情况。[2018/7/20]
沈阳出现中国首家区块链西餐厅:据相关人士消息,沈阳出现了中国首家区块链餐厅。据悉,该餐厅用餐支付可以用加密货币,区块链西餐厅将于5月30日开业。[2018/5/7]
北京金融科技创新媒体交流会图源/人民网与此同时,不排除有金融科技公司与持牌机构合作推出的项目进入。除了以上公开的首批6个项目外,北京地区最终有46个金融科技项目获国家六部委批复试点,将逐步进入“监管沙盒”进行试点工作。总的来说,中国版“监管沙盒”的推出,为金融科技领域明确了三个要点,首先是创新底线,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鼓励的创新的同时抑制滥用创新的现象;第二是放开创新边界,为金融科技项目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试错空间;最后是成就金融科技创新成果,让真正有效的创新成果造福于社会实现普惠金融,同时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一些可用的创新工具。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