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行业频发信任危机,区块链如何实现慈善监管?

近日,年仅24岁、体重只有43斤的贵州贫困女大学生吴花燕因病去世,而相关慈善机构为其筹资百万却仅拨款2万一事再次揭开了公益慈善领域的乱象,引发外界热议。

据贝数区块链了解到,9958在募捐管理与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多名患者早已因病去世,但该平台未及时关闭捐助通道,仍在接受捐款。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剩余的善款到底去了哪里?此后,涉事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对此作出回应,证实了上述言论;但截至发稿,后续善款的使用情况仍未公开。

腾讯联合敦煌研究院发布首款公益NFT:金色财经报道,敦煌研究院参与腾讯“99公益日”,双方还将联动发布文博行业首个公益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通证),限量9999份。99月9日当天9时开始,用户在“云游敦煌”小程序参与文化问答互动,即有机会获得敦煌“数字供养人”典藏版NFT:带有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的全景数字卡片。对于所有“数字供养人”来说,它将会是一份稀有且具有文物价值的敦煌数字藏品。[2021/9/6 23:03:23]

一直以来,公益项目中善款去向不明、诈捐等黑箱事件屡见不鲜让公众对慈善机构失去信任。而传统公益是基于手工流程、信息有限共享等,也提高了公益审计成本,在款项管理、信息记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1.对受助人提交的信息审核不够严格,难以甄别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和捐赠项目;2.钱款的募集和使用过程难以透明公开,项目方可以轻松违规挪用款项,甚至项目造假;3.公益款项先进入中心机构账户,再由机构进行操作处理,多层级操作增加了项目成本。慈善公益的最佳“良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等特征以技术方式重构了信任机制,有利于解决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等问题,将改变慈善领域的信息披露机制、善款追踪机制、政府的信息监管机制和对慈善机构的审计机制,慈善组织在定位和业务重点,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运营模式、组织财务和信息披露方面都将发生变革。

星火爱心公益基金正式成立:8月4日,星火爱心互助平台(以下简称星火爱心),携手5A级公募基金会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正式发起设立“星火爱心公益基金”。

星火爱心从成立伊始,始终聚焦于“区块链+公益”生态体系的建设,利用区块链技术高效、透明、可追溯、不易篡改等优势,赋能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日前,河南等多地发生重大洪灾,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星火爱心团队不仅积极联络当地公益组织开展驰援计划,更从长远角度出发发起设立“星火爱心公益基金”。

该专项基金的用途主要包括:防疫、应急抢险救灾支援和筹款;灾后重建和筹款;发起区块链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与困境家庭相关区块链项目筹款;支持区块链公益项目或基础建设的项目筹款等。星火爱心团队希望通过此专项基金的持续运营,推动打造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常态化应急救援平台,助力公益慈善行业更高效透明并更具公信力地解决社会问题,进而推动公益慈善行业的整体发展。[2021/8/5 1:35:51]

声音 | 人民网:区块链技术助力公益慈善更透明:人民网发文表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优势,这些优势正好对应的解决了传统公益慈善项目中所被人诟病的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公益信任难题。

首先,去中心化。区块链可以将慈善公益项目相关信息分布在互联网各个节点上,同时篡改整个网络上所有节点数据难度极大,这样就杜绝了某一个组织或个人操控一个慈善公益项目为自己谋求利益。

其次,公开透明。区块链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对全网络公开的,监管机构及适格组织可以通过观察节点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查询和追溯。这样一来,就可以知道所捐助的每一笔款项的对应接收人是谁、是如何使用的、一共发放了几次、救助效果如何等等,可以点对点的查询和追溯相关的责任人。

再次,信息可追溯。将捐赠人和受捐项目直接关联,每笔款项流通数据都被储存并固化,各方均可进行查看监督,对每一笔捐赠都了如指掌,保证公益项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最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使用,解决了传统慈善公益项目中复杂的流程和暗箱操作等问题。只需要把相关的条件和要求设定后,智能合约就可以自动执行。[2020/2/13]

对于慈善来说,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公开透明性,可以确保捐款人对自己资金的流向清楚明白可查询;不可篡改的特性也能确保财务信息不会被篡改;可匿名性还能保护捐款者的隐私。还可以在区块链技术底层引入智能合约,让善款的使用规则在捐款之前就已经被写死,可以确保专款专用。对于慈善平台而言,不仅可以提高平台的公信力,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简化这中间的流程,降低慈善事业的运营成本。所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没有慈善公益,但慈善公益,却不能没有区块链这种“传递价值”的技术来为自己背书。

声音 | 西南财经大学陈文:在遭到广泛质疑的慈善公益方面,区块链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据证券日报报道,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通过全链可追溯、防篡改等防止道德风险,并通过多副本存储实现透明性和可见性。在遭到广泛质疑的慈善公益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2020/2/10]

区块链和公益慈善如何结合?一、链上公益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不可篡改、数据加密安全等特征,实现公益慈善过程中信息与行为的全流程存证、公益慈善全周期的阶段追溯与审计。实现对公益慈善网络参与各方的全程管理、跟踪监督、有效监管,避免人为因素降低公益慈善效率的同时,更能够为公益慈善机构提供控制风险、判断公益慈善项目效果的手段,有助于实现公益慈善网络中参与各方形成有效的合力。在公益慈善过程中,公益款项的使用记录和流转过程都登记到区块链上存证,记录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社会及公众可以追溯款项的去向。做到整个公益慈善流程的高度透明,有效解决公益慈善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保证资金的安全。  通过区块浏览器,用户可以看到记录的相关信息,为每一笔数据提供检索和查找功能,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可随时验证,保证公益慈善项目的公开透明。同时,区块链是可编程的,可以有效弥补当前公益慈善过程中资金依赖人工核实和跟踪的不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二、数字公益利用好数字资产和数字钱包工具,公益慈善项目可以拓展捐赠的边界,接受数字货币的捐赠。另外,结合Token经济,公益慈善的Token类似“工分”的概念,用户通过捐赠、参与公益活动、参与义购等行为赚取“工分”。用户获得的“工分”可以在公益慈善生态中使用。有几种方式:1、项目运营方可以对接一些的电商平台或服务平台,“工分”以换购商品或服务。2、和社区及其他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工分”可以兑换一些权益,如图书馆的会员资格、社区服务兑换、资格审查的加分项等等。三、智慧公益融合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众筹众包等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公益慈善事业上,让公益慈善体系更加有序、高效、透明和完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对接的问题,大数据技术可以为用户描绘“慈善画像”,分析人群的区域分布、工作信息、行为信息等特征,为公益慈善活动的策划提供数据决策支撑。运用区块链的可编程特性降低管理成本,运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精准公益慈善的效率以及扩展公益慈善的范围边界。公益利用区块链技术落地的应用案例:1.中华救助基金会联合蚂蚁金服,推出区块链公益募捐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生”。2.蚂蚁金服公益运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筹款,建立起第三方公示体系区块链资金流公示,为公益机构进行数据统计、项目执行跟踪提供便利。3.火堆公益联合众安技术底层,实现九寨沟地震公益募捐。4.轻松筹阳光链,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收集善款后发放到患病人群。5.腾讯公益寻人,应用联盟链的多节点部署,链接微信、404寻亲、宝贝回家等系统实现信息互通。6.宝贝回家发起并应用微软的AI人脸识别技术,寻找走失儿童。7.美丽中国联合京东公益,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偏远山区学校物资捐赠。8.ThoughtWorks,基于物联网设备实现留守儿童关爱设备研发。

动态 | 区块链公益组织捐赠的手套已送至武汉各站点:金色财经报道,2月3日消息,为对抗新型冠状肺炎,区块链公益组织从国内外采购的手套等医用物资已送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站点。[2020/2/3]

目前国内个人信息泄露已经非常普遍,而有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当事人,并不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披露,区块链加密技术的使用,能更好地保护被捐助人和捐助人的隐私。只有持有项目私钥人才可以看到项目有关的信息,其它人无法获取项目的详细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中,赋予更多的功能,将透明度、隐私性和安全性多方面优化革新。民众将更有热情参与公益项目,而不是担忧自己是否被。未来的区块链公益之路还很长,相信构建出这样一个高信任感的公益生态系统,我们的公益初心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银河链

DYDXFilecoin的预挖矿是什么

“预挖”这个说法其实在公链领域并不新鲜,不少数字货币都是有预挖的,但绝大多数预挖都是项目方自己在主网上线前就先挖了一部分数字货币,然后待主网上线后,矿工们才开始参与挖矿.

[0:0ms0-2:9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