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白话区块链,作者:五火球教主,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这不是一篇唱衰BTC的文,然而,同样不是奶文。比特币长期来看会一直涨下去的论调几乎每个刚来的新人都会听说,然而心态往往取决于他们入场的时机。16-17年入场的人,可能会被17年那波疯牛强化了信仰。18年初入场站在山顶的投资者,可能已然寒了心,2年多过去了,依旧看不到什么希望,对这个“长线一直涨”的说法,也许早已充满怀疑。最近的这几个月,在不断绞杀无数人耐心或是信仰的同时,也同样给予无数人希望。毕竟”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句话,每个人都不陌生。在这几个月里,也有不少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理由与分析,让你觉得牛市似乎就在眼前,本篇,就来讨论这些理由。作为一个加密货币的从业者+支持者,当然希望并坚信牛市的到来。然而,有些常见的,你可能坚信不已的理由,从逻辑上,其实并没有那么站的住脚。减半
TokenBetter CEO袁涛:减半利好,BTC价格将突破5万美金:据官方消息,btc123今日举办了“区块链-数字经济新势能峰会”,当主持人在圆桌环节问到各位嘉宾“如何看待BTC减半行情和后期发展趋势”时,TokenBetter CEO袁涛表示,即将到来的减半行情使得BTC价格突破1万美元,这也创下了自“312”暴跌以来的新高。他认为不管是币价的暴跌还是暴涨,短期都不要太过于关注币价,在数字货币市场中用户应当把投资维度拉长,毕竟现在看起来的低点或者高点都只是BTC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小波动。最后他也大胆预测,减半后BTC价格有望快速突破5万美金。[2020/5/9]
减半虽然是个被说烂的话题,然而还是要在这儿提一下,因为这是最多人相信的东西。首先你应该知道的是,历史上的两次减半,真正的牛市都是减产后一年左右时间才来,不是减产前,所以现在就指望比特币飞涨,不太现实。更需要知道的是,减半会带来牛市的基础逻辑,是市场上的供应会减少,或者说执行“挖卖提”的矿工抛压砸盘数量会减半。在需求方也就是买盘不变的情况下,币价自然会涨。然而这种逻辑是随着减半次数的递增而锐减的。第一次减半,流通的比特币相对于总量还不大,矿工抛压占比很重,这套逻辑没毛病。到第二次减半的时候,矿工抛压的占比已然没有那么多。现在这第三次减半,目前流通的比特币已经1800多万,占总量2100万的87%,未来一段时间矿工抛压相对于市场的影响已然非常之小,再往后的减半,对于比特币供需关系的影响,就真的是微乎其微了。从这次往后,减半的真正意味是什么?意味着对于矿工的生死大考,以及对于路线的胜负之争。原因很简单,现如今的SHA256算力已然兵分三路,绝大多数矿工只是逐利而已,向来都是哪条链的利润高去挖哪条。减半之后,要么去挖价格暴涨的一条链,通过相对法币的价格暴涨来抵消减半带来的成本压力,要么去挖上面手续费收入大幅增加的一条链,通过手续费来弥补减半的损失,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这次的减半,只是小试牛刀,互相试探。未来两次的减半,才是真的刺刀见红,手下见真章的时刻,究竟是BTC作为数字黄金暴涨,还是BCH与BSV作为数字现金与全球账本手续费收入大幅增加,我们届时可见分晓。所以,未来的减半,是激动人心而又残酷的考验时刻,绝不是什么牛市开启的冲锋号。但话说回来,虽然逻辑上站不住脚,但是减半这个事,太适合作为故事与共识,成为主力资金拉盘的理由,所以减半能否带来牛市,最后可能归为玄学。美联储的无限QE,放水,增发……
分析师:减半将使交易所成为最大的比特币净卖家:加密货币分析师WillyWoo今日发推称,比特币的持续减半将改变一件核心事情:交易所将成为最大的比特币净卖家。为了给自己的运营提供资金,交易所需要出售加密货币,这部分是从投资者那里收取交易费获取的。
Woo认为,在减半之后,将是交易所出售比特币,尤其是期货交易所。Woo特别提到了BitMEX。BitMEX已经成为加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仅一天就完成了160亿美元的交易:“当我看到BTCUSD2017-2020的长期价格图表时,BitMEX风格的期货交易所的崛起对BTC价格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市场现在由于额外的卖出压力而更加横盘化。”Woo补充称,除了卖压外,期货交易所还可能增加波动性,通过引发价格波动来促使大型交易商进行大规模平仓。[2020/5/9]
分析师:从代币经济学角度来看 BTC和BCH的减半截然不同:Quantum Economics创始人、加密货币分析师Mati Greenspan刚刚发推称,BTC的减半与BCH的减半从根本上不同,因为BTC是数字稀缺的体现,而BCH代表在比特币背后产生的自由货币。 因此,从代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两个事件截然不同。[2020/4/13]
这可能是近期被最多人提到的一个话题。新冠打了全球一个措手不及,风险资产在这种史无前例的打击下,自然也是一泻千里,312大惨案更是会被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载入区块链史册。为了救市,美联储拿出了常用的招数——印钱,先来一个7千亿,不够又来一个2万亿,还是不够直接,无限QE。很多人说对于资本市场这是利好啊,这么多钱要到哪里去?肯定有一部分会流向黄金,债券,股票,比特币这些啊,通货膨胀不可避免,那些带有“抗通胀”能力的资产,一定会在疫情稳定后受到青睐的。这话听着逻辑上没什么毛病,毕竟比特币创世区块里那句话很多老玩家都能背得出来-TheTimes03/Jan/2009Chancelloronbrinkofsecondbailoutforbanks.。那么问题在哪,为什么说无线QE有可能不会是比特币上涨的原因?原因就是,即便无限QE,美联储印钞机每天开个不停,也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上货币总量的大幅增加,或者说超级大通胀的年代即将到来。若是疫情没有控制好,造成类似30年代美国大萧条那样的场景,那么一定时间内的通缩,甚至都有可能的。要知道社会上的钱,或者说货币总量,并非就是央妈或是美联储印出来的那些,而是经过了“央行派发基础货币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到钱后信贷给企业和居民”——>“企业与居民存款与还款回商业银行”这样一个三部曲的流程。使得步骤一里面的基础货币在步骤二、三之间循环往复,被成倍的放大,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上有一个“货币乘数”的概念。而现在的美联储无限印钞,只是增大了步骤一的体量,但2,3两步循环带来的的倍数,却因为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活动冻结而导致严重萎缩,所以最终的“水量”,在此消彼长情况下,目前还很难说会造成多大的通胀,不信,去翻翻美国30年到大萧条的历史数据。在1929年到1933年的4年多时间里,基础货币增发了18%,货币总量却下降了28%,原因就在与货币乘数在大萧条的影响下从开始的3.7下降到了2.3。所以无限QE能否带来比特币的暴涨,除了看疫情能不能控制住,还得看什么时候能控制住,对于经济尤其是货币乘数的影响有多大,才能知道。现在断言无线QE比特币一定涨,为时太早。区块链是未来,比特币又是区块链鼻祖
BTC减半倒计时|金色财经挖矿收益播报:金色财经报道,据OKEx矿池数据显示,下一次BTC减半日期预计为2020年5月12日,今天距此还有55天。BTC当前块高621915,下一次减半块高630000。今日全网算力约106.99EH/s,全网难度约16.55T,预测下次难度16.40(-0.89%),距离调整还剩还有8天,今日BTC收益:0.00001519BTC/T/天。[2020/3/17]
这句话长期来看可能没毛病,但短期真的不适用。先说句题外话,最近半条命的最新大作,《半条命:Alyx》终于发布了,不管你玩不玩游戏,我都强烈建议你去看看这个游戏的视频或是图文评测也行。
为什么要说这个?因为历经这么多年发展,VR游戏里面,终于真正出来一个能打的了!我们不从1965年——VR的真正起源——美国最早用于军事模拟训练的头戴可视设备开始算起。我们就从游戏领域开始算起,从1993年世嘉发布的SEGA-VR游戏头盔来算,到现在,已经27年了。
声音 | 加密货币分析师Tone Vays:在明年5月减半之前 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降至4500美元:据Live Bitcoin News 11月24日消息,加密货币分析师Tone Vays表示,在明年5月减半之前,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降至4500美元。随后他补充道,“我可以预见,如果比特币的价格从8000美元跌至5000美元,甚至可能达到4500美元,但几周内就会回到9000美元或1万美元以上。”[2019/11/25]
这期间有过很长时间的断层,在任天堂和世嘉90年代的VR设备失败之后,VR几乎无人问津。直到2012年,出现了很多玩家熟悉的OculusRift,VR热潮才再一次被掀起,以至于从2015年到2020年,几乎每一年都被宣称是VR的元年。
而在过去的这7,8年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故事其实是,某个朋友花不少钱买了个头盔,新鲜了几天,然后便放在家里吃灰。终于,有了《半条命:Alyx》,他们的VR设备终于可以派的上用处了,这样一款真正好玩的VR游戏,也许才是VR真的元年开启的标志。
区块链呢?那个“真正能打”的应用在哪?会是比特币本身,还是DeFi,还是某款链游?还是一个目前完全没有探索的新领域?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就目前而言,还没看到像是类似《半条命:Alyx》这种可以让许多人大呼一声“我靠”的应用。也许,真的就像VR一样,10年时间太短,再给区块链10年,一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一定会有区块链的“我靠时刻”出现,比特币在那之后,一定会迎来一波暴涨。只是,这个时刻应该不是现在,甚至不是最近1,2年。那么比特币最近还会涨么?当然,也许,可能,大概率会呀。毕竟,这只是个1,2千亿美金的小市场,操控起来太过容易;毕竟,想赚钱,想投机是绝大多数人永恒的刚需;毕竟,比特币有时候涨起来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他最近要是涨了,真的可能不是上面这三个理由……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