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讯:11月25日,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在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分享了关于数字人民币变革与影响。
他首先介绍了数字人民币的基本概念,首先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的人民币,本质仍然是主权货币,虽然应用了区块链、加密、智能化的技术,但它从根本上并不是去中心的加密货币。其次,目前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管理上高度模仿现金,其设计与额度管理由央行负债,实施央行与运营机构双层运营。主要应用于国内的零售支付,不能用于发放贷款等投融资业务。
王永利:PayPal用户要将加密货币兑换成法定货币后才能完成购物支付:10月31日,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发文表示,美国支付巨头PayPal进军加密货币市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以及PayPal的股价随之大幅上涨,这也让不少人对加密货币可能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的信心再次反弹。王永利指出,PayPal与Paxos合作提供兑换服务,允许客户通过其在PayPal的线上钱包购买、持有和出售加密货币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买卖这些加密货币也应该纳入交易所在国家的交易税或所得税体系,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收。王永利表示,现在还鲜有国家宣布允许这些加密货币可以作为货币在本国自由流通。因为这样做,势必会冲击本国法定货币的流通和管理。在所在国家没有宣布允许加密货币可以作为货币自由流通的情况下,PayPal要在其多达2600万家商户的庞大网络体系上直接使用加密货币进行商品标价和结算,恐怕是很难得到货币当局或监管部门许可。王永利还表示,实际上,PayPal公司也声明,其用户可以用加密货币在其网络上购物,但仍需以法定货币进行结算,即商家仍是以法定货币标价和结算,不会接受加密货币付款。购买者实际上是需要先通过PayPal提供的兑换服务,将加密货币兑换成法定货币后才能完成购物支付。这才是所谓“用户可以用加密货币购物”的真相。[2020/10/31 11:19:08]
最后,数字人民币App需凭身份证和手机号等下载,运营机构可根据客户需求为其开立安全等级和限额不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软钱包用户体验和移动支付变化不大,硬钱包离线支付只能
王永利:央行数字货币不应只局限于替代M0 应尽可能替代所有货币: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在公众号刊文《央行数字货币与运行机制变革》。他在文章中表示,信用货币与国家主权和法律紧密相连,所以在国家依然存在,世界远未实现一体化治理的情况下,要比照金银原理打造纯粹网络内生的数字(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等);或者设想与一揽子法定货币结构性挂钩打造新的超主权货币(如Libra等),都是不现实的,都难以颠覆或取代现有法定货币体系。
文章中提到,央行可以实现对数字货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实现央行之外的有限匿名,适度保护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这可能是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实现的最重大的突破。将推动货币运行体系深刻变革,对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防止货币持续严重超发,维护货币金融稳定等将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文章最后指出,实际上,数字货币可能只是从替代M0起步,但决不应仅仅只局限于此,而应该尽可能替代所有货币,实现货币运行体系的深刻变革。如果仅仅局限于替代M0,其市场竞争力或投入产出的实际效果就可能存在很大问题了。[2020/8/1]
是小额应急,不可能成为主流。
声音 | 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区块链应该注重于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据经济观察网消息,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发文表示,区块链目前仍处于初创期、探索期,面临“去中心、高效能与安全性”不可兼得的“不可能三角关系”,不可盲目夸大、轻言颠覆,不应聚焦于挖矿造币、资本炒作和社会集资,而应该注重于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具体应用应该跳出挖矿造币完全封闭的比特币区块链范式。[2018/12/25]
但是他也表示,数字人民币仅定位于M0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M0的规模相当有限。目前人民币的货币总量已突破230万亿元,而M0仅有8万多亿元,而且随着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真正用于支付的现金规模更小,因此,将数字人民币严格
现场|王永利:数字币要走出边界 与现实接轨: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表示,如何看待数字货币,要重回货币本质去思考,货币最基本的功能是价值尺度,要求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需要货币总量和相应经济体的财富相对平衡,其中设计重点在于价值总指数。对于币的价值,应该取决于相应商业的供求关系,而非币本身的价值。数字货币要走出边界,与现实接轨。[2018/11/2]
限定于现有的M0规模之内,将使数字人民币规模非常小,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更难以满足人民币国际化需求。
其次,增加了管理难度。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更多是从银行账户中进行兑换,如果数字人民币可以突破现有M0的规模扩大投放并造成银行存款大搬家,就有可能对金融系统稳定产生冲
击。同时,数字人民币定位于现金却采用了类似存款的记账清算方式(软钱包),将形成数字人民币与传统人民币(存款)两套运行体系并存格局,也会给货币金融管理带来新的麻烦。
最后,社会吸引力不足。目前定位而言,数字人民币属于央行的负债,对运营机构而言,仅仅属于代理的表外业务,但却需为此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难以形成预期的投资回报。对企业单位
和居民个人而言,支付体验与移动支付相比变化不大,且钱包余额不计利息。
因此他认为,数字人民币需要从根本上做一些可能的深化变革。具体而言:1、央行直接兑出的数字人民币可定位于M0,但应允许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各种金融业务,包括银行信贷与央行再贷款以派生货币。最终以数字人民币尽快代替所有传统货币,避免两套运行
体系长期并存,并使数字人民币规模可以充分扩张,更好地满足全社会乃至国际化要求。
2、所有社会主体(包括金融机构)都可下载央行数字人民币App并在央行开立唯一的实名制数字货币“基础账户”,该账户只用于备案,不办理业务,不予计息收费。3、各类金融业务仍由相应的金融机构办理。社会主体需要在金融机构开立数字货币的“业务账户”,按照业务约定进行计息收费,并与其在央行的基础账户保持勾连关系。商业银行也需要
在央行分别开立借款账户与存款账户,并按照约定分别计息,以避免对金融机构的冲击。
4、数字人民币所有的收付信息要分别发送央行和经办机构进行处理,以此在央行形成全社会“数字货币一本账”,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形成数字货币“基础账户”与“业务账户”并存和相互勾连
的格局。推动数字人民币的深化变革,趋利避害。
在他看来,数字人民币按照深刻变革之后带来的影响是,央行可以掌握最完整的货币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实现对货币全方位、全流程的监控,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他表示,央行数字货币仍属于国家主权货币,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央行数字货币。因此,未来不同国家之家存在数字货币流通使用的管制,就需要搭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平台连接
的“桥”,在满足反、反恐怖以及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接口,形成通用的连接体系。
他也强调,数字货币能否跨境流通成为国际货币仍然存在国际间的竞争,而包括数字人民币在内的“技术”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只有最强大国家的货币才能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据移动支付网了解,王永利曾在多次公开发表文章,表示数字人民币不应局限于定位于M0,此次他的公开发言也再次重申了这个观点。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