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为什么要坚持“双层体系”?数字货币稳定性如何确认?使用数字货币做跨境支付能否绕开汇率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金融街论坛上进行了详细解读。
Q1
什么才是数字货币的基本功能?
周小川:
数字货币的功能与传统货币的功能是自然有联系的。主要有三大功能:支付功能、计价功能、存储储藏的功能。因此数字货币就有了不同的开发方向。
我想强调的是,支付功能是最基本的,是基础性的。如果货币没有支付功能,也没人去使用这种货币去做定价,储藏功能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这也是数字货币开发应该努力的方向。
Q2
为什么要坚持“零售支付”?
中国历来强调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支付也是一样的。数字人民币要着重提供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支付,降低支付成本、增加支付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周小川:当前央行和金融体系中的M1运行还是比较正常的:4月16日消息,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当前我们认为在央行和金融体系中的M1运行还是比较正常的。虽然随着科技的进展,任何业务都有提高的空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安全、出了错能纠正,这些都有空间,但是似乎M1改进的空间不那么大。不要说替代M1让大家觉得M1以后的管理办法完全都要改变了,好像造成一种这样的冲击,显得当前系统不太好用,需要替代。(新浪财经)[2022/4/17 14:28:52]
我认为零售支付在整个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改进的空间仍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便利性。
而批发性支付虽然也有改进的余地,但由于批发性支付的基础设施总体相对完善,支付效率较高,因此可改进的空间比较小。
Q3
周小川:数字人民币不会对全球金融系统造成冲击和破坏:4月21日,关于数字人民币,周小川表示,数字人民币当前主要面向小额、零售使用领域,方便跨境商人相互往来,旅游人士参观访问和开会。“当前国际上有一些声音,认为数字人民币会对全球金融系统造成冲击和破坏,实际上没有那么严重。”(财联社)[2021/4/21 20:42:22]
为什么要强调双层体系?
市场经济的金融业中,银行业是“双层银行体系”。也就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银行服务,而央行为商业银行提供服务,同时着重于宏观调控。
支付体系也应构建双层体系,而不是再搞一个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并把商业银行和其他支付机构排除在外。这一观点是中国央行在世界上最早提出来的。
数字人民币选择“双层体系”,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周小川:一个竞争性、多方案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更适合中国:11月27日,在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举办的“数字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新格局”活动上,周小川进一步厘清了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数字人民币(e-CNY)以及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之间的关系。周小川表示,DC/EP是一个双层的研发与试点项目计划,并非一个支付产品。DC/EP项目计划里可能包含着若干种可以尝试并推广的支付产品,这些产品最后被命名为e-CNY,即数字人民币。此外,DC/EP与CBDC的开发思路并不相同。比如,在CBDC的设想中,货币所有权和负债责任都归央行,而在DC/EP中,第二层商业机构实际上拥有e-CNY的所有权以及可支付的保证。[2020/12/1 22:46:46]
首先是现行系统的稳定性。当前银行业的运行主要是基于“双层体系”,在市场经济运行多年之后,这套体系运行比较稳定,且各项功能和设施也比较齐全。因此数字人民币建立在“双层体系”上运行也会相对稳定。
声音 | 周小川:人民银行目前正在推进的区块链在两个低TPS交易市场的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5月份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专题讲座中表示,人民银行目前正在推进的区块链在两个低TPS交易市场的应用:一是票据交易,二是信用证融资的交易。信用证融资是相对较小的市场,且交易对手应自行相互了解,没有太大的监管必要性。如果不充分重视并考验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会伤及投资者或消费者。比如,虽然比特币自称技术上很牢靠,但还是出了技术缺陷和失误,导致日本的比特币信息被窃取,有些客户的比特币就失踪了。[2019/7/31]
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和模拟,就贸然用新体系替代现行体系,可能会给金融体系带来不稳定性,亦可能导致这套体系与市场经济的大体制不匹配等问题。
其次,“双层体系”可以促进市场竞争,优化银行服务和支付服务。在“双层体系”之下,多个机构会竞相改进服务、提高效率、研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提高支付的可靠性,这是社会进步、促进金融服务和支付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
声音 |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私营部门也可以参与金融基础设施 但要在政府指导的前提下:11月18日消息,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今日在第九届财新峰会表示,由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技术提供商与传统金融机构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存在部分分歧。在其看来,部分技术应用提供商没有将潜在的金融服务能力发挥出来,而是把眼睛瞄向圈钱,“看中存款账户的钱,模仿银行吸收公众储蓄”。周小川担心,IT行业、互联网行业会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这种现象“跟我们原本的目标是有所不同的”,周小川强调,市场应实现竞争性发展使得最好的技术能够凸显出来,最终被加以使用。私营部门也可以参与金融基础设施,比如支付体系和数字货币体系,但需要在政府指导的前提下,需要具备公共精神,考虑到安全性、稳定性,还需要考虑到货币传导机制。[2018/11/18]
最后,“双层体系”下,央行可以更加专注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防范如、恐怖融资、交易等问题,同时还增强了对黑客攻击的抵御能力。
构建“双层体系”,要充分团结好二层机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通过竞争和增强机构之间的通用性,来不断改进技术。此外,还要允许各种适用面较小的创新出现并加以实践,优胜劣汰。
Q4
如何判断数字货币的稳定性?
Libra面世让大家开始认识到数字货币需要稳定度。所以在那以后,不断有“稳定币”出现,但稳定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当然,让币值稳定的经典做法是为其提供100%的备付金。但这备付金放在哪里、由谁监管、以怎样的资产形式出现、100%的备付金如何计算,都是影响币值稳定的因素。
如果对“稳定币”不放心,大家可以选择央行数字货币。但央行数字货币就100%稳定吗?我认为这其中存在疑问。因为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其央行管理能力较差,发生了恶性通胀事件。所谓“稳定”,实际上更注重的是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是否稳定。
因此,币值稳定不稳定,最好不要看成非黑即白的事件,它是相对的。如果对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做连续评估,可能会得到的是“连续函数”。一些数字货币的稳定性接近100%,一些可能是90%,也有一些是50%、40%。
通常来讲,央行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往往接近100%;而央行做出强有力的支撑,数字货币由其他机构所发行,其稳定性也可能是高度接近稳定。而一些私人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具有稳定措施,但由于没有得到适当监管,其稳定性措施不一定真正牢靠。
市场有一种看法,数字货币通过科技公司、支付机构发行就够了,央行不需要在做什么了。我觉得有待商榷。
举个例子,汇丰、渣打、中银香港是香港地区的三大发钞行。他们发行的货币之所以稳定,首先是这三家银行接受了香港金融监管局的严格监管。他们有100%的备付金,有很高的资本充实率要求。因此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强。
同时,这三家银行在各项业务上都接受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因为如果这些银行的某一项业务、财务出现问题,就很可能波及其发行的支付工具的稳定性。因此这些银行不能经营银行以外的其他业务。
一些科技公司认为,公司既可以发行数字货币,也可以做其他与金融没有关系的业务。其实一旦这些公司其他业务出现风险,将会拖累其发行的数字货币的稳定性。
Q5
跨境支付能绕开汇率问题吗?
汇率是个老话题,但如果各国不愿意搞“美元化”的话,最后仍旧躲不开汇率的问题。
当前,除了极少数国家以外,全球大多数国家都不希望出现“美元化”,因为“美元化”将导致本国央行失去宏观调控的自主性、缺少应对危机时的应急能力等。
这也是为什么各国在使用外币、广泛流行外币时格外谨慎。数字外币也同样如此,所以各国都发展自己的数字货币。
老问题还是一样,各数字货币之间还将产生汇率。当前,各国有不同的政策机制、体制、资本管制制度,这就需要有汇率的协调机制和汇率的管理机制。
Q6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会是怎样的?
当前数字货币之间的跨境模式究竟怎么走,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国际清算银行(BIS)此前将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模式归结为三类:一是存在某个强势货币,这种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在其他国家通用。二是设计一种中间产品,比如说“货币桥”。三是各国各自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并在央行之间进行某种特定的安排。
我认为,第三种模式是最复杂的,但是最具可能性的。也就是说,各个国家有了自己的数字货币后,还是会形成汇率外汇市场,并需要进行清算和对账。我们在冬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给国外运动员提供便利的过程中,很可能就会使用这种模式。
在使用的过程中如何确定汇率?由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达,用户可以在支付瞬间获得实时汇率。当然也可以选择用前一交易日的汇率来做代表。
此外,跨境支付是有条件的。对经常项目来讲,支付必须符合反、“反恐”融资,不搞和;同时,可能还有限额管理,如每笔交易有限额管理和年度的交易限额管理等。
这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解决,在目前的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发达的情况下不难实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